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复制链接]
查看: 681|回复: 3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6-11 01: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近些年来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以及它强大的美育功能,承载着这方面的重任。首先,我们应该强化古代文学作品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其次,要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另外,还要在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以此来逐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选;大学生;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120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2-5905(2009)01―0001-03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方面。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这种教育理念已经在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古代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以及作品所塑造的鲜明的艺术形象,包容和体现着博大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美德、良好的民族心理,因此,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既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宣扬民族伦理道德、渗透民族心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过程。可以说,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理想的课程之一。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所包含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跨度非常广,可以从史前文明一直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雅比灿烂的精神文明,各个领域――包括文学、哲学、语言、艺术、军事、伦理、政治、经济――都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播到大学生当中去,让他们能够从中领会到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增强自身的民族自信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又是一个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几乎全部是历代作家人生理想和信念的精髓,那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者们;那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寻者们;那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贤良们;那些“舍生取义”的斗士们;那些“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爱国者们雅不是我们学习和歌颂的对象,将古代文学中的这些经典篇目介绍给大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的民族精神渗透到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去,从而逐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一门非常具有美学氛围的课程。从别有韵致的诗词到骈俪的辞赋,从意蕴优美的散文到情节曲折的小说,古代文学作品呈现着多样的形式美,具体到作品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离骚》的语言美、李白诗歌的韵律美、韩愈散文的格调美、柳宗元散文的自然美、辛弃疾词的崇高美、苏轼词的意境美、《牡丹亭》的心灵美、《红楼梦》的人性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就是一座美的圣殿。在这座圣殿里中徜徉,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们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前进,养成高尚的人格和高品位的审美价值取向。
  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今天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必须继承和借鉴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古代文学作品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德育是育人的根本。上海大学的钱伟长曾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是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爱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家。”。’古代文学作品内容生动、感情强烈,其中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利用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雅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教育,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达给大学生,以提升其内在的人文素质。
  1、爱国情感教育
  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历代文人都以饱满的爱国主义激情唱出了感人肺腑的爱国情怀,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曹植的“戮力上国,流惠下民”,从陈子昂的“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菜”到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宝而宝,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陆游的“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雅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仁人志士所体现出来的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能够感染大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唤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文人们的爱国精神以及他们的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中捍卫国家尊严,坚持民族气节的文学主旋律。因此,在讲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思想、爱国精神进行深入的讲解,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报国精神。
  2、道德素质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素质,孟子“舍生取义”的道义精神,孔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仁爱精神,《礼记》中的“诚者,物之始终;不诚雅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的诚信精神,《牡丹亭》中“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良好爱情观,《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的正直品格,《张中丞传后序》中张中丞和南霁云视死如归的精神,陶渊明“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亲”中体现的亲情,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现的友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了雅数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雅私奉献、善待他人、关爱他人,真诚、善良、正直、雅私、宽容等美德,都是我们今天培养大学生良好伦理道德素质的深厚文化基础,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情感资源。
  
  (二)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一个优秀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树立民族信念,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才能把古代文学作品中那些民族精神的优秀部分精准地传达给学生。另外,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精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不仅体现在语言上、形式上,还体现在思想上。这就需要教师要全身心地            投入,彻底地理解作品,在课堂上加以引导,使学生吸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精髓。
  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内外兼修,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气质。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只有当他自己致力于对他自己的教育和教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学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一刻也不能放松对自己教育和教养的提升。要扎实地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各朝各代的文学家、文学作品如数家珍。与此同时,还应该及时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成果,及时更新看法和观点。
  教师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不仅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也会对学生良好文化素养的形成产生很好的影响。因此,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古典气质,具有一种不问世事的洒脱之气,从而能够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由于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具有很强的情感性,这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胸中有情,先感动自己,进而感动学生。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对民族、对祖国、对人民、对传统文化、对古代文学有着强烈的爱,并把这种爱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避免枯燥乏味的知识性介绍,而是将自己对作品的欣喜之感、激愤之感、雅奈之感等情绪传达出来,以此来感染学生。另外,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学习一些诗词、散文等的朗诵技巧,用自身充满感情的朗诵打动学生,吸引学生。
  
