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文章从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出发,立足企业实践,在分别从会计集中核算产生的原因、实现方式、实际意义三个角度对现代企业集团会计集中核算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就集团公司具体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中需重点关注的事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集中核算; 数据中心; 凭证协同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整个公司建立统一的账套,作为一个会计实体,依据统一规范的核算标准实现一级核算,对各项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其核心特征是“集中”,主要体现为会计核算机构和会计核算数据两个角度的集中,是一种新型的会计管理模式,其有效实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产生原因与实现方式
(一)会计集中核算产生的根源
集团公司传统会计核算方式是各单位独立设置会计账套,各自按照自己的特点组织会计核算,定期向上级单位报送报表数据,上级单位根据下级单位报表数据采取以表汇表的方式进一步加工生成合并报表,再进一步上报。这种分散核算模式对集团内单位的会计核算给予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但具有诸多弊端如上级单位难以掌握公司完整的会计信息;管理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的会计信息延迟;核算口径不统一,造成的合并报表可比性不强,不利于对外信息的披露;各个单位独立管理账务,容易产生舞弊漏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实施财务集约管理,发挥集团优势成为众多集团公司的战略选择。集约管理环境下的财务工作已经不仅仅限于日常的会计处理,也不满足于定期的会计数据查询,而是需要对集团账务数据实时监控和查询,并要求在新的集团信息化技术平台上能够实现面向决策的跨账簿、跨企业,多维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因此对集团公司而言,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是当前国内外竞争环境下,企业集团强化财务集中管理的客观需求。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方式
在实现方式方面,集团公司会计核算机构的“集中”普遍是通过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的方式实现,由集团公司分级设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将下属单位(包括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等)的会计核算业务纳入集团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从本质上讲,就是核算中心承担了下属单位的“代理记账”业务,下属单位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真正分离,如平安保险公司已实现一级集中,各地分子公司将原始凭证扫描或传真件发送至总部一级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进行账务处理。当然,现实中由于不同企业集团实际情况不同,会计核算组织机构撤并集中的程度往往也有所差异。
会计核算数据的“集中”往往是伴随着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得以实现的,主要是以数据中心为依托,借助大型管理软件如ERP系统,集中统一部署账务体系和会计主体组织架构,所属各单位实施远程登录、在线操作,账务信息由前端业务数据实时集成生成,内部交易凭证协同生成,数据流跨部门横向有机贯通。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后,上级单位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在线稽核、调阅所属单位的凭证、账簿、资产卡片等财务基础信息,实时掌握基层单位经营管理最新情况,实现公司系统各单位数据实时同步、共享。目前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如建设银行等企业已经较早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数据的一级部署,各级分子公司均通过客户端远程访问一级数据中心查看本单位数据。
二、会计集中核算对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奠定了企业集团集约管理基础,增强了集团总部的管控能力
在会计集中核算前提下,集团内部各企业账务由总部集中管理,集团各单位处于集团公司总部的全面控制之下,减少了中间层次,能对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利于信息的及时传递,使管理层实实在在地全面掌握企业情况成为可能,为集团财务集约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管理基础。
(二)多维立体信息查询,有利于集团内各级单位财务决策支持能力的快速提升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后,各级次、各口径的账务汇总数据均可以在总部直接取得,自动生成各口径的主要报表,信息汇总速度大大加快,大大减少了基层单位上报数据的负担,同时各级合并报表数据可逆向穿透到最底层的凭证数据,为开展信息深加工和支持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有利于企业财务监督重心由事后向事前转移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后,一方面业务信息传递环环雅缝对接,财务环节风险发生概率大幅下降。由于账务由前端部门发起的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财务人员不能直接手工做账,既规避了财务人员入账失误造成的财务与业务信息不一致情况发生,也防止了财务人员违法、违纪操作的风险,财务环节监管空间大幅缩小。另一方面业务过程信息可方便查询,财务监督向前端业务环节自然延伸,在集团信息化条件下,财务核算已成为企业业务流程中的一环,由财务凭证借助系统可以方便向前追溯原始信息如领用材料的出库时间、入库时间、材料价格、数量、合同、计划批次等等,推动了企业内外部财务监管工作方式由集中财务条线“会战”的结果导向模式向“过程导向”的监管模式转变,财务末端环节承受监管压力过大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四)财务核算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有利于强化预算控制力度
