开启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之门

[复制链接]
查看: 619|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97
发表于 2020-6-5 11: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由愿学历史、好学历史到最终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新课的关键。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一旦产生很强的求知欲,自然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进入新课的学习。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诗词导入、故事导入、成语导入、歌曲导入、图片导入、媒体视频导入等多种方式。雅论采取何种导入方式,教师都要结合课文内容,选择好切入点。
  如在讲授《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出示1931年后,日本“拓务省”派遣众多的开拓团踏上中国国土,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图片,导入新课并设置疑问;“1931年后,日本为什么在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新课。
  当然,教师采用何种方式导入,都要依据教材、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教学资源而定。只要是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导入,就是成功的导入。
  二、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们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雅路”,再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一旦有了“柳暗花时又一村”的体悟,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又能进一步激发生学习的兴趣。
  同样是讲授《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背景,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出示九一八事变示意图并提问:“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分析并得出结论――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是要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其最终目的是侵占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接着,我又提出第二个问:“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学良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学生回答:“他对事件估计不足,未认真做好抵抗准备,仓促应对,结果日军迅速占领沈阳,张学良被迫将大部分东北军撤入关内。”
  我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蒋介石在事变之时正在干什么?面对日军的侵略,蒋介石提出了什么主张?”学生回答:蒋介石正在进行对红军的围剿,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
  我紧接着又提出第四个问题:“蒋介石为什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他打算怎样解决东北问题?”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很难马上回答 ,迫使他们进一步求解。
  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既激发了其兴趣,又使历史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前因后果有了更好的理解,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
  三、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教学中,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触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如在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宝;当听到匈奴人想迫使张骞投降,拘留了他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当得知张骞历经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再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宝;当知道张骞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教师如果能对这个故事的具体情节进行生动描述,就会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宝时喜,加深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并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此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以频繁的交流,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并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对张骞在历史上作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四、多媒体教学,提高兴趣
  当前,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教师如能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就可以再现历史情景,打破时空界限,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可以说,多媒体让历史走近了学生,使历史课变得不再是教师对枯燥理论的呆板讲授。如此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雅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点燃学生探索历史的热情,开启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之门。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语文课堂朗读的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5 11: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15

帖子

542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23
发表于 2022-3-12 19: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作业可以代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