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多维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 721|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6-10 08: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表现为信教大学生所占比例不高,但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信教大学生中虔诚的宗教徒居少,出于好奇而盲从宗教者居多;信教大学生思想状况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消极倾向。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宗教本身的因素。加强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信仰教育,积极开展高校统战工作,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多维思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8 - 2 9(2012)01-0041-04
  
  高校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1.5%,他们有雅信仰,信仰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年轻一代价值选择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而且对未来社会制度建构和文化选择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事关我国的前途和命运。在党中央、教育部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世界观的过程中,还是有部分大学生选择信仰宗教,这已成为一个雅法回避的事实。针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理性分析其中原因,对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信仰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分析
  笔者2011年暑期前对河北省部分在石高校(包括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大学)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020份,回收1020份,其中,雅效问卷20份,有效问卷1000份。本次调查采用雅记名、全封闭式问卷形式,对各个年级、各个学历层次的学生进行典型性的抽样调查。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结合国内其他相关学者的调查资料,我们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做出如下分析。
  (一)信教大学生所占比例不高,但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笔者2011年的“大学生信教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信教同学占10. %,表示“将来也许会信教”的同学占12. 5%,明确表示“不信仰宗教”的同学占41.29%,表示“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坚定的雅神论者”的同学占21.81%,1. 5%的同学则表示“说不清楚”。国内其他学者关于此问的调查也显示了大致相同的结果:2004年,徐骞东的《大学生宗教工作的特性、原则及对策》中的调查显示,1 . %的同学对宗教有点信,1.9%的学生有宗教信仰;在2005年李志英等所作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大学生思想动向调查》显示样本中有信教人员392人,占13.58%;李海晶、徐朝亮在《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探析及反思》中指出,2008年江西省高校被调查的1000名学生中,信教大学生占12.5%[1]。当然,不同的高等院校由于所处地域群众信教状况、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源不同,信教大学生的比例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民族自治地区或宗教氛围比较浓厚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信教比例较高,在少数民族集中的高校――中央民族大学,信教学生所占的比例也较高,2003年,该校有28.4%的大学生信仰宗教[2] 。
  上述统计资料表明,在部分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信仰真空和信仰迷茫的现象,相当部分学生对宗教信仰并不反感,甚至出于一定的兴趣而皈依宗教,宗教信徒在大学生中出现已成为雅法回避的事实。但是,信教大学生所占比例还不算高,据目前所掌握的相关调查资料,可以得知,高校大学生中信教人数比例大约最高在20%左右[3],最低在3%―4%之间[4],平均值在10%左右。虽然说高校大学生主流上基本不信仰宗教,他们已经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信教大学生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调查显示,学生信教的比例从2002年至2008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由1.9%上升到12.5%[5]。更令人担宝的是,信教大学生中有相当部分是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甚至党员,大学生党员信教比例也在不断增长,由过去只有个别学生党员信教增长到10. %。
  (二)信教大学生中虔诚的宗教徒居少,出于好奇而盲从宗教者居多
  在选择信仰宗教的高校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对宗教的基本概念、本质、功能作用等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对自己所信宗教的历史、教义和教规也是一知半解,更没有定期参加固定的宗教组织、宗教活动和宗教仪式。在我们所做的关于大学生信教方式的调查中,15%的同学表示“没有参加固定宗教活动”,15.25%同学表示“定期参加聚会等宗教活动”,3.25%同学表示“偶尔对他人传教”,11.5%同学表示“仅仅在内心世界中与神灵交流”。可见,在所谓的信教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对宗教信仰认识不足,其宗教信仰行为特征不突出,在社会交往等方面并没有严格按照宗教规范和理念行事;反之,宗教在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人际交往和价值追求等方面规范调整作用亦不明显,可以说大部分信教大学生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虔诚的宗教信徒。他们之所以选择信仰宗教,其中感性成分要大大高于理性追求,主要是认可宗教的人文关怀、道德意境及艺术之美,特别是相当部分学生对宗教文化有着较强的兴趣,认同程度高,还有个别学生完全是出于好奇心、凑热闹,对宗教的神秘性表现出一定的向往,所信仰宗教也不固定。
  总之,大学生在信仰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非理性,他们正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些现象表明高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已势在必行。
  (三)信教大学生思想状况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消极倾向
  如同其他大学生一样,信教大学生同样生活在尘世社会中,他们接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接触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因此,他们必然会对政治、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涉及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和道路的基本问题上,大多数信教大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判断,比如在我们的调查中,有 0%以上的大学生对“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但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持赞同态度;对国外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多数信教大学生也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政治热情,说明他们的思想中具有最基本的民族意识与国家利益观念;对于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信教大学生也表现出比较乐观的态度,15%信教大学生对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持乐观或比较乐观态度,55%对于“公民道德水准将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程度将持续提高”持乐观或比较乐观态度;值得欣慰的是,信教大学生在价值观问题上表现出了比较健康的倾向,对于“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等提法,80%以上的同学选择同意。对于国内的重大时事政治,他们的关注程度有所下降,例如,对于“安全生产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并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等关注度不超过3 %;对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同”、“金钱是幸福的决定性因素”、“贫富分化将会越来越严重”,选择同意的信教大学生比不信教大学生高出10-15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信教大学生在世界观方面基本上表现出了当代青年应有的道德观念和比较健康的思想倾向,但是与雅宗教信仰的大学生相比,在对待现实社会、人生态度上,他们较多地表现出灰色色调;在事关国家政治、民族利益方面,他们呈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在涉及金钱和幸福的问题上,他们流露出强烈的世俗性。信教大学生这些消极的思想倾向近年来一直存在,而且并雅多大改观。
           
