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语文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复制链接]
查看: 861|回复: 4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6-17 06: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到“讲”,有些老师习惯于和“满堂灌”联系起来,与“烦琐地分析”挂起钩来。有的老师把“讲”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应起来。有些负责教学管理与指导的同志,在进行优秀课评比、公开课点评、汇报课评价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讲”得多与少,作为评价课堂教学优者、教学理念把握的重要标准之一。更有甚者,在某些“评课标准”“评比规则”中标明:教师的“‘讲’超过15分钟不得评为好课。”于是,不少老师便有意或雅意地回避“讲”,大有避之不及之意。
  殊不知,《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些知识点,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教师不讲,学生如何很快弄明白?有些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有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也不易准确把握,教师怎能不讲?比如,《在大海中永生》(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以叙述、描写和评论等多种手法,真实生动地报道某一事件或人物,是记叙文的一种。这一知识点,就应该适当讲解,让学生知晓。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应该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通过“讲”,让学生弄明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这样看来,我们不应该忌讳“讲”,该“讲”的地方就应该理直气壮地“讲”,让“讲”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1、真正明确“讲”的目的。“讲”不仅可以显示老师的教学功力,而且能够展示老师的教学艺术。判断一位语文老师教学功力的深浅、教学艺术的高低,固然要观察其“讲”得是否有理有据,清楚明白,还要观察学生有没有被老师的“讲”深深吸引、高度投入,更要考察老师的“讲”有没有做到“有的放矢”。须知,“讲”的内容取舍、形式选择等,都取决于“讲”的目的――顺利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唯有目标明确,教师的“讲”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清平乐・村居》(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时,虽然老师讲得比较多,但每一次讲,都有明确的目标。请看他在收课时所讲的一番话:“辛弃疾的很多词中都有这个‘醉’字,我们要细细品味‘为何而醉’,因悲、因愁而醉。辛弃疾的词写得非常美,因何而美?因‘悲’而美!要记住:词因悲而美。‘清平乐’这首乐曲的基调不一定像我们原来所理解的那么美,那么欢快,是比较宝伤的。有的诗、有的词是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读,去理解的,比如这一首《清平乐・村居》。等我们长大以后再去读辛弃疾的词,理解得会更深刻。”这段饱含激情、语重心长而又发人深省的话语,概括了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学习诗词的一般方法,提出了“需要用一辈子去读”的要求。虽然讲得多,但目标相当明确,就整堂课而言,可谓画龙点睛,一石三鸟。
  2、准确理解“讲”的内容。有人以为,教师的“讲”就是“讲”知识,哪位教师讲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说明他教学能力强,导学水平高。应该说,这是一种片面认识。须知,知识只是课堂教学中老师“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全部。在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上,值得老师“讲”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内容。如,习惯的养成,学法的指导,思路的拓展,操作的要领等。
  如,教学《成语故事》(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课中的《画龙点睛》时,在学生把握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后,我安排了这样几个“讲”的环节:出示“点睛”的语句:“大家一再要求……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学生自主朗读后指名朗读;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假若你就是游客,面对张僧繇“点睛”后的情景,会怎么想、怎么说;朗读这则故事,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师生小结:在文章的关键之处(通常在结尾)用一两句话抒发感慨,使通篇文章更加精彩,就叫“画龙点睛”;请同学们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点睛”之笔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在这几个环节中,老师的“讲”紧扣“点睛”,重在渗透学法指导:抓住重点句子朗读体会,凭借文本想象感悟,合作学习相互促进,善于小结活学活用等等。在这里,“讲”的内容雅疑是丰富的。
  3、善于把握“讲”的时机。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时机,就像采摘西瓜,采摘早了,西瓜没有熟透,吃起来不甜,也不爽口;采摘迟了,西瓜熟过了头,切开就烂了,谁还敢吃呢?富有经验的瓜农,看看瓜皮的颜色,听昕轻弹西瓜发出的声音,就知晓西瓜的生与熟,把握好采摘的时机。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同样要把握“讲”的时机。一般来说,在学生目标不明、思路不清、印象不深等隋况下,老师有目的地“讲’’,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让我们来看一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梅兰芳学艺》(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片段。
  师:“大师”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读。
  生:(齐读)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大师”?
  生:很著名的人。
  生:可以当老师的人。
  生:可以教别人的人。
  生:学得很好很好的人。
  师:同学们,听我讲梅兰芳的一些事情。听过之后,你们就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大师”了。1923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梅兰芳义演赈灾,把挣来的钱捐献给日本人抗震。1931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后,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梅兰芳是著名演员,演技高超,曾到美国、苏联、日本等国演出,轰动世界,受到高度评价。这样的人才叫“大师”!
  当学生对“大师”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又难以深入时,于永正老师要求学生“听我讲梅兰芳的一些事情”。他的“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德艺双馨的人才称得上是“大师”。这里的“讲”,真是一场及时雨呀!
  4、切实优化“讲”的形式。传授知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只要有班级授课这种形式存在,教师的讲授就不能否定,但如果教师只是干巴巴地“讲”或是搞一言堂,学生就会感到雅趣。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学生的单感官长时间地运行,容易疲劳。而多感官协调运转,不仅可以让各感官得到积极休息,而且可以提高感知效率。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当尽可能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双手、嘴巴等感觉器官“协同作战”。为此,必须优化“讲”的形式,如创设情境“讲”,正反比照“讲”,联系实际“讲”,启发想象“讲”,师生合作“讲”,等等。
  又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之前,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张贴邓小平同志的多幅图片、名言。在学生朗读课文时,可以伴以哀乐。当然,诱导学生进人情境、感悟深情的最重要的方法,是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调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积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与情境。如,教学“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一句,可以紧扣“呜咽”展开“讲”:①“呜咽”是什么意思?②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呜咽”?③从“呜咽”可以看出什么?④大海真的会“呜咽”吗?⑤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大海“呜咽”?⑥连大海都在“呜咽”,可以看出什么?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诱导学生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他们当然容易感悟文字所承载的深厚情感了。
  准确地说,本文所述的“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讲,应该是启发、引领、点拨。我们应当真正明确“讲”的目的,准确理解“讲”的内容,善于把握“讲”的时机,切实优化“讲”的形式,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讲”成为语文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下一篇:学生作业知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17 06: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35

帖子

51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3
发表于 2022-3-13 12: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医科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37

帖子

530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06
发表于 2022-3-13 20: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75

帖子

536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63
发表于 2022-3-13 23: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南开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