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2-22 -02
摘 要 笔者在2011年度参加了两名乡镇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通过审计实践,结合《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 号)以及2011年1月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现谈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经后如何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 党政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 审计
2011年1月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10年12月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 号),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这是继200 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座谈会后,又一次专题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会议,会议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笔者在2011年度参加了两名乡镇领导干部(党委书记和政府镇长各一个)的离任审计项目,通过审计实践,结合会议精神,谈谈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干部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逐步发展起来的。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和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措施,是促进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途经,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存在误区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三大误区:一是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摸清家底,使离任者走的清白,让接任者接得明白,发挥审计鉴证功能。在审计中,重点突出了对各项财务指标真实性的鉴别。二是认为审计部门的执法基础就是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损益进行监督检查,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不应当超出审计职能范围进行审计和评价。三是认为经济责任作为一项委托交办事项,应当首先满足干部监管部门对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和监督工作的需要,突出对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评价。
(二)存在困惑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四点困惑:一是仅仅从财务收支的视角对待经济责任审计,使得审计的层次较低,重要性原则突出不够,很难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作出较为全面、深入的鉴证。二是审计查出的问题与领导干部的责任的相关性不明显,从而难以界定其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三是审计的内容和侧重点不统一,对不同类别以及不同地区的领导干部,各地在审计内容的设定和责任评价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客观性、统一性不够。四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干部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对接,干部监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与审计期望的差距较大。
三、经后如何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一)把握审计重点
围绕规范经济权力的监督制约,从经济责任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审计队伍的实际状况出发,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突出重点就是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及所在部门或单位的工作性质、经济活动的规模、掌握资金量的大小等,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具体为三点:一是突出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加强对经济活动复杂、资金资产量大的重点部门和单位领导干部的审计;二是突出关键岗位,加强对掌握重要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监督权等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审计;三是突出重点事项和重点资金,加强对管理、分配及使用重点资金的部门、单位和岗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二)深化审计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若仍偏重或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显然已不能完整地反映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也很难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履职情况。在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地区或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特别是关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关注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关注领导干部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责情况;关注领导干部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情况等。
(三)健全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几乎涵盖乡镇至省部级所有的党政、部门和企业的主要领导干部,其经济责任范围有很大差异。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深入分析各类领导干部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差异,健全完善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一是把握评价原则。坚持依法、独立、客观、准确、全面相统一的原则进行审计评价,全面分析审计查证的各种情况,避免以偏概全,尤其是不能用单个事实或几项指标去评价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要以事实为依据,雅论是肯定成绩还是指出问题,必须依据审计核实后的证据来支持评价意见。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尽可能进行量化评价。二是把握评价重点。突出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的评价,突出对履行经济责任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的评价,突出对重大决策过程和效果的评价,突出对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事项的评价。三是把握评价标准。从各地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立分类别、分地区、分部门的相对规范的经济责任评价标准和体系,分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原因等界限,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四)推动审计结果运用
审计结果不能适应和满足干部监管部门的需求,审计结果质量不高,将影响审计结果与干部管理监督工作之间的有效对接。因此审计机关必须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在提供审计结果时,应做到有数字和事实、有成效和问题、有历史和现状,切实为干部考核提供客观和可用的依据。审计报告不能简单地堆砌一些枯燥的数据,尽可能用直白、写实的手法来表述审计的结论和意见,让干部管理部门看得懂、用得上。努力提高审计分析问题能力和水平,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反映干部经济责任履行中存地的问题和漏洞,注重从管根本,管长远的角度出发想对策、提建议,提供高层次的审计成果,做到审计结果管用。
(五)健全审计制度
着重建立健全以下三方面规范:一是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进一步细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委托立项、方案编制、审计实施、质量控制、结果报告等方面要求,建立健全组织领导、计划管理、审计内容、审计评价等。二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和利用反馈制度。逐步把审计、 处理和结果运用等情况要适当范围内通报,再稳步向社会公开,并加强跟踪监督,促进经济济责任发现问题整改到位,推动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三是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建立完善领导干部问责和责任追究制度,使那些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甚至滥用职权的领导干部得到及时惩戒。
(六)创新审计理念
两办《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更多任务,具体表现为领域更宽,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适应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创新审计理念。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和任务,努力培养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切实转变单一查账、单一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方式和思维习惯,善于在解剖“麻雀”中归纳和分析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倾向性的东西,提出标本兼治的审计建议。按照审计法关于审计要“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和社会健康发展”的要求,坚持界定责任与推动发展并重、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并重,过程跟踪与事后监督并重,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地区、部门和单位科学发展。
(七)完善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综合性和评价的复杂性,要求不断创新和改进审计工作方法。一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审计对象采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方式和方法。二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与各专项审计资源和力量的整合,做好审计成果的统一开发和利用。三是不断推广先进的系统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数字化审计方式和大项目管理方式。四是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研究,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督管理、廉政建设和国家治理等层面的战略定位,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的关系,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边界等,为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八)抓好队伍建设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结构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高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任务非常艰巨和紧迫。一是加强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快审计骨干人才和领军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适应新时期需要的经济责任审计队伍。二是以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为核心,丰富培训内容,整合培训资源,改进培训方式,切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培训工作。三是改进作风,按照“实、高、新、严、细”的要求,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勤廉从审,以对党和国家、对事业、对领导干部个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好经济责任审计职责。
参考文献:
[1]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2]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领导的讲话--刘家义
[3]秦守成.强化& uot;三性& uot;深化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探讨下一篇:关于提升中学财务管理水平途径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