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审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促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艺。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同时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本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对课堂有效教学进行过以下尝试,现归纳如下以赐教于同行。
一、抓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往往以完成作业为主,不习惯看书,不会记笔记,不善于总结,不善于观察和解释现象,不善于动手操作,等等。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将使学生在学习中处处遇“红灯”。因此,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亦是当务之急。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种。
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
让学生对难以理解的地方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如概念课可以这样预设提纲:① 请同学们找出概念的关键词;② 学习这个概念你有什么想对同学们做个友情提醒的。使学生有的放矢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随课预习可以解决刚上初中的学生没有预习课本的习惯,又可以让学生从懒散的课间休息状态尽快地回归课堂。长此以住,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预习书本知识,并且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了。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数学课堂学习的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听”是感官的直接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 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 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 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 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⑤ 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定要掌握好最佳的讲授时机,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 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 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 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 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 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 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 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课前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年级的自习课较多,数学作业可以指导学生在校按照先复习再做的模式去做,让他们品尝到这样做的甜头,他们的作业就不需要老师再操心了。
二、让作业批阅从“苦、累、雅效”走向“轻松而有效”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 “全批全改”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时间难以保证。二是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鉴于这些弊端,可以做以下尝试:① 随堂批改作业。新课上完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② 同桌互相批改作业。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学生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汇报,老师针对汇报的情况讲评。③ 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④ 坚持每天到校就收作业。这样做让学生没有时间抄袭作业,教师能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昨天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地调整教学。
三 、让练习和试卷讲评课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有新的收获
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用于练习和考试的试卷讲评。而在现实教学中,试卷讲评如果还只停留在逐题串讲、就题论题,学生似懂非懂、爱听不听,讲评课收效甚微。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已成为关系到能否较快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大问题。为此可采用以下做法:
1.知识成网络
讲评前要做到概念清晰、题型明了。确切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和定理,这是正确分析、解答试题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评不能只将目光集中在具体的某一个问题上,而应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启发思维,突出主体性
讲评课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原则。讲评的起点应使大多数同学受益,既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教师要打破一言堂的习惯,发动学生参与评析试卷,有些题目,可以由学生担当“讲解员”,分析他们是如何进行正确思维,得到正确或巧妙解法的,为其他学生进行思维示范,也可以让他们谈谈怎么产生错误思维的,这样有利于其他学生弥补自己思维方法上存在的缺陷;有些在认识上比较模糊的题目,可以由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获得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失误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组织、点拨、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巩固强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维水平。
3.以点带面,体现综合性
同一份练习或者试卷的题目有许多可能涉及的知识是同一个内容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知识的同一个方面,这样的题目如果教师就题论题,孤立讲解,不仅费时,而且低效。因此,在评析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或题目的讲解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采用相同知识归一、不同知识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以“点”带“面”,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全面、完整地理解知识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发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师应作进一步的“借题发挥”,促使学生思维的发散,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① 对练习或者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发散――“一题多解”;② 对练习或者试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发散――“一题多变”;③ 对试题本身进行发散――“一题多拓”。
4.教师对各种题型规范的板书示范
教科书的习题容量是有限的,很多习题很难在书上找到解题示范,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讲评过程中一节课至少能有一道规范的板书示范。
四、建立学习竞争、互助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新生的特点是喜欢争强好胜,利用这点在初一建立学习小组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新生入学后,通过几次单元测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将他们俩俩分组,组定下后就可以把竞争的规则告诉他们:每次小测验分数高的同学获胜,失败者将考题及解答过程认真抄写一遍,胜利者可以获得老师的奖励,并且只需要把做错的题目抄写一遍就行。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了初二、初三学困生就不能采用这个方法,他们期待的是得到他人的帮助,教师在这时候就应该出面推他们一把,给他们创造拜师学艺的机会,让班上的优秀学生接收他们为“徒弟”,并且签约上岗,明确“师傅”的责任,“师傅”帮助“徒弟”的学习并且监督他们的纪律。如果“徒弟”违反合约的内容,“师傅”可以提出解除合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困生的纪律,缓解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师傅”也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带领“徒弟”一起取得好成绩的将会得到老师的嘉奖。优等生在初二、初三也不能放松,初一的竞争方法对他们超越他人依旧有鞭策作用,所以可以继续沿用。
五、教师要有写反思的习惯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长大的重要性。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了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1.课前反思――教学成功的基础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
2.课中反思――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
3.课后反思――诊视自己的教学得失
作为教师,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由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写反思不一定要长篇大论和华丽的词藻修饰,记下当时的真实感想即可。
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
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解题的时候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下次在遇到时还会反复出现相同的错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关,我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在初一新生入学的时候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本厚的笔记本作为纠错本,把每次考试、作业中自己反复犯错的地方摘录在纠错本上。一般每次考试出错的题目,多数同学都要专门写到纠错本上,有些同学是直接将正确的答案写到上边,后边写上自己出错的原因。这对比性不太强,我建议学生用这样的格式:左边是试卷上自己最初的做法(甚至老师的评语);右边是自己重做的最标准答案;然后在这个题目下边写出自己做题时出错的原因,并且要标明自己改进的方法。纠错本,记录了自己出错的所有问题,是自己失败经验的总结,在考前翻看一下,能吸取经验,从而提醒自己,达到提高成绩的最终目的。
七、考前抓基础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前耐心抓基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一、初二在每次大考前2~3天让学生回归课本,把当册的计算题有选择地布置学生重新写几题,然后给学生面批,每次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临近中考前几天,成绩好的同学容易轻敌,专抓难题攻难题;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此时脑子一团浆糊,不知道该抓什么。我通常会把提前收集到的近五年的中考试题中的基础计算题和基础证明题打印出来让学生做。一个目的是为了提醒学习好的学生基础知识和书写要规范,另一个目的是推基础差的学生一把,让他们在基础题上稳稳把分数抓住。每当看到学生们信心满满地走出考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我把会做的都写好了,我觉得考题不难。”这更证明了考前重视抓基础是考试制胜的法宝!
以上是有效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它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有效教学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引下的工作实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受益的不但是学生得到了全面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也得以不断地发展,使得广大教师告别“老黄牛”式的苦行僧般的教学生活成为可能。我相信通过广大数学教师的努力,定能使得充满个性生命色彩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完善,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广西 南宁,5300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紧密联系生活 快乐学习数学下一篇:高中地理学困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