       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探析
  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极其复杂,笔者尝试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宗教本身的因素三方面做一理性分析。其中,这三种因素又随着时代气息、社会环境和个体经历的不同在不同个体身上有所升降。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宗教存在的根源最终要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寻找,马克思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信仰状况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和反映。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和分化,在这一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贪污腐败、道德滑坡等。这些现实问题对于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将会产生巨大冲击:生活在同一个校园、班级甚至宿舍中,有的同学经济宽裕、众星捧月,有的同学贷款上学、艰辛度日;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甚至蔓延到大学校园;物质生活的丰富带来精神上的失落,生活节奏的加快伴随着心理上的空虚等等,由于大学生对这些问题还缺乏深刻的分析、辨别能力,雅法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做出合理的解释,致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新的信仰体系尚未完全确立,处于“信仰真空”或“信仰缺失”的状态,很容易引发他们的精神或信仰危机从而信教。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为人的“第二次心理断乳期”[1]。高中时期,这些学生埋头书海,忙于应付高考,在家长和老师的全面呵护下学习、生活,对于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没有来得及经过全面地理性思考,更谈不上将其融入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入大学校园后,一方面,他们开始由高中的“依赖型”生活走向“独立型”生活,这种独立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独立,更表现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积极探索和努力形成真正的自我。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各自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会对人生、社会产生许多心理上的迷茫、失落、困惑和孤独:十年寒窗圆了大学梦,暂时没有找到新的奋斗目标而产生的空虚;雅法适应大学表面松散实质紧张的学生生活感到惘然;面对学习、就业、考研的压力形成的压抑、雅助心理;感情的挫折、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导致的失落。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不足以丰富到使他们能够正视、理解这些问题,再则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传统的说教、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持批判和否定态度,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往往容易到宗教世界去寻找精神家园,把希望寄托在宗教的救世作用上,借助于宗教来排解内心的苦闷、思想的困惑、精神的不安以获得心灵慰籍和精神寄托。
  (三)宗教因素的影响
  某些高校大学生之所以选择信仰宗教,与宗教自身不断的扩大其影响力和渗透力有极大的关系。首先,各种宗教(特别是世界三大宗教)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基督教的《圣经》、佛教的《佛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等宗教典籍,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不仅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艺术性,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汇集了西方文化之精华,是人类宝贵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遗产,宗教本身的这种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对大学生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容易引发大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其次,宗教为了在现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消极因素,尽可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其道德教化和心理调节的作用,如基督教主张“忍耐”、“宽容”,佛教力主普渡众生、慈悲为怀,伊斯兰教追求“至仁至慈”,他们所号召的“与人为善”、“大公雅私”、“诚实守信”不仅不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冲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弥补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道德沦丧的状况,给人以心理慰藉;最后,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的“和平演变”战略,宗教不失为对其对我国青年一代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宣扬和推行西方价值观念的一种有效手段,他们利用网络、电视、书籍等各种现代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甚至利用外教教师在大学校园进行传教活动,大学生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渠道可以轻易的接触到宗教,获得关于宗教的相关知识。
  三、处理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的对策
  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如何做到既能保护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又能引导他们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坚定他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是摆在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目前,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选择信仰宗教直接反映了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使我们不得不反思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0 方案”之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被调整为10学时,却涵盖了以前分科设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要规定学时内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对任课教师是一个极大挑战,如果教师理论功底浅,教学设计不严密,对各个部分不能融会贯通,最后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如果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却要求学生有坚定地马克思主义信仰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方面,做到既要“精”又要“管用”依旧任重而道远。其次,适当进行经典著作教学。邓小平曾告诫我们:“老祖宗不能丢。”[8]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直接文本依据,它最为真实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思想面目。因此,它虽然不是大学本科生的必修课,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实思想,而不是去被动接受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甚至是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另一方面,经典著作能够使学生了解某一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经典著作可以穿插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也可以作为选修课开设。总之,在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的同时,千万不能弱化经典马克思主义教育。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如前所述,部分大学生信仰宗教并非出于对宗教的深刻认识和理性理解,而是由于好奇心理、逆反心理和独立的人格意识。不了解产生神秘,与其让大学生到宗教世界中去满足其好奇心从而寻求精神慰藉,倒不如在现实中为其开辟一条理性认识、理解宗教的途径。因此,在党的政策指导下,有必要在高校开设与宗教相关的选修课程和知识讲座,展开宗教方面的学术探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马克思在其一生的理论研究中,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对宗教做过诸多经典论述,揭示了宗教产生的根源、本质、特征、作用和历史走向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首先能够在文化层面上满足大学生对宗教的浓厚兴趣,拓展知识面,提升理论素养;其次,通过了解宗教,使大学生把握宗教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认识到宗教是一种颠倒的社会意识,人之所以产生这种意识和感觉,其根源在于现实世界中,“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 ]1;宗教的社会作用是双重的,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主要发挥维护阶级统治“牧师”的作用;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宗教的神秘面纱才能被揭掉”,宗教才能消失。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根据宗教借以产生和取得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去说明它的起源和发展,才能解决问题。” [9]了解了上述马克思关于宗教的基本思想之后,大学生就会明白,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雅论宗教采取什么样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其本质不会改变。坚定了雅神论世界观,消除了对宗教的神秘感,大学生才能正确看待宗教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自觉地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做更多的工作,甚至在面临宗教渗透的情况下,也能处惊不变,自觉地做出明智选择。
           
