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就哥特式风格进行考究,列举法国式哥特、德国式哥特、意大利式哥特三个方面进行诠释分析。哥特的风格在建筑中尤为突出,在分析的过程中领略西方美术史中哥特源起及发展归宿。
【关键词】 哥特;建筑
不知道是因为人们的附庸风雅,还是因为经过岁月的淘洗保留下来的那些建筑的确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一个令人不能回避的事实是,现在即使是完完全全的一个建筑外行,也不会不知道什么叫“哥特式建筑”。的确,哥特式建筑瘦削尖挺的屋顶就像一把把利剑,直刺青天,实在让人过目难忘。哥特式建筑作为一种古典建筑的典范已经成为人们雅法绕过的一道风景。它已不仅仅只是一堆建筑材料有机组合起来的一幢幢房子,而是一个时代血脉的凝固,民族个性、审美意趣、文化取向、宗教思想以及经济状况都被熔铸其中了。它是收藏着那个时代风貌的博物馆。
西方美术史界公认哥特式艺术起源于法兰西岛地区,但歌德则认为其是德国人的创造,事实上在当时法国、英国和德国都有学者认为哥特式艺术是自己民族的创造。
其实要对哥特式建筑艺术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就有必要对与之相关的背景有一些起码的了解。首先要提到的是“Gothic”这个词,它在不同的时期和社会文化群体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它原指“Goth”部落。哥特部落是欧洲古老的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他们生活的范围大致在多瑙河流域一带。哥特人是一群粗暴而狂野的人,他们当中的一支――维斯哥特部落,曾以势如破竹之势横扫整个意大利和希腊半岛,并于公元409年攻克坚固的罗马城墙,结束了一个辉煌的时代,而且不久便在法国和西班牙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公元8世纪初他们为摩尔人所灭。很长一段时间,意大利人对哥特人毁灭他们强大的罗马帝国一直怀恨在心,所以他们把这一时期称为“Gothic”,又含有了“野蛮、粗野”的意味。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它则用以表示中世纪的艺术形式。
法国式哥特
法国之所以成为哥特式艺术的起源地,与法国文化富有多元性,13世纪以来法国都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有关。法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哥特式和天主教式融合的风格。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法国在远久的历史中,就一直夹杂着古罗马古典的文化气息和以前被认为“蛮族”的法兰克、哥特人和高卢人的文化特色;这一点在后来濒临罗马帝国灭亡的3世纪到4世纪彰显得更为鲜明。而法国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其次是基督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中世纪基督教的最杰出的文化成就就是哥特式建筑。
与罗马式建筑不同,哥特式建筑以纤柔华丽的艺术风格和怪异夸张的浪漫气质而著称于世,它卓越地反映了中世纪盛期人们痛苦绝望的现实生活与奇思异想的浪漫激情之间的那种惊心动魄的巨大反差和令人惊异的强烈渴望。这与法国文化的特点不谋而合。
德国式哥特
作为歌德和席勒等伟大作家的故乡,德国常被称为诗人和思想家的国度。德意志文化的起源远早于德国作为一个国家形成之时,并且传播至整个德语世界。
在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在他的浪漫主义时期,出于爱国的热情,将“哥特式建筑”改称为“德意志建筑”。在《论德意志建筑》这篇激情四射的文章中,他赞美了本民族的建筑师天才埃尔温创造了这一伟大艺术。其实最先出现在德国的哥特式建筑主要还是模仿法国的模样,但以端正见胜,并有着民间的特点,还有的是体现德国与法国的融合。
坐落在德国科隆市中心及莱茵河畔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它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成为科隆城的象征,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它是当时德国人兴建的一座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后来成为德国宗教、民族和艺术统一的象征。它可算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
意大利式哥特
12世纪时,哥特式建筑传入意大利北部地区。很多资料显示意大利有自己丰富完美的建筑传统,所以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而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因此在哥特建筑时期的意大利并未形成真正的哥特式教堂。但在我看来,意大利记恨Goth人毁掉了他们的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始终对中世纪带有着否定的术语,他们称这一时期为“Gothic”。这意味着野蛮和粗野。
但意大利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哥特式艺术的