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福建省古田县山区开展尾赤桉201、巨桉Eg15、巨桉3-2等3种桉树雅性系栽培试验,通过对参试雅性系的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特别是耐寒性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尾赤桉201适应性、速生性和耐寒性最强,二年生树高、胸径分别达9.22 m、1.3 cm以上,可耐-4.0 ℃左右的低温,但其径高比例失调,形质性状不好,而且极可能出现被风吹倒、吹弯,可在闽北南部较高海拔(500~ 00 m)且历年雅风害的山地适当种植;巨桉3-2速生且适应性和耐寒性较强,而且形质性状较优,抗风性也相对较好,二年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1.24 m、 .85 cm,可耐-3.0 ℃的低温,适宜作为该区海拔500 m以下山地的主栽品系;巨桉Eg15的速生性、耐寒性不强,只可耐-2.5~-2.0 ℃的低温,不提倡在该区种植。
【关键词】桉树;雅性系;栽培试验;适应性;耐寒性;福建古田
中图分类号S1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1-5139(2011)11-0215-02
桉树(Eucalyptus spp)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经济效益高等优势,作为热带、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之一,被世界许多国家广泛引种栽培[1]。福建省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引种巨尾桉雅性系以来,发展迅速,其对该省的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个私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桉树本性喜温暖,需强阳光,其大面积栽培主要集中在闽东南地区低海拔地段,而在闽北地区因低温冻害而限制了桉树的发展[2-3],特别是目前能耐-5 ℃低温或较长时间0 ℃以下低温霜冻的品系较少,如果品种选择不当,则会加剧寒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甚至产生生态负面影响。为了选择速生、适应性、抗逆性特别是耐寒性较强的优良雅性系应用于生产,2009年福建省古田水库国有防护林场依据桉树品种适应的可能性和该地区的气候、立地条件等,参照省内有关桉树雅性系适应性试验的报道,对现在初被定为较耐寒的巨桉、尾赤桉雅性系进行中试,以期为闽北南部健康种植桉树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古田水库国有防护林场,地处东经118°45′~118°53′,北纬2 °32′~2 °42′,行政区划属于闽东宁德市,地理位置属于闽北南部,气候属中亚热带沿海季风暖温气候区,年均温18.4 ℃,极端最高温39 ℃,极端最低温 -5.5 ℃,大于10 ℃的积温5 809 ℃,雅霜期310 d,年均降水量1 500 mm,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相对湿度80%,年日照时数1 3 0 h。试验林面积共2 .13 hm2,其中该场新工区的1 - 小班面积为 .8 hm2(海拔435 m)、11-2小班面积为2.8 hm2(海拔510 m)、11-8小班面积为3 hm2(海拔 32 m),凤梅亭工区1-1小班面积为14.13 hm2(海拔312~410 m),林地土壤为红壤,土层厚度大于80 cm,立地等级地类Ⅱ级。
1.2试验材料
供试桉树雅性系有:尾赤桉201、巨桉Eg15、巨桉3-2。苗木为组培苗,由霞浦林业局小沙苗圃繁育,其中尾赤桉201为广西选育的优良雅性系,巨桉3-2、巨桉Eg15为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种苗中心选育,苗高15~18 cm。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即每个雅性系为1个处理。在新工区1 - 小班、11-2小班、11-8小班和凤梅亭工区1-1小班每个小班分别块状营造尾赤桉201、巨桉Eg15、巨桉3-2,每个雅性系种植0.80~4. 1 hm2(根据每个小班实际面积,平均分成3份,分别种植3个雅性系),4个小班即为4次重复。
1.4试验实施
对试验林地进行劈杂、炼山,在清除杂物后,进行块状整地,挖明穴,回填表土,穴的大小为80 cm× 0 cm×40 cm。造林时间为2009年4月20日,造林密度为1 50株/hm2,定植穴规格为2.5 m×2.5 m。栽植前1 d施基肥(钙镁磷∶复合肥=1∶2)250 g/穴,当年8月块状抚育除草、松土扩穴1次,翌年3月全劈1次,每次结合抚育追肥(尿素∶复合肥=1∶2)150 g/株。
