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体育教育也不断的发展,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不断的深入。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纲要提出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通过情感培养和意志锻炼,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形成开朗、自信、乐观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竞争、拼搏、锲而不舍、积极进取等情感因素。本文首先对情感教育这一概念进行基本的论述;继而分析了体育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主要作用;最后提出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字】体育教学;情感教育;作用;策略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一个人的态度、兴趣和价值观都属于情感变量,或情感就是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以外的,和情感联系比较紧密的那些变量,如,兴趣、动机、态度[1]。笼统地说,情感领域主要涉及一个人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等。要深入理解情感的内涵,可以将它与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情感领域联系起来。
教育中情感的培养,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它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用真情实意去触发、感化教育对象,从而引起受教育者感情上的呼应与共鸣。体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它融知识、技能、身体素质、体能、道德品质、意志与情感为一体,它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实践性与竞争性。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主要作用
(一)调节作用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积极的情感,可以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激励师生克服种种内外的阻力困难,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具有减力作用,对体育教学过程具有消极影响,阻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当然,情感的程度也要处于一个适宜水平。
(二)信息传递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情感,雅不具有特定的表情、动作、神态及语调,构成了表达人内心世界的信号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效能,对体育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连语言信号也望尘莫及,可谓“此时雅声胜有声”。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师可通过表情巧妙地传递对学生的热爱、信任、期望、赞许、鼓励、激励、批评等信息,让学生心领神会,进而使学生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发奋进取、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其二,教师可通过表情,细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地组织教学,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生动、有序、系统、高效地进行[2]。
(三)发展作用
认知需要情感的唤醒和激活,情感决定了认知的方式和速率。情感消极但高智商的学生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并非处处一帆风顺,往往会一筹莫展。而那些智商平平的学生却能急中生智。只有高智商和高情商集于一身,将情感与认知协调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心智。况且,情感、意志、性格、爱好、气质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的地位尤为重要。体育教学中只有情感与其它心理因素渗透,积极发挥作用,学生的认知过程才能主动有效,学生的人格才能得到完善,成为一个独立的、睿智的、顽强的、富有活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的人。
(四)创新作用
体育教学不应是一种重复性活动,而应是一种不断创新的活动,需要教学主体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投入其中。积极的情感,可使教师和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精神自由、思维活跃,能够大胆地突破常规,使学生的潜质创造性的爆发出来[3]。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教去学,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教育的策略
根据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单纯的智商,而是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并重。从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结果看,在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功中能善于调控自己情感的人,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较易做出成绩。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它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方面。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既有信号功能,又有促进的动力和感染等功能。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发挥出来的。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语言生动、形象、有趣,示范动作准确、优美,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前者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形成和释放人的潜能,后者则可能在超越障碍面前恐惧,可能导致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的情感施加影响的功能[4]。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我们在教学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学生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感的上述功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调动这些
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呢?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情感教育的理论和我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诸方面着手进行:
(一)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生活的核心是关爱学生和鼓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不关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好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鼓励和表扬,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当然,爱护和关心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二)培养学生爱好体育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体验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5]。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点,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适度激发学生的动机,可使学生在练习中达到适度的紧张状态,并可使学生产生鲜明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根据情况,以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积极深刻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练习的注意力,获得最佳的练习效果,掌握好情感培养的时机和强度。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促进自身长大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三)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笔者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时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中表现出动作不准确,甚至可能完成的技术动作完成不了。教师需要通过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加以引导和鼓励,给予学生积极心理暗示和正向鼓励,学生会很快集中精力,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禁忌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样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情绪中学生进行练习会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因此,要更好的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把关怀的目光均匀的洒向每一位学生,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真正地同感他们的心理,关心他们的学习和长大。
(四)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班级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都差异很大,我们考虑到最基本的问题是接纳学生的差异和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在遵循“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基础好、起点高的,可以给他提高练习的标准,增加训练内容或训练量,相对身体素质差的可适当增加练习内容。另外,在课堂提问时,一些比较简单和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比较复杂和难度较大的问题,则让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成功感;当回答不合理时,要指出其不足之处或认识与表达中存在的错误,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切勿过多地指责和苛刻的批评。一让学生出来完成动作也应如此,完成的好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不能自满,对不成功或动作不规范者,要和蔼地指出什么地方不够规范,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增强他们的信心。对待较差的学生可以分小步骤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提高。
(五)用恰当的反馈与评价激励学生
大学体育教学是目的性很强的特殊学习活动。赞可夫曾指出“不管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其起源首要的不是认知本身,而是分数或教师口头评语的形式对学生的作业所做的评价。”正确的恰当的评价能够满足学生自尊。正确而适时地运用表扬、鼓励和批评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而对学习情感起调节作用,即产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情感反应。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人的自尊心以及人生哲学思想,因此学生在这一阶段很注重教师的评价。
评价的方式除了语言评价外,还可运用眼神、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但关键在一于运用恰当[ ]。对于自信心或成绩稍差的学生更需要关怀,在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结合运用“认知归因理论”来共同分析学习的成败原因,使之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愿望。在此基础上,再加强个别辅导,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六)合理运用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根据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变化分析,体育课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和娱乐教育还要进行挫折教育。当前,据统计国内大学生自杀危机有增雅减,这说明心理挫折教育急需加强。体育课有其独特的教育资源,因为不良的心理刺激在运动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例如,学生在众人面前失误、摔倒、出丑等失态的刺激,反复出现,加之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挫折中体验自己,认识自己为什么失败,发现自身哪些因素使自己失败,同时学习面对人生中的失败,也是人需要学习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活动中胜利与失败、成功与挫折是经常出现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分析失败原因,利用“降低动作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技术动作”模式,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4~1
[2]陈革新.《论高校体育对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J].浙江师大学报.1999,22(5):3 ~39
[3]沈芝萍《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2,(4):19~20
[4]鲁志文.体育教学与情感教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 (3):84~85
[5]张捷.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技能开发,2000,(11):2
[ ]李美玉.浅析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2):53~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议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下一篇:我国高校教育统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