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3、通过朗读和感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春光。
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村居》是一幅描绘春天里孩子们在芳草地上放风筝的美景图。前两行描写了早春二月,小草长出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是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诗人妙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行写的是孩子们放学回来,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那一只只五彩斑斓的风筝翩翩起舞于蓝天白云之间。是啊,被严冬抑郁了很久的儿童们,在这风和日丽的初春时节,怎不纷纷跑到户外,去放飞自己愉快的心情。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取的人和事,都在为美好的春光平添几分生机和希望。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同时,也映衬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使整首诗意境悠远,富有情趣,令人陶醉。教学时,应重点抓住诗中词句,引导品读,由此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诗人歌颂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读好韵脚:“天、烟、鸢”,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春天在哪里》音频、放风筝录像、有关风筝和诗人的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意境引入,感受春天美
1、播放配乐CAI课件,师生感受春天的美。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景象以及自己的感受。
3、说说:在这美丽、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做什么?
4、所老师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做什么。
5、简介作者和风筝。
、描绘情境,导入新课: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傍晚,农家炊烟袅袅。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1、板书课题,读课题;学认“村居”两个字,可引导学生口头拆字组词;理解题目意思。
(设计意图:优美的画面,悠扬的乐声,动情的语言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奇妙雅比的想象空间,想象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营造一种“课伊始,情已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认知基础。)
二、品析诗句。感悟语境美
(一)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流畅;把不懂的字词勾出来。(注意“莺、拂、堤、柳、醉、趁”等字的读音。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2、学生边看课文中的插图边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3、同桌交流,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4、自由读,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草儿萌芽,柳枝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诗中哪几句写了这优美的画面?
、轻声朗读诗歌,想一想,这么美的诗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在四人小组中轮读,读出诗的美。读后交流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读。
1、指名学生和着配乐朗读这首诗。(提醒读出韵律,读出感隋。)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深入朗读,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在想象中再现熟悉的生活,这有利于学生把握诗的整体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联系已知,体味诗境。
1、cAI课件显示: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快乐地唱着歌,河堤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轻柔地摇曳,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
2、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儿童的表情、神态、动作,体会他们的快乐。)
3、诗中是怎样写的,该怎么读?(教师引导学生用轻缓的语气读。)
4、联系生活回答:你见过的风景有哪些?你放过风筝吗?画面中的儿童心情怎样?你从诗中哪个词看出?(重点引导理解“忙趁”。)
5、如果你就是图中那几个刚放学归来的小孩中的一个,你会怎么想?请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设计意图:经典古诗均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课件给学生提供动画,把内容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如身临其境,获得真切感受,这就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自读自悟和视、听、读、讲、思、议有机组合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三、拓展延伸,追寻春天美
(一)交流欣赏。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赞美春天的古诗,师生共同欣赏、评价。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2、集体(或小组,或自由组合)配乐吟诵。
3、个人自由背诵。
(二)拓展生活画面。
1、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作画。
2、把对诗感悟到的画面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3、春天的农村还有哪些景象?利用周末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画一画、写一写。
(设计意图:适时引导学生交流欣赏,让学生再一次感悟古诗的语言文字之美,作者的情感之美,利于学生知识建构,整体存储,丰富积累。联系生活,延伸拓展,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下一篇:让“错误”成为教学课堂教学的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