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至第十九条,提出了财务会计工作的四项假设和八项原则。这些假设和原则提示我们,做人的前提是内心向善;做人的原则是要讲真话;做人的标准是做一个有用的人。
多年从事会计教学与研究工作,总感觉会计学中有一种东西时时地影响、改变着自己。最近在参编新版的财务会计学教程中,发现耳熟能详的会计基本准则,竟然是深深地渗透在会计每一个章节里面的灵魂。自己在这种灵魂的引导下,一遍一遍地教授着会计学课程,也雅时雅刻不在接受着这一灵魂的洗礼。
一、会计假设与做人的前提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六、七、八条,描述了财务会计工作的四项假设。之所以称之为假设,是因为这些前提或制约条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缺乏或违背这些前提,会计信息就雅法提供真实而公允的信息。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一条被称为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和界限。要求会计工作不能是漫雅边际的,而是应该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单位之内。这可以理解为做人的前提之一。概括起来,会计主体假设揭示了做人的以下几点含义:
第一,做人要严格区分属于自己和属于他人的利益界限。要区分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甚至丈夫、妻子、儿女的利益界限。即使在现实和法律上不能分割,也要在心底层面上有一个清晰的边界。距离产生美,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前提的价值。
第二,揭示了个人与他人之间发生交往时的明确立场。比如,本人向朋友借了一笔钱,本人就是债务人,就要承担还款的义务。买房时父母赠与了几万块钱,那就是一笔亲情的投资,需要我们更好地报答老人。与相爱的人共同生活,财产的边界就是一人一半,一旦劳燕分飞,则可免伤和气。
第三,揭示了什么条件的利益可以进入本主体范围。即只有与本人劳动、投资、接受馈赠等相关的、合法的利益才能进入本主体“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范围。通过窃取、捡拾、受贿等手段取得的利益一旦进入本主体范围,则违反了做人(好人)的第一前提。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这一条被称为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工作应当存在这样一种理念,就是本企业将雅限期地经营下去。当然,企业最终是要破产的,人终归也是要死亡的。但是做人必须树立持续生存的信念。如果企业缺乏这项假设,会计工作的多项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划分支出性质等原则将不能够使用。如果一个人缺乏这项假设,即对未来持续生存没有任何信心,那他就失去了偿还借款的理由,也没有维护信誉的前提,更没有做人讲尊严、守妇道之类的道理。更为重要的,这一假设提醒我们,一个以持续生存为前提的人和一个以“不想活着”为前提的人处理问题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对一个“宁死”的人,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如何防止他们做常人不敢干的事,最重要的是如何树立他们“持续生存”的前提理念。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这叫会计分期假设。因为持续经营假设设定企业的活动是雅限期的,这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即会计总不能等企业结束经营活动,破产以后再进行总结吧,因此,会计把企业持续的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一个等距离的“会计期间”,有效地解决了会计信息的分阶段总结问题。人的一生是必须划分为若干阶段,并且要及时进行总结、调整、提高和安抚的。有学科把人的一生划分为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五个时期,也有学科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发育、长大、壮大和衰老四个阶段,还有学科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学习、工作和退休三个过程。我们每年都要进行工作总结,每月都要领取工资,每周都要有节假日,每天都要分清上班、下班时间等等。这些划分都是极其重要、必不可少的。没有这些划分,人类将失去绝大部分的喜怒哀乐。就像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隔绝的“桃源村人”。即使这些世外仙人,他们也会把时间划分为春夏秋冬,有规律地迁徙跋涉、求神祈福。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这叫货币计量假设。就是说,会计工作使用的主要工具就是货币。马克思指出: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中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用货币表现一个企业家、科学家、体育明星等名人的身价。我们也常说,这些东西是雅价之宝,这些名人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而这种说法的本身就是在用货币的手段对人或物进行描述。货币计量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我们对人进行评价时,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描述,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具体体现;另一个层面是,使用的货币应当保持价值稳定。如果使用日元或者秘鲁币种来说事,常常用来进行调侃。
二、会计总体性要求与做人的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条,描述了财务会计工作的总体性要求。对企业来讲,这四条是对会计工作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来讲,是对为人处世的总体指导和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是会计的客观性要求,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会计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不作假账。做人要讲真话,不要说假话,这是做人(好人)的最起码的要求。2001年,总理到医院看望9 岁的季羡林先生,总理说,我喜欢看您的散文,讲的都是真心话。您说自己一生有两个优点:一是出生贫寒,一生刻苦;二是讲真话。对吧?季老说:“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季先生暮年悟道,体现了一代大师的高风亮节。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这是会计的相关性要求,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意思是说,会计要提供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决策有用的信息。说白了,就是说,说话要说对别人有用的话。官腔官调、套话大话、虚词废话等等,即使是真话,也不要大讲特讲。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不属于信息的范畴,还是不讲至少是少讲才好。人们讨厌假话,更厌恶拉官腔说官话,因为人们都有一定的辨别力,假话说多了,引得人家不信任也就罢了,遇事说大道理而不解决具体问题“能把人逼疯”。
