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三”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复制链接]
查看: 703|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6-11 00: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本文就高校扩招以来,结合大学本三急剧膨胀的现实出发,分析了大学生供求失衡引发的就业困难,剖析了造成本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深层次原因,从社会、政府、高校、学生几个方面分析了解决本三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本三学生;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2-5905(2009)01-0031-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国家、社会、学校广泛关注的社会问,作为高校特殊就业群体的大学独立学院(本科三批)毕业生,这种状况则尤为突出。大学试办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独立学院的举办,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报告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大学本三学生的就业状况、成因及对策措施。
  
  一、大学生供求关系失调的现状
  
  (一)目前,我国各级人才的教育及需求状况
  我国正逢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求才若渴,高级技术人才缺口大,不同区域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不足。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为 100万人,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5%。就从业人口而言,2005年,中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2%,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8.5%。而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对应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80%和2 %。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8年,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左右,显然,国民受教育程度比例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国民整体素质不高,导致了中国人才严重缺
  
  (二)大学生就业难,大学本三学生就业更难
  目前本三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中国最近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全盘进入国际分工体系(2004年进出口额超过GDP比重的10%),由于中国国际分工的地位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第二是高等教育的质量特别是本三教育质量问题,特别是文科教育质量低下。本三大学生在竞争大军中,在社会声誉上、认可度上均为弱者,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依旧是十分隔膜,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河北200 年具有本三的高校就业率中本三毕业生均低于普通毕业生,总体本三就业率只有 0%多,就业困难可见一斑。
  
  二、存在这种供求关系失调的深层原因
  
  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是“结构性失业”,即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职位却空缺着。这种供求关系的失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过剩”和“短缺”,而已一种结构性的失调。
  
  (一)大学生的“过剩”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供给过剩,而是存在“短缺”的过剩,是由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致。也就是说,这种“过剩”和“短缺”并存,存在总量和结构上两个层面的差异。
  从总量上讲,大量的大学生由于竞争激烈,本身技术或业务水平不足,造成大学生“绝对量过剩”。中国大学生绝对量的短缺,是高素质大学生的绝对量短缺。从结构层面上看,主要表现在区域、专业领域层面上,中国大学生劳动力存在“结构性短缺”与“结构性过剩”并存的局面。从区域上看,地区冷热不均、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分割。西部地区、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大学生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奇缺,而发达地区却雅法有效配置,表现出“人才扎堆”的现象。本三学生在就业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本三毕业生在求学期间付出了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学习成本,所以,再就业时他们更多的关注毕业后的发展空间、工资薪水等实际问题,因此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经济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从专业层面来看,目前,各高校大学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一般与其他层次专业设置相差不多,师资力量也基本相同,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特色,所以毕业时本三毕业生处于就业竞争的弱势群体。用人单位和社会对本三大学生的偏见,导致了这种差异的存在,而这种短缺和过剩,是大量的大学生并没有按照比较优势合理的原则实现最优配置的结果。
  
  (二)中国大学在教育、指导本三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上,存在严重问题。目前,国内高校的就业指导仅仅局限于毕业生毕业前的择业技巧、政策指导等内容,而对毕业生今后的个人发展目标,个人价值观教育十分欠缺,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
  
  (三)本三学生自我推销的能力存在欠缺。求职的能力,有点相当于产品生产者的营销能力。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好的营销;再优秀的人才,也需要自己把自己推销出去。本三毕业生本来社会上就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果学生再不会自我推销。那就很难在人才竞争的大军中获胜,因此,本三毕业生就业时,应根据自身实际,及早动手,多方出击,尽可能的把自己推销出去。
  
  (四)很多本三大学生不了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不能与时俱进。这些观念在他们的择业志愿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热衷于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不愿去急需人才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居高不下,存在脱离实际的要求;至今仍停留在传统精英教育阶段形成的“大学生是人上人”的思维定势上,高不成低不就。这些观念不改变,他们就业还会难上加难。
  
  三、解决本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途径
  
  从根本来说,解决本三大学生就业难必须从造成这种矛盾的实际现状出发,主要是从结构性的矛盾人手,从学生的本身和高校教育的角色来寻找解决本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途径。
  抓住问题本质从根本上入手。就业难,主要是质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快速,必须尽快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提前为学生定位好以后的专业趋向。教育层次、教育内容的结构应该跟着社会的步伐走,更深一层讲,必须走在社会的前列,预知社会的需求。国家也应该在结构性的调整中,适当的起到引导性的作用。
  
  (一)改变高校固有的教育模式。高校应该对本三学生采取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安排,允许学生中途就业、保留学籍,增加学生跨专业学习的自由。同时应该改善教师结构,适应要求。高等教育应该实行“订单式培养”。按照企业的要求定向培养人才,或者在毕业前安排学生到企业分阶段实习,使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服务网络,让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仍从“政府诱导型”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主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为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主渠道,充分发挥企业、社区、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网络媒体等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做好毕业生的角色转化。我国高等教育随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推进,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作为稀缺资源乃至社会特权的状况,必然被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相对多数人的权利的局面所改变。由于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了相对多数人的权利,高等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目的将被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代替,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这一状况的改变,淡化了大学生的特殊性,突出了普遍性。为了实现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向普通公民转变,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努力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正确为自己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彻底抛弃“学而优则仕”的封建观念。先就业后择业。
  
  (三)轻视技能教育的现状急需改变,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学校应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即实现专业设置市场化,使学生在校教育的知识结构能够和社会需求尽量匹配,继而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
  
  (四)加强对本三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培养他们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择业观。打破二元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尤其是由于制度性原因造成的市场分割,促进人才自由流动。
  总之,社会是发展的,大学本三毕业生只要把自己准确定位,力戒急于求成,能够稳妥地进入企业,进入一个组织,从最基础的做起,从点点滴滴的细小事做起,站得住脚,就能够为一个群体所接纳。
  
  [本文责任编辑:彭 青]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基于校园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下一篇:妈妈是我的“学习机”(写人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11 00: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81

帖子

522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23
发表于 2022-3-13 05: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体化电大平台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