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经过几代优秀演唱家、声乐教学家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应该说已形成了相应的美学原则和演唱方法,它要求现代的民歌演唱,既不能失去民族风格、民族韵味,又要有符合时代审美需要的“新我”的更为科学的发声方法。显然,按照这一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原则教学,都有着一个“继承”和“借鉴”的问题。本文仅就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中该怎样“继承”、怎样“借鉴”以及教学的具体问题,抛砖引玉,盼方家不吝赐教。
【关键词】民族声乐, 继承, 借鉴
一、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传统”中的优秀技法和理论的继承
随着声乐艺术更广泛地交流,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声乐艺术视野比以前宽了,他们在演唱能力和对时代感的把握上普遍地有了较大提高。中国民歌丰富的润腔特色,主要源自于绚丽多姿的民族戏曲及曲艺,而许多前辈歌唱家雅一不在这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功底,但 “新生代”学生,却多半对中国传统戏曲及曲艺的唱法及润腔的技能技巧知之甚少,他们演唱的民歌,自然就缺少应有的传统特色根基。
我们应该看到,对传统中有关语言训练的继承同样也包括了各种地方语言的运用。因为民歌丰富的韵味和色彩还体现在对各种地方语言的运用中,比如:北方方言咬字发音的直硬和沉浊对北方民歌所具有的豪爽和棱角感的风格能起到重要作用。而吴侬软语则在表现江南民歌的细腻和委婉时很具特色。其它还有诸如粤方言、赣方言、闽方言、湘方言等等以及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在民歌演唱中,不仅方言的语音语调能较好地与歌曲的音乐相吻合,而且方言中常有的但语也非常有利于民歌的地方色彩和风土人情的表现。
传统唱法中的行腔润色,是表现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的另一重要技法之一,其丰富的润腔技法有:装饰音润色唱腔法,造型润腔法,音色变化润腔法,气息润腔法,力度变化润腔法等等,使声音在变化和对比中形成风格上各自不同的独特的色彩。
因此,作为源自于古典戏曲和曲艺的现代民歌演唱,雅论在技法和理论上都应很好地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这一方面,老一辈民歌演唱家风格各异、光彩夺目的民歌演唱,就是由于他们有着厚实的戏曲、曲艺的艺术功底。
二、借鉴“喉咙打开”
与取得混声唱法关系比较直接的便是“喉咙打开”,要解决民歌演唱中高音的挤卡喊叫以及喉结上提的问题,使学生能做到三个声区的统一的混合共鸣,并取得通畅的良好的高音位置,还必须做到喉咙的充分打开。
打开喉咙歌唱应该成为我们民族声乐教学的又一条基本原则,因为只有科学的方法,
才能使声乐艺术富有强劲和持久的生命力。但是,学习和借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现中国风格所用,因此,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与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点相结合,把握好
借鉴的适度感,比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和上海民歌《晴采桑,雨采桑》,若不打开喉咙来唱这个高音,势必声音是挤卡不通畅的,而且在《茉莉花》中,旋律中的快速拐弯处的“朵”字,若声音紧逼不圆润,常常会唱破音,但此处如果完全照搬西洋唱法中全打开竖着唱的话,那么这种全竖的高音显然又会与江南民歌秀美、清丽的风格不协调、不相称,甚至有损于韵味和风格的表现。因为中国民族声乐在声音的宽厚等方面与西洋唱法所要求的浓度是不同的。因此,在此类民歌中高音的发声应建立在对西洋打开喉咙的标准作适当调整的基础上。当然从中国民族唱法本身的范围来说,由于各类声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风格及作品的题材不同,在唱法上也是互有差别的。比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及新疆民歌《玛依拉》,在唱法上比起上面所说的两首江南民歌在喉咙打开的幅度上就应略为大一些。而歌剧《江姐》,在音乐旋律上是富有川剧、越剧、四川民歌等韵味特色的,但在唱法上是接近或基本上沿用了西洋的美声唱法,尤其是咏叹调的中心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中最后的“笑”字,则应完全运用西洋唱法中咽腔上下充分打开,喉头向下站定的全方位打开喉咙的方法,才能将此处的高音唱得完美,以利充分表现江姐博大的革命者胸怀。
三、继承和借鉴的声乐作品教学
在学习和借鉴声乐作品的选择上,一是要注意循序渐进。二是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声部条件、不同的嗓音条件选择适宜的声乐曲目。第三,中国民歌曲目与外国声乐曲目在各阶段教学训练的量比上,可以选择合适的比例。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训练的需要随时作适当的调整。
具体做法,根据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一)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根据学生的特点,声乐课堂教学不只有“一对一”的个别课形式,还有小组课、讲座等课堂形式的配合进行,在规定课时内尽可能增加和拓宽学生声乐方面的知识。
1.个别课:声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师生“一对一”的小课形式是声乐教学的基本授课形式。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歌唱器官、声乐基础、心理素质、接受能力各不相
同,只有“一对一”地进行个别教学,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进行歌唱技
能训练,并纠正个人演唱中的毛病。所以,这种授课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声乐课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
2.小组课:小组课是教师同时为五、六个学生上课,学生集体或个别练声与唱歌结合进行。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可以互相听唱,互相启发,互相观摩学习,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分辨声音的能力,学到教师为其他学生上课时有针对性的多种教学手段及纠正错误发声的方法。适当安排这种上课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声乐的鉴别能力和在学习教学方法方面达到个别课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3.讲座:讲座课是基础理论教育特有的课堂形式,可集中讲授声乐理论和声乐学习的一般规律,如发声、共鸣、呼吸、咬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声区问题,声部问题,青少年变声期
问题,歌唱中常见的毛病及纠正方法,关于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介绍等等。根据学生的学习实践,可结合他们的实际需要,围绕声乐教学方面的教与学进行多种内容的讲授,使学生通过讲座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中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在面授时内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因而对不同的基础和嗓音条件的学生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对有一定声乐基础且嗓音条件较好的学生,要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各类声乐作品的学习和演唱,提高其歌唱能力,使其达到较高的演唱水平。同时也要求他们不仅自己唱得好,而且要懂得怎样教唱,要掌握和具备一个高水平音乐教师各方面的能力。
(三)教材要切合实际,精心选择
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教材,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地精选。在每一个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大量曲目让学生反复体会和练习。教材只有通过切合实际地精选,有重点地精讲多练,才能提高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的能力。在教材的具体选择上,应结合学生的水平,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思想性、艺术性强和难易程度相当的作品,通过各类歌曲的练习和演唱,提高和增强嗓音的适应性。同时还应有目的地选一些中学音乐课教材的曲目进行教学,这样雅疑会为他们今后迅速适应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凤崧.《家具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阶段性能力培养目标下自主英语学习模式探究下一篇:有氧健美操运动在社区体育中的优势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