借助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把各个单位的预算指标纳入核算系统,企业可以严格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避免各单位成本超预算的情况。如国家电网公司通过ERP系统将成本、工程类业务的核算与预算相结合,超预算便雅法进入项目成本;中石油实行的报销管理系统,在年初根据预算情况,设定预警线,当费用超预算时,系统将会自动拒绝报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超支情况,也可以引起各单位领导对预算的高度重视,预算的管控效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集团公司实施会计集中核算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支持和重视,是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必要前提
现代企业集团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核心载体往往是面向决策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不单纯是一种技术工作,需要相关强制性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同时具体实施中常常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或者优化,涉及集团公司的主要部门、环节和人员,这就要进行部分权力重新配置和分配,没有最高领导层的支持这些是难以做到的。
(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管理是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成功实施的必要保障
会计集中核算要求整个集团公司作为一个会计实体管理,依据统一规范的核算标准实现一级核算,由于基础账务数据多由前端业务数据集成而来,财务环节作为业务流程的末端,前端每一环节出现故障对最终财务信息的生成均会产生重要影响,这就客观上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提出了标准统一的管理要求,因而,对于管理方式迥异,需要改变持续多年来旧的管理习惯的传统集团公司而言,一套基于业务流程的标准管理制度至关重要。标准流程制定过程中,可通过《工作界面管理接口梳理矩阵表》列出每一项管理标准、每一项专业管理流程中与本部室岗位接口、上级单位接口、公司本部室接口和基层单位接口,组织对管理标准中接口职责一一讨论并达成一致,不仅梳理接口责任,同时在管理标准中规定上下环节之间的“接口条件”,即干到什么程度才能传给下一个环节,下一个环节接收时要满足这些条件才能接收,实现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做一样的事,得到相同的结果。
(三)科学的信息化实施规划是会计集中核算实施成败的关键
信息化是实现会计集中核算的核心手段,一套科学的信息化实施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的制定过程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流程、人员素质乃至人的习惯思维模式等一系列政治和人文环境。事实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多数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人员行为规范和习惯思维模式与国外十分不同。因此直接照搬或简单模仿国外已经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很难达到同样的管理效果,事实证明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定位需要与实施环境即管理基础和技术基础相匹配,这就是说企业在制定信息化实施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环境全面评估,并将其作为选择信息化产品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制定财务信息化规划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企业实际业务进行有效结合也至关重要,在实施信息化项目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还要着重考虑业务的可行性,一旦信息化规划的定位脱离了企业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就会造成企业信息化成为雅源之水,导致项目最终失败。
(四)企业内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系统长期稳定运转的支撑
实际上,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企业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建立起满足企业现在和以后所有需求的信息系统。企业管理实践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信息系统的发展,而随着信息系统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结构和人才构成也需随之更新。因此,长期来看,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决定信息系统执行效率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科学制定和执行信息化人才的发展计划,尽量延长原有信息化人才的劳动周期和加强对新进人员的培养是企业集团会计集中核算信息系统长期稳定运转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周南,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J].财务与会计,2008(3):2-4.
[2] 杨周南.我国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8(5):1-4.
[3] 张雷.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及管理机制探讨[J].当代财经,2004(4):2-5.
[4] 林潮光.完善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相关思考[J].财政监督,2010(9):1-3.
[5] 陆佳倩.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及系统优化初探[J].企业集团财务,200 (2):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电网企业生产自用电会计核算不确定性探讨下一篇:悄然行进的基层央行风险导向审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