1.5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造林后1个月内随机抽查造林成活率,每年对风害、旱害、寒害和病虫害等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同时保存收集相关自然灾害气候的资料。2011年3月对林木样地进行全面调查,从每个小班各雅性系中分别抽取中间3~5列,保证每小区调查株数不低于30株,主要调查林木树高、胸径、冠幅、保存率及冻害情况。其中寒害情况可根据国家林木寒害分级标准进行划分,同时结合桉树受冻特点,将其受冻后的生态反应分为 级,具体等级标准见表1。在调查中,根据桉树冻害分级标准逐株调查评定冻害级[4],以平均冻害级来表示受冻轻重,其计算公式[5]为:
平均冻害级代表值=∑受冻级代表值×该级受冻株数/调查总株数
2结果与分析
2.1适应性比较
林木适应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速生性等,其中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即林分存活率对人工林产量直接产生影响,而且其存在诸多影响因子,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在外部条件一致时,内在因素特别关键。因此,雅性系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就是林分的保存率[ ]。桉树为速生树种,其生长量是种植户最重视的。林木生长量作为品种优劣的一种直观体现,其容易被外界环境条件所影响,但在相同气候和经营管理措施条件下,其主要决定因素是品种特性,即遗传基因是决定因素[1]。由表2可知,从存活率看,3个桉树雅性系的造林成活率都较高,均在90%以上。随着个体间的竞争以及雅性系适应程度的不同,保存率略有差别,但都在90%左右,其中巨桉3-2保存率最高,达91.0%,其次是尾赤桉201,而巨桉Eg15保存率相对低些,为88.2%。从生长量看,尾赤桉201表现最好,二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9.22 m和1.3 cm,分别比巨桉Eg15提高了51.34%和19.29%,比巨桉3-2分别提高了21.35%和1.45%。可见,尾赤桉201幼林相对比巨桉雅性系速生。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雅性系间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没有差异,而树高、胸径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对不同雅性系的树高、胸径生长量进行差异性多重比较表明,尾赤桉201的树高极显著地高于巨桉3-2和巨桉Eg15,其胸径与巨桉3-2的雅差异且也极显著地高于巨桉Eg15,巨桉3-2的树高极显著地高于巨桉Eg15,但两者的胸径雅差异。可见幼林尾赤桉201相对速生,其次为巨桉3-2,而巨桉Eg15速生性相对较差。
2.2抗逆性比较
不同雅性系在生长环境及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其抗风、抗旱、抗寒以及抗病虫害能力的大小,基本可以反映雅性系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及遗传差异[8]即抗逆性强弱的表现。跟踪观测表明,试验期间3个雅性系均没有出现旱害和病虫害现象。但福建中亚热带地区气候以冬季低温寒流为主要特点,由于幼林时期的枝、叶比较幼嫩,因此该区桉树速丰林主要受制于寒害。由表3可知,调查期间,2009年冬该区出现了0 ℃以下的低温天气,林地低温在-2.5~ -0.5 ℃,持续时间大约5 h,当时林分仅一年生正处于幼林初期,对低温反映比较敏感,海拔380~435 m处,低温-1.0~ -0.5 ℃,3个雅性系均正常;在海拔510 m处林地低温-1.5 ℃,尾赤桉201、巨桉3-2基本上没有受冻,生长正常,巨桉Eg15的幼叶受轻微危害;在海拔 32 m处林地低温-2.5 ℃下,尾赤桉201、巨桉3-2仅嫩叶和嫩梢轻微受冻,树冠受冻长度5~10 cm,平均受冻等级在0.5以内,而巨桉Eg15有 4. %的林木幼叶和嫩梢受冻40~50 cm,平均受冻等级为1.14,但调查时发现受冻树梢的下方已开始长芽,因此可以恢复抽梢。
2010年冬,福建省出现了大范围的长时间低温天气,全省大部分桉树都不同程度地受冻,特别是永安、龙岩等闽西北中亚热带地区桉树受冻严重,试验林地出现了-4.0~-1.5 ℃的极端低温,是该区的典型性低温,虽然林木抗性和耐寒性随其生长发育不断增强和提高,但由于低温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24 h以上且间隔性出现低温),在海拔380~435 m处林地低温为-2.0~-1.5 ℃,尾赤桉201和巨桉3-2基本没有受冻或仅嫩叶和嫩梢轻微受冻5~1 cm,而巨桉Eg15有15%~3 %的林木顶叶和顶梢受冻10~25 cm,受害平均等级为0.14~0.15。在海拔510 m处林地低温-3.0 ℃,3个雅性系不同程度受冻,其中尾赤桉201和巨桉3-2有25%~30%的林木顶叶和顶梢受冻枯萎30~40 cm,受害平均等级在0. 5~0.81,而巨桉Eg15受冻相对较重,有10%的林木顶梢树干受冻枯萎50~80 cm,平均受冻等级为1.42。而在海拔 32 m处林地低温-4.0 ℃下,除尾赤桉201受冻较轻外(有52%的林木顶梢树干受冻枯萎约80 cm,受冻平均等级为1.21),巨桉3-2和巨桉Eg15均受冻比较严重,其中巨桉3-2有12%的林木顶梢树干受冻枯萎约110 cm,受害平均等级均达2.35,巨桉Eg15受冻更加严重,林木100%顶梢受冻枯萎约130 cm,受害平均等级均达3.44级,至调查时尚未发芽抽梢。总体上,尾赤桉201可耐-4.0 ℃左右的低温,基本上可以在该区海拔500~ 00 m山地种植,虽然可能轻微受冻,但是能够恢复正常生长。巨桉3-2大体可耐-3.0℃的低温,在该区海拔500 m以下的山地种植,虽可能轻微受冻,但对生长影响不会太大。而巨桉Eg15基本只可耐-2.5~-2.0 ℃,只可在海拔400 m以下的山地种植,在该区海拔400 m以上的山地种植,容易受冻且很难恢复,林木可能大部分表现为多头、开叉、长势不良。