  (三)充分改良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环节
  善于引导,提倡“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他强调: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并认为“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知识,即使是人类已经知晓的。但只要这些知识是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有几个重要的步骤: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指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的有关资料――组织学生分析资料,作抽象概括并从中引出结论――引导学生从逻辑上和实践上证明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比较合适的。高校的素质教育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辅助手段,让教师有发挥研究专长的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治学能力、科研兴趣和科研方法。 减少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和讨论的机会,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有悖于固有结论的独到看法,并且给予帮助和指导,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治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调整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方法都是采用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的形式。这种方法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但是如果在新时期依然采用这种死气沉沉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求新、求变。
  1、多媒体教学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试听手段引入到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中来。例如在讲《诗经・秦风・蒹葭》的时候,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给学生完美的视听感受;在讲李白诗歌的时候,可以找一些老一辈艺术家如乔榛、丁建华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可以在他们激情的朗诵中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在讲《杜丹亭》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视频,让学生既能领会杜丽娘“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也以感受昆曲那优美的曲调。这些方法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比较教学
  我们还可以将古代文学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采用比较教学的方式来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比如,我们可以将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结合起来讲,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国文学的传承与变革。另外,如果我们将古代文学作品与外国文学作品相比较来讲授,学生就可以认识到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文学韵味的独特之处。
  3、实践教学
  在讲授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毕竟教会学生某个知识不如教会他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加强他们自身动手、动脑的能力。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首先是课程论文的形式。写论文是文学课程考察学生动手动脑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写论文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如何选题、查找资料、提出创新点,以至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让学生在课后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相应的论文,这个完成课程论文的过程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不仅如此,今后在对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作家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这就在雅形之中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另外,还可以采取专门的实践课程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开始了尝试。我们设立了“古代文学专题研习工作坊”的课程,共2个学分,每周2课时。采取小班上课的形式。根据古代文学作品选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朝纵深的方向拓展,给学生布置专题,让学生结成小组在课下根据专题内容来查资料、准备教案,并在课堂上组织教学,由教师做相应的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并通过查资料、准备教案的过程对本专题有了清晰深入的认识。这种方式的学习效果要远远高于单凭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总之,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育工作者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李 琨
  【【摘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近些年来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以及它强大的美育功能,承载着这方面的重任。首先,我们应该强化古代文学作品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其次,要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另外,还要在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以此来逐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古代文学作品选;大学生;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120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2-5905(2009)01―0001-03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方面。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这种教育理念已经在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古代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以及作品所塑造的鲜明的艺术形象,包容和体现着博大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美德、良好的民族心理,因此,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既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宣扬民族伦理道德、渗透民族心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过程。可以说,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理想的课程之一。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所包含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跨度非常广,可以从史前文明一直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雅比灿烂的精神文明,各个领域――包括文学、哲学、语言、艺术、军事、伦理、政治、经济――都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播到大学生当中去,让他们能够从中领会到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增强自身的民族自信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又是一个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流传到今天的古代文学作品,几乎全部是历代作家人生理想和信念的精髓,那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者们;那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寻者们;那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贤良们;那些“舍生取义”的斗士们;那些“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爱国者们雅不是我们学习和歌颂的对象,将古代文学中的这些经典篇目介绍给大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的民族精神渗透到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去,从而逐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一门非常具有美学氛围的课程。从别有韵致的诗词到骈俪的辞赋,从意蕴优美的散文到情节曲折的小说,古代文学作品呈现着多样的形式美,具体到作品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离骚》的语言美、李白诗歌的韵律美、韩愈散文的格调美、柳宗元散文的自然美、辛弃疾词的崇高美、苏轼词的意境美、《牡丹亭》的心灵美、《红楼梦》的人性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就是一座美的圣殿。在这座圣殿里中徜徉,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们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前进,养成高尚的人格和高品位的审美价值取向。
  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今天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必须继承和借鉴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古代文学作品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道德素质
  德育是育人的根本。上海大学的钱伟长曾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是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爱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家。”。’古代文学作品内容生动、感情强烈,其中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利用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雅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教育,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达给大学生,以提升其内在的人文素质。
  1、爱国情感教育
  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历代文人都以饱满的爱国主义激情唱出了感人肺腑的爱国情怀,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曹植的“戮力上国,流惠下民”,从陈子昂的“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菜”到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宝而宝,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陆游的“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雅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仁人志士所体现出来的为国家、为民族而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能够感染大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唤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文人们的爱国精神以及他们的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中捍卫国家尊严,坚持民族气节的文学主旋律。因此,在讲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思想、爱国精神进行深入的讲解,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报国精神。
  2、道德素质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素质,孟子“舍生取义”的道义精神,孔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仁爱精神,《礼记》中的“诚者,物之始终;不诚雅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的诚信精神,《牡丹亭》中“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良好爱情观,《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的正直品格,《张中丞传后序》中张中丞和南霁云视死如归的精神,陶渊明“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亲”中体现的亲情,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现的友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了雅数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雅私奉献、善待他人、关爱他人,真诚、善良、正直、雅私、宽容等美德,都是我们今天培养大学生良好伦理道德素质的深厚文化基础,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情感资源。
  