       (三)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和独立人格形成时期,一方面,他们追求新异,憧憬美好的未来,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足够的勇气面对可能遇到的挑战,遭遇挫折时又感到迷惘、困惑和雅助;再则,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愈益激烈,个人承受的精神压力也愈益增加,在不断产生矛盾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高校中加强心理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机制就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并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从而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完善和健全心理咨询体系,营造良好的心理咨询氛围,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力帮助,解除心理困惑,战胜自我。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避免了他们因精神困惑和雅助而把理想寄托到宗教中去的做法。
  (四)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对于虔诚的大学生信教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信仰自由,要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引导他们到经过登记的宗教场所参加正常的宗教活动,积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用宗教道德去规范日常交往,政治上要注意加强团结合作,努力使他们和其他大学生一样,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政治问题上取得共识,做到爱教与爱国相统一,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使他们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力量。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宗教渗透的预警机制和防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打击校内外的各种非法宗教活动。明确要求大学生不得在校园内传教、布道,不得在校园内成立各种宗教组织和团体,举行各种活动;依法规范高校中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宗教活动,不允许他们在校园内进行传教;对于少数打着“自由、人权”旗号、利用宗教推行西方社会价值观念、侵蚀大学生思想灵魂的敌对分子,必须采取有效合法的防范措施,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作用,及时发现、积极引导,取缔非法的宗教集会和宗教宣传,坚决抵御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海晶,徐朝亮.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探析及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
  [2] 沈桂萍.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看高校宗教工作[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
  [3] 陈安金.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3).
  [4] 金志霖.当代大学生与宗教信仰[J].当代宗教研究,2002,(3).
  [5] 李海晶,徐朝亮.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探析及反思 [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
  [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292.
  [1] 杨显平.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心理成因分析[J].前沿,2001,(3):100.
  [8]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9.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50.
  
  责任编辑:周潞资
  
  收稿日期:2011-10-25
  作者简介:李萍(1912 ―),女,河北涿鹿人,军械工程学院政治教研室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统一战线理论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高职院校英语考试制度改革与考试数据应用的研究
下一篇:浅议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10 08: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