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榆是水资源严重贫乏的县份,近十年来年平均降水在280厘米左右,且水量不均衡。干旱气候特征使农田呈现出“十年十旱”状况,人均占有量已接近重度缺水地区。干旱使农民稳步增收难、粮食增产难、农业发展缓慢。面对这种不利形势,通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提出了西滞水、东引水,保民生、保生态、促发展的基本构想,把发展水利作为促进粮食增产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措施,全力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努力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稳产高产的问题,大力提升水利对农业的保障功能。
抓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促进和保障粮食增产增收。面对如此干旱的现实,通榆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开发地下水、拦截地表水、千方百计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保证。一是实施抗旱打井。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3亿元,打抗旱井32422眼,上节水灌溉设备18000套,使全县近六分之一(78.3万亩)的耕地成为了稳产高效基本农田。二是实施水库蓄水。通榆县有3座中型以上水库,目前只有向海水库没有干涸,但水位已在死库容以下。县委、县政府经进京上省多方努力协调,促成从察尔森水库向向海水库调水,现在向海水库已蓄水超过1.2亿立方米,湿地补水超过5000万立方米,涵养了地下水资源。
抓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促进和保障粮食增产增收。通榆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农业作为突破口,全力抓项目建设。一是膜下滴灌项目建设。2010年,按省政府统一部署,通榆县实施了万亩高效节水膜下滴灌示范项目。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成效,成为全省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的典型之一,并作为吉林省唯一代表在水利部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11年春季共完成玉米膜下滴灌建设面积4.78万亩,目前,实施膜下滴灌的玉米产量与大水漫灌相比亩可增产380公斤,亩增收760元,增产幅度达98.4%。同时亩节水达105立方米,节水率达70%。总投资为3830万元,建设面积5万亩的高效节水秋季“地埋式”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二是重点县节水井灌项目。2009-2010年通榆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3203万元,共计打机电井672眼,配套喷灌设备185台套,发放输水管道25.56万米。2011年该县完成投资1600万元,打井350眼,项目建成新增稳产高效基本农田面积13.1万亩,为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抓好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促进和保障粮食增产增收。几年来,通榆县委、县政府把搞好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作为促进和保障粮食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紧紧抓在手上,做到既能防外洪、又能除内涝,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一是洪水资源化工程。流经通榆县有3条季节性河流(文牛格尺河、额木太河、霍林河),为实施引进外来水、滞留过境水的整体战略,该工程设计投资8600万元,在先治洪、后滞水,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建设三道溢流堰,拦蓄洪水7300万立方米,补充地下水资源、发展和涵养渔业芦苇资源、打造人工湿地、改善生态环境。目前一期工程文牛格尺河治理工程投资1978万元,25.3公里的河道治理已开工建设,年底前完工。二是水库除险加固。多年来,国家共投入资金1.03亿元,先后对向海、兴隆、胜利等3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加固护坝1.53万延长米,维修护岸14.07公里,有效地保护了周边耕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据悉,通榆县现有的水利工程年可增产粮食1.8亿斤,今年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11亿斤。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科技创新工程支撑首都经济发展下一篇:农村私有房屋能否被拍卖或抵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