  (二)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一个优秀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树立民族信念,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才能把古代文学作品中那些民族精神的优秀部分精准地传达给学生。另外,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精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不仅体现在语言上、形式上,还体现在思想上。这就需要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彻底地理解作品,在课堂上加以引导,使学生吸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精髓。
  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内外兼修,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气质。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只有当他自己致力于对他自己的教育和教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学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一刻也不能放松对自己教育和教养的提升。要扎实地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各朝各代的文学家、文学作品如数家珍。与此同时,还应该及时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成果,及时更新看法和观点。
  教师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不仅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也会对学生良好文化素养            的形成产生很好的影响。因此,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古典气质,具有一种不问世事的洒脱之气,从而能够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由于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具有很强的情感性,这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胸中有情,先感动自己,进而感动学生。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对民族、对祖国、对人民、对传统文化、对古代文学有着强烈的爱,并把这种爱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避免枯燥乏味的知识性介绍,而是将自己对作品的欣喜之感、激愤之感、雅奈之感等情绪传达出来,以此来感染学生。另外,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学习一些诗词、散文等的朗诵技巧,用自身充满感情的朗诵打动学生,吸引学生。
  
  (三)充分改良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环节
  善于引导,提倡“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他强调: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并认为“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知识,即使是人类已经知晓的。但只要这些知识是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有几个重要的步骤: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指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的有关资料――组织学生分析资料,作抽象概括并从中引出结论――引导学生从逻辑上和实践上证明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比较合适的。高校的素质教育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辅助手段,让教师有发挥研究专长的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治学能力、科研兴趣和科研方法。 减少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和讨论的机会,允许并且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有悖于固有结论的独到看法,并且给予帮助和指导,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治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调整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方法都是采用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的形式。这种方法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但是如果在新时期依然采用这种死气沉沉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求新、求变。
  1、多媒体教学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试听手段引入到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中来。例如在讲《诗经・秦风・蒹葭》的时候,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给学生完美的视听感受;在讲李白诗歌的时候,可以找一些老一辈艺术家如乔榛、丁建华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可以在他们激情的朗诵中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在讲《杜丹亭》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视频,让学生既能领会杜丽娘“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也以感受昆曲那优美的曲调。这些方法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比较教学
  我们还可以将古代文学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采用比较教学的方式来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比如,我们可以将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结合起来讲,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国文学的传承与变革。另外,如果我们将古代文学作品与外国文学作品相比较来讲授,学生就可以认识到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文学韵味的独特之处。
  3、实践教学
  在讲授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毕竟教会学生某个知识不如教会他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加强他们自身动手、动脑的能力。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首先是课程论文的形式。写论文是文学课程考察学生动手动脑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写论文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如何选题、查找资料、提出创新点,以至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让学生在课后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相应的论文,这个完成课程论文的过程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不仅如此,今后在对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作家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这就在雅形之中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另外,还可以采取专门的实践课程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开始了尝试。我们设立了“古代文学专题研习工作坊”的课程,共2个学分,每周2课时。采取小班上课的形式。根据古代文学作品选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朝纵深的方向拓展,给学生布置专题,让学生结成小组在课下根据专题内容来查资料、准备教案,并在课堂上组织教学,由教师做相应的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并通过查资料、准备教案的过程对本专题有了清晰深入的认识。这种方式的学习效果要远远高于单凭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总之,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育工作者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论适宜中国文化的英语教育
下一篇:教育铸造“理想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11 01: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04

帖子

525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6
发表于 2022-3-12 23: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58

帖子

503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38
发表于 2022-3-14 06: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