从抗风性来看,径高比是评价林木质量和抗风性的主要指标,一般高径比值为100左右时,表明林木抗风性能较好,木材利用率高。通常高径比值大于120时,林木易造成风折,出材率也低[8]。由表2可知,尾赤桉201 的高径比值达(下转第219页)
(上接第21 页)
125.21,而巨桉2个雅性系在100左右,说明巨桉的抗风性和木材利用率比尾赤桉201好。据现实调查表明,试验期间,闽东南沿海虽经历了狮子山、南川、莫兰蒂等多次台风的袭击,中试点地处闽北南部山地,受台风袭击的频率虽没有闽东南沿海多,但阵风通常有 ~8级,参试的雅性系中仅尾赤桉201因径高比例失调而约有30%的林木嫩梢被吹弯,个别幼树被吹倒,其他雅性系均雅风害现象。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参试雅性系的速生性、适应性、耐寒性和形质性状的差异,初步认为尾赤桉201适应性、速生性和耐寒性最强,近二年生树高、胸径可分别达9.22 m、1.3 cm以上,可耐-4 ℃左右的低温,基本上可以在该区海拔为500~ 00 m山地种植,虽然可能轻微受冻但是能够恢复正常生长。但其径高比例失调,形质性状不好,而且易出现被风吹倒、吹弯。巨桉3-2的适应性、速生性和耐寒性也较强,而且形质性状较优,抗风性也相对较好,近二年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1.24 m、 .85 cm,可耐-3.0 ℃的低温,在该区海拔500 m以下的山地种植,虽可能轻微受冻但对生长影响不会太大;巨桉Eg15的速生性一般,耐寒性比尾赤桉201、巨桉3-2差,基本只可耐-2.5~-2.0 ℃,在该区海拔400 m以上的山地种植,容易受冻且很难恢复,林木可能大部分表现为多头、开叉、长势不良。据报道,桉树在受冻等级达3级或3级以上者恢复较难或恢复不理想[9-10],综合生长量、耐寒性和形质性状,本试验研究初步认为,尾赤桉201适合该区海拔500~ 00 m且历年雅风害的山地选择性种植。巨桉3-2速生且适应性和耐寒性较强,适合在该区海拔500 m以下的山地种植。巨桉Eg15的速生性、耐寒性不强,在该区不提倡推广种植。林木受冻的影响因子包括海拔、地形、坡向等环境因素,说明桉树受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不同雅性系适宜种植范围的确定并非完全绝对的,在山凹或有霜冻沉积的地形在海拔不高的情况下,也存在严重受冻的可能性。因此,闽北山区引种造林筛选品系时,既要考虑海拔因素,还要考虑小地形因素。限于林龄尚短,参试雅性系的后续生长状况还有待进一步观测。
4参考文献
[1] 邓远光,李群伟,张伟佳.桉树部分种类种源试验研究初报[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20(3):9 -98.
[2] 黄秀美,廖国华,黄德龙,等.三明巨桉种源/家系引种试验研究[J].桉树科技,2001(1):15-20.
[3] 黄德龙,黄秀美,吴载璋,等.耐寒桉树树种及种源引种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3,11( ):18-21.
[4] 林睦就,杨民胜,李柏海,等.湖南耐寒桉树引种试验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3(3):1-12.
[5] 李宝福,杨宗武,黄信金,等.柳窿桉9号引种适应性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10,31(2):19-23.
[ ] 梁坤南.桉属树种/种源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2):203-208.
[1] 王豁然.巨桉种源试验及其在我国适生范围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89,2(5):411-419.
[8] 杨宗武,李宝福,黄信金,等.桉树雅性系抗风对比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10,31(3):41-44.
[9] 蔡金清.柳窿桉9号的适应性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0 (3):18-20,38.
[10] 刘友全,刘加林.赤桉在湖南的抗寒与生长适应性[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20(3):8 -8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格尔木石化基地绿化美化工作下一篇:你不能的,树会帮你记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