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是音乐宝库中的明珠,同时它也创造了艺术歌曲中钢琴的新形象。文章以《春潮》为着眼点,阐述了钢琴声部技术特点和钢琴与人声的合作两个方面,以期对钢琴演奏者们更好地把握钢琴声部有所裨益。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春潮 钢琴声部 人声 合作关系
20世纪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在其创作成熟时期写下的83首艺术歌曲是他音乐创作中的闪亮明珠,在世界各地都享有很高的评价,是西方音乐史艺术歌曲传统的一个高峰。在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中,除了诗意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构成动人的歌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音乐部分,那就是钢琴伴奏。拉赫玛尼诺夫偏爱钢琴作品及各种作品的钢琴声部,加上他本身又是职业钢琴演奏家,因此,他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雅论是在音乐创作上,还是在演奏技术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和独立的钢琴化特点。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声乐这一单纯的声部有时总显得势单力薄,而钢琴的多声部则可以从旋律、和声、调性、织体强化人声的表达方面,弥补人声的不足。准确地说,钢琴在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声部。钢琴和人声相互独立、相互协调、相互映衬又相互平衡,从而使他的浪漫曲发展成为更复杂的声乐器乐二重奏。
一、《春潮》概述
《春潮》创作于19世纪末十月革命爆发前期,拉赫玛尼诺夫期待着黎明的到来,盼望着胜利的消息,创作了这首歌曲来鼓舞士气。词作者是丘特切夫,歌词本身也蕴含着深刻的内容。这首歌曲是满腔热情的情感抒发,而且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技巧的完美体现。
《春潮》一开始的前奏是整个乐曲的核心动机,我们把它叫做春潮动机。虽然只有两个小节,却有造型性的效果。分解音型是经常使用的伴奏音型,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按照单线条、同向进行的常规写作方法,而是将大量和弦外音加入,表现力大大丰富。第一二拍为传统分解音型,三四拍加入了半音下行,与左手的旋律构成了八度半音下行的效果,勾勒出潮水涌动、跌宕起伏的效果。春潮动机持续了四个小节。第八小节开始力度两次由pp冲向f,左手降六级和弦的基础上,右手半音上行,和歌词中“潮水冲向沉睡的海岸”紧密结合。第十二小节在降五音的重导和弦上重复的三连音下行,把乐曲推到了下一个高潮,宣告了春天的到来,宣告了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号。力度在fff下,两次唱到“春天来了!”第十八小节,依旧是春潮动机,等音转调到了升F大调,不同调性,色彩得到了大大地丰富。第20和21小节钢琴伴奏达到了“fff”,采用柱式和弦,春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两小节是高潮的延续,也有一定的连接作用。第22小节开始回到降E大调,回到了潮水流动的旋律,在歌声的长音部分,钢琴声部有填空作用的旋律线条,是对歌声的补充,但是变和弦的运用给人以对春天的美好遐想。第28小节柱式和弦再现第二段钟声主题,声音坚实饱满,最后一次对春天的赞美,是内心情绪宣泄的最高点。第34小节钢琴尾声采用模进式连续三和弦下行进行,一气呵成,最后不完满终止在主和弦上。整首作品对比统一,钢琴和歌声相辅相成,和声材料丰富,结构简约对称,是非常成功的艺术作品。
二、《春潮》钢琴声部技术特点
拉赫玛尼诺夫既是一位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家。他的作品不仅旋律优美、织体丰富,钢琴伴奏也充分体现了他的作曲才能。他的艺术歌曲钢琴声部的难度由早期到晚期逐渐加深,程度上深于一般的艺术歌曲。一般来说,声乐曲中的钢琴伴奏是对声乐的帮助和烘托,比器乐曲的伴奏或者钢琴独奏曲简单许多。但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声部却不尽然,技术程度足以和钢琴独奏曲的程度相提并论。《春潮》不管是从钢琴声部本身还是从和人声的配合上都是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的一首,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指独立、灵活跑动技术
手指的独立灵活是一切技术的基础,主要体现在音阶、装饰音、华彩乐段和各种经过型的乐句中。《春潮》中为了表现潮水涌动,不断蔓延,多处采用了半音模进上行写作方法。如第八小节(谱例1)。不难发现,此处不是传统的级进上行,跑动起来比较“绕”,不易弹清楚。在练习时,应该按照固定的指法进行慢练,发挥手指最大的独立性。
(二)大跨度分解和弦技术
