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K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38(2011)11-0018-01
【摘要】:“4.14”地震给玉树文物造成极大的破坏。地震后如何对受损文物进行保护,已成为大家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灾后重建过程中文物保护与修复重建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玉树文物保护的建议,以期望当地文物在灾后重建中得以延续。
关键词:震后玉树;文物;保护
2010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1.1级地震。根据青海玉树地震灾害评估报告[1],“4.14”地震波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称多、治多、杂多、囊谦、曲麻莱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等1个县的21个乡镇,受灾面积358 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4 842人。位于震中的结古镇,是玉树州州府和玉树县县府所在地。地震致使以结古镇为中心的灾区的文物遭受了严重破坏。震后及时对该地区文物的破坏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抢救和保护措施,已成为震后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地震对玉树文物的破坏情况
地处卡若文化辐射区的玉树,文物珍藏量大,分布面广,境内文物分布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散布于民间的历史文物;二类为藏传佛教寺院及集中保存于寺院的文物;三类为尚未开发出来的文物。根据《中国文物地图册(青海分册)》的记载和青海省、玉树州文物部门的初步考证,分布于自治州境内的文化遗迹和文物点有 5处。[2]
从文物的等级来看,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在地震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寨玛呢佛塔全部受损,40%完全倒塌, 0%濒临倒塌,转经堂墙体开裂倾斜,玛呢石墙体整体坍塌,部分石刻断裂受损;贝纳沟大日如来佛石窟寺(文成公主庙)和勒巴沟摩崖石刻,山体岩石松动,大经堂有裂缝;《东仓大藏经》已全部抢救清理完毕,未发生文物损毁和丢失现象。目前,《大藏经》已搬至珍藏馆保存,并指派专人看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禅古寺90%倒塌,新建的大经堂倒塌。结古寺90%成危房,讲经院北侧墙体全部开裂,经堂内唐卡全部坠落;大经堂墙体错位裂缝,局部倒塌,壁画全部剥落;灵塔整体倒坍,佛像、经书、唐卡等全部埋在塔下。当卡寺去年就已出现危房,僧众已全部搬出。嘎然寺墙体有裂缝。原江南县政府旧址全部倒塌成为废墟。另外,称多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塞巴寺和拉布寺墙体有开裂。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各县也有部分文物受损。
除了上述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已引起广泛关注的文物之外,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藏族民居也受到严重破坏,还有一些散落在偏远村落没有引起人们关注的文物也必然在地震中遭到破坏甚至消失。
二、震后玉树文物的保护策略
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文物局会同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省文物局,在灾后第一时间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当中。如今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玉树各部门正齐心协力、紧锣密鼓地进行灾后重建工作。但是恢复重建的真正完成仍将持续一个过程,特别是在文物保护方面。关于恢复重建中文物的恢复与保护,我们认为应在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还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做好灾后文物的后续抢救和普查工作。我们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的专长,两股力量齐心协力,继续抓紧清理仍未被加以保护的档案资料和珍贵实物。灾后还要及时对文物进行全面普查,实行登记造册,对受损文物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类,对古迹文物、文史资料等进行归类,对文物古籍进行编目,对重要的文物还要利用影像、照片等现代形式加以保护,建设一套系统、全面、科学的玉树文物数据库。
2.认真做好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2010年4月2 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玉树地震灾区现场指导文物抢救保护工作时强调,要“全力对目前比较危险的文物保护单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防止次生灾害对文物造成二次损坏”。 根据刘文芝学者对汶川地震后文物的保护提出的建议,以下措施有利于防御次生灾害对文物的再度损坏:(1)做好对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监控和防御工作;(2)加强重大灾害应急管理及相应机制建设,增强政府各部门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协作处理能力;(3)建立科学严谨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中央及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在历史文物保护中的不同职能。[3]
3.建立灾后文物分级保护体系。按照文物分级保护的原则,根据在此次地震中受损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1)对损失严重的文物应进行重建,如禅古寺建筑群等;(2)对轻度损失者应给予恢复加固,如文成公主庙、嘉纳嘛呢石堆等;(3)对未受损失者应加强监控,防患于未然。在对文物进行分级保护中,要积极听取多方意见,将其与本地文物工作者的实地经验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科学保护体系。
4.将文物修复重建纳入灾后重建规划体系,依靠科技精心施工。
将历史文物古迹纳入灾区恢复重建各种类型、层次的规划体系中,不但可以避免恢复重建中可能造成的建设性破坏,而且有利于协调城乡建设和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之间的矛盾。同时,在重建中,还要充分考虑当地宗教团体的力量,如在需要重建的寺院等文物的选址问题上,首先应充分考虑重建地的场地条件,其次还应认真听取和采纳宗教人士的意见,做到选址既有益于文物的长远发展,又不与群众的信仰背道而驰。
目前,玉树地震受损文物单位的重建工作已陆续开工。具有千年历史的东仓《大藏经》珍藏馆维修加固工程已经通过验收并已交付使用;具有700多年历史、地震中受损最严重的寺院禅古寺的地震遗址保护工作已经启动;包括格萨尔及三十大将灵塔和达那寺、文成公主庙、新寨嘉那嘛呢石堆在内的玉树州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和加固工程也已经全面开工。另有一些文物修复工程也在积极筹备开工当中。灾后文物恢复重建是复杂而缓慢的系统工程,追求短、平、快不可取,有可能会破坏现有的资源。“在文物系统恢复重建中要遵从自然规律,要以先进的科技为支撑,以人工措施、工程措施、自然恢复等手段综合使用。”[4]
玉树属于高海拔地区,当地生态保护较好,但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短时间很难恢复。在恢复重建中,一定要协调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的关系。同时,综合采用现代高新技术,用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方式,忠于原貌,尽可能全面地将民间文物的记录保存下来,以供灾后文物的恢复及重建参考。
5.积极筹措文物保护资金,灾后加强文物保护的交流与合作。筹措资金保护灾后文物古迹的工作不能靠政府一方面的力量,它也是一项全民事业,关乎人民的共同记忆。在筹措资金时,要积极发挥藏传佛教的影响力,吸引民间捐赠和经营性投入。许多历史文物展览与古迹游览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在灾区恢复重建过程中,应坚持历史文物古迹产业化这一基本走向,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筹措灾后文物古迹保护资金。”[5]
同时,还应寻求与地区及国际社会在灾区历史古迹保护工作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国内外一切有利因素和资源。具体措施如:(1)采取区域联动策略,加强发达地区对玉树文物保护的支援;(2)鼓励灾区文物保护资料共享、相互支援;(3)加强同国际上灾后文物保护的相关人员和单位的交流,汲取他们的成功经验。
玉树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许多人对当地神秘的宗教文化,迷人的自然风光心向往之。因此,在加强灾后文物保护的基础上,还应该对文物本身进行充分展示,让人们对它有更多的了解,以彰显其文化特质,发挥其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总结[R].2010年4月.
[2]玉树州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玉树州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1月.
[3]刘文芝.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后藏羌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4]邱兴银.阿坝州汶川特大地震林业损失及灾后重建措施[J].阿坝科技,2009,(2).
[5]赵崇华,刘泓泉.略论恢复重建中的文物保护[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作者简介:龙占福,男,1983年生,青海大学200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化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杏林”一词的由来下一篇:细胞分裂素对小麦幼苗生长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