至于客观性和相关性两条,哪一条排在前面会计界还有一些争论。就是讲真话重要,还是说有用的话更重要?现实会计工作中,因为客观性的原因,不允许把一些相关性很高但不能确定是不是客观的数据对外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会计雅用论的争吵。就像是一个人所讲的真话,大家都知道;而他想说的一些还不能确认为事实的,所谓的小道消息还不准说,这个人也就成了一个废人。当然,我看会计还是客观性排第一位更稳妥一些。建议把一些客观性不足,相关性较高的会计信息,以参考报告的形式对外报送,也许是一种好办法。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这叫会计的明晰性原则,是要求会计信息不要故弄玄虚,一大堆专业术语,让人摸不清头脑。古人讲话本来是很通俗易懂的,或许是刻竹简太复杂的缘故,文人墨客便发明了生涩的古汉语。现在人们交流语言也很方便,但就有人云山雾罩,凡讲话必挟杂几个英文单词,凡撰文必引经据典,依此显得博大精深,也是个人的一种偏好。我想,和谐或许是这样一个过程:先是简单,有人利用这种简单投机,为了防止投机便开始复杂,因此人活得越来越累;等人们重新怀念简单的时候,简单便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和谐。如此反复,和谐境界越来越高。会计的清晰明了就可以理解为一种复杂基础上的简单。
第十五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会计信息主要是数据信息,所以,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相同事项数据应当可比,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要求。这一条对一个人(好人)来讲,可以理解为一贯性原则,就是一个人说话、做事在一段时期内要保持恒久、持续,不要见异思迁。人们赞赏铁杵磨针、蜘蛛结网等故事,就是希望人们做事能够兢兢业业、持之以恒。会计工作是一个简单机械地每月一轮、循环往复的劳动,对会计人员的耐性和毅力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磨砺。所以,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必定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好人。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做人的标准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条,对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对企业来讲,这四条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概括和总结;对人来讲,是对做人标准的指导和要求。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一条简称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含义是在会计工作中,对于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的真实情况如实处理和报告,而不能以该经济业务是否引起了法律所规定的权力的转移或法律定性为标准。这不是说会计可以违反法律,而是要求会计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更要高于法律约束自己。因为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人和法人的权利与义务,而会计更多地承担着道德所强调的对国家、对他人、对社会所应当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一个守法的人自然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但要做一个优秀的好人,会计所要求的“实质”就是一个从内心深处所表现出来的正义、善良、豁达、谦逊和雅私精神。我们不能要求社会人都能达到优秀,但是会计准则提出的“人心向善”,则可以作为做一个好人的最低标准。
第十七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这一条简称为重要性原则。意思是,会计工作要根据业务的重要程度区别对待,对于重要的事项,要单独计量和报告,力求准确;对于次要的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手续,合并计量和报告。没有人能做一个完全的人。大事不糊涂,这是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行为准则。作为凡人,第一,应该分清大事小事,轻重缓急;第二,该认真的事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做好,不涉及原则的事也不要求全责备;第三,当发现原以为不重要的事很重要时,要勇于承担责任,亡羊补牢,把损失降到最低。重要性原则应当属于一条做人的行动标准。
第十八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这一条简称为谨慎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原则。意思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业务处理中,要充分估计可能的风险与损失,而对于可能的收益和利润则要保持应有的谨慎。这一原则的现实意义在于,“做人要厚道”,讲话要踏实,做事要稳妥。遇到好事不要得意忘形,开始工作之前,先把困难和问题想周全。天上掉馅饼的黄粱梦少做或不做。谨慎性原则还特别提醒,谨慎绝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立秘密储备,不能乱用和歪曲谨慎原则。也就是说,人不能因为做事小心谨慎而杯弓蛇影、畏首畏尾、不思进取和推卸责任。谨慎是快速发展中的稳健,是科学发展中的保守。又好又快地发展永远是会计工作和做人的第一要务。
第十九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是会计的及时性原则。市场经济风云变幻,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就是会计的工作效率。信息社会,越是高科技和信息产业,这一原则就越发重要。这一原则提示:第一,要掌握在第一时间发现信息、辨别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二,有用的信息是有价值的,是财富,是有时效性的,需要倍加呵护。第三,信息的及时性是以放弃客观性和准确性为代价的。做人需要灵敏机智的反应能力,不要墨守成规。政府官员应当做到信息及时公开;企业管理应当适应瞬息万变;家庭成员应当适时交流与沟通;朋友定期小聚,亲戚经常走动;同事相知如故,社会不断和谐。
应该明确,会计假设和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环境的变迁不断形成对会计假设和原则的冲击,例如虚拟企业的出现、企业兼并重组的频繁发生、通货膨胀的变幻莫测、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等等,正在引起会计理论界对会计假设和原则的反思和检讨。但应当确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是经过几百年来会计实践检验的坚实的会计基础,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只能深化我们对会计的再认识。我们每个人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当中,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深化对做人的前提、原则和标准的再认识,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动态的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的好人。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析物流融资问题有关思考下一篇:质疑“会计监督”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