琶音伴奏音型的广泛存在以及写作上的装饰性,《春潮》中的大跨度分解和弦技术占了很重的分量。(谱例2)在弹奏这种音型时,手指的独立运用,手臂力量的转移,大指向内旋转的技术是完成这项技术的关键。大的跳进往往会让起伏感中断甚至僵硬,保持音的连贯和音色的统一是要解决的问题。
(三)八度和弦技术
拉赫玛尼诺夫作为俄罗斯学派的代表,极其钟爱和弦、八度所造成的饱满的音响。如他的艺术歌曲《农夫》《暴风雨》《不协和》等。在《春潮》第二部分的钟声主题及尾声中,他用双手柱式和弦同向进行来表达对春天的强烈呼唤。(谱例3)八度和弦对手的支撑力、手臂的自然放松有着很高的要求。既不能使音色僵硬,也不能使声音“发虚”。
由于以上高难度技巧的运用,声乐技术难度较高,加上力度和速度层次的多变,使得钢琴和演唱者的合作也更难。钢琴技术的提升给作品增添了研究价值,给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琴演奏者不仅要把本身的音乐完整表达,克服种种技术障碍,更要追求和声乐演唱的和谐统一。
三、钢琴与人声的关系
《春潮》是一首钢琴与人声既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的优秀作品。两个声部互相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春天的美妙画面。总体表现为从属关系、平衡关系、主导关系(从钢琴的角度)。
(一)从属关系
“所谓从属,是指钢琴相对于人声来说,在诠释诗词的内涵及音乐表达的地位分量、角色分配上处于相对较为次要的位置。此种关系下的钢琴往往充当‘绿叶’的角色,以较为单纯的和声、节奏音型所组成的织体与人声旋律相应和,烘托出某种气氛和情绪。”①《春潮》一开始,春潮动机的出现和人声的加入一直到第11小节钢琴都是从属的地位。钢琴声部是一个动机,一个造型,是对人声的烘托。因此,在音响平衡方面,钢琴的音量应该让位于人声。
(二)平衡关系
所谓平衡,是指人声和钢琴不分孰轻孰重,在分量上大致相等,彼此协调发展,既独立又统一。这种情况下,钢琴和人声都不仅要熟悉自己所担任的声部,还要熟悉对方的声部,寻找彼此声音的契合点,寻求音色及音量的平衡,把琴声和人声当成一个整体来看。从《春潮》的第12小节就可以看出,两个声部分量都很重,钢琴声部依赖于人声来强调旋律,人声也依赖钢琴增加厚度,相互帮衬。
(三)主导关系
所谓主导,是指钢琴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及音乐的最终音响效果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点在《春潮》中有明显的体现。第一,在旋律上,钢琴声部没有和人声一致的地方,而是另辟蹊径,有自己的旋律线条。第22小节人声唱到“春天来了”,钢琴紧随其后出现了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线。第二,在音响上,钢琴与人声音量平等,甚至超过人声。在钢琴写作繁密、织体丰富、音响宏伟的主导型段落就更是如此。如《春潮》的第20小节,钢琴“fff”的力度上,再次奏出春潮主题。又如结尾的三和弦下行进行,音量始终停在“fff”,描写出春潮来势汹涌,一泻千里。第三,在结构上,在《春潮》的前奏、间奏、尾奏中,钢琴都表现出极高的技术难度,展现出自身独特的魅力。演奏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要把它当作独奏曲对待,不能以“伴奏”的态度缩在人声后面。
结语
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春潮》钢琴声部本身具备了很高的技术程度和全面的技术类型,加上丰富的艺术处理,使得演奏者和人声的合作充满挑战。演奏者在演奏时首先要了解乐曲的思想内涵,把握好拉赫玛尼诺夫的基本演奏风格,塑造出鲜明的俄罗斯风格的音响效果;其次要全面加强技术训练,技术是完成演奏的基础;最后要和歌唱者达成理解上的双边性及合作上的互动性,使两个声部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展现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陈琼.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的钢琴定位[J].黄钟,2005(3).
[2]陈琼.论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表现功能[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2).
[3]陈琼.钢琴在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的地位[J].中国音乐学,2001(2).
[4]陈比纲.二十世纪的钢琴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999.
[5]罗伯特・沃克.拉赫玛尼诺夫[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学院音乐系
(责任编辑:曹宁)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下一篇:新派中式家居 在艺术中沉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