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的过程,既是一个对话、理解、感悟的过程,也是思想、交流的动态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寓于情感体验的对话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易于理解、感悟文本。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和谐、生动的对话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话题引领。唤醒对话期待
所谓阅读话题,是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颁学生一步步逼近文本中心意图的对话主题。阅读话题的质量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抓住文本中心意图,巧妙建构贴近学生的阅读话题,用话题唤醒学生的对话期待,引领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深刻领悟文本内涵,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跨越百年的美丽》(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文以“美丽”为主线,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3年又9个月如一日地在废弃的破木棚里进行艰苦的研究,赞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心灵。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重点。教学时,我紧扣文眼“美丽”,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美丽”的理解,说说自己身边美丽的事物,自主建构阅读话题: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课题中的“美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走近居里夫人,找出能够说明她“美丽”的句子,通过读、圈、画、思、说、议等语言实践活动,感悟这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本质含义:居里夫人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她视名利如粪土的高贵品质。最后,引导学生回读全文,谈谈这种“美丽”仅仅跨越百年吗?这样,在话题的引领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层层深入,学生在习得知识、获得语文能力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
话题引领的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型、不同文体进行选择,可以运用名言警句、游戏、谜语、导语、实物、电教……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产生心灵碰撞,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
二、灵活运用对话方式,让情感在对话中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品、悟、写、议是学生阅读实践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语文意识,依托文本,灵活运用对话形式,让情感在对话中升华。
(一)读一与文本直接对话
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也是文本的语言积淀为读者语感的过程。阅读教学,应以朗读对话为中介,留足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读文本,让学生在与课文一次次的朗读对话中,加深理解和感悟,情感得到逐步升华。阅读一篇文章,教师应遵循“整体――部分一整体”的原则,引导学生与文本至少进行三次朗读对话:
初读――整体对话文本。整体观照文本,引导学生采用默读、朗读、略读、浏览等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谈谈与文本接触后的感受,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精读――倾情对话文本。引导学生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融人文本意境,产生情感体验,并通过朗读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读出意蕴,读出感情,品味文本之美,体悟情韵内涵。
诵读――回味对话文本。整体反观文本,引导学生熟读或背诵文本,积累语言,深化体验,获得回味感。
(二)品――与文本心灵对话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学生与文本对话正,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探寻作者心路和情感的历程。“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阅读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含英咀华,品赏文本语言,感受语言文字之魅力,感悟文本之文化真谛,实现语言训练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鱼游到了纸上》(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自然段准确、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运用高超的画技,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教学这一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关键词句品悟文本内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找出表现那位青年“画技高超”的词句,引导学生从“―丝不苟”、“绣花”、“细致”、“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中体会青年作画时的全神贯注、认真细致。
2、出示& uot;32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这两幅图,分辨它们分别运用了哪种画法?说说这两种画法有什么不一样?
3、想象情景:青年“工笔细描”是在画金鱼的什么?“挥笔速写”又是在画金鱼的什么?
4、播放“金鱼图”,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进行观察、欣赏,反复引读、朗读、配乐读课文,品赏文章语言的节奏感、准确性、趣味性,感受青年画技的“高超”。
以上教学环节,以文本关键词句为依托,读中有品,品中有读,入境动情,缘情悟文,深刻体悟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
(三)写――与文本多元对话
写是一种潜在的对话形式,我们要充分挖掘文本资源,通过“写”这种潜在的对话形式,与文本展开多元对话,倾吐情感,荡涤心灵。
①摘抄笔记。“学理如筑塔,学文如积沙。’摘抄笔记的过程既是咀嚼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对好词佳句、精彩语段傲一些记号,如画线、圈记、加杠等,并分门别类摘录到读书卡片上。一旦养成了摘抄笔记的习惯,学生便能获得丰厚的语文积累。运用时就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
②阅读批注。阅读批注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词句,并把自己的疑问、理解、感悟、评价写下来。对文本圈、画、点、评、注的过程也是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批注进行阅读实践,做到有疑必注、有感而批,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提高理解、感悟、欣赏等语文素养。
③随文练笔。随文练笔包括仿写、改写、补写、续写等,这是与文本展开创造性对话。比如《将相和》(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中的“负荆请罪”部分这样描写廉颇:“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蔺相如和廉颇见面后可能说些什么,文本留下空白,令人遐想联翩。教学时,教师可利用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语言和动作,以及蔺相如和廉颇将军推心置腹的对话。学生在补写中,既和文本进行了生动的对话,更得到情感的陶冶,精神境界的升华,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老将军形象跃然纸上。
对话与情感体验相互依存。有情感而雅对话的阅读教学会变成雅源之水、雅本之木;有对话而雅情感投入的阅读教学,将变得枯燥,没有生命力。阅读教学,既要重视情感,又要关注对话。我们要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正确解读对话的内涵,掌握对话教学的策略,让对话荡涤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品德课下一篇:“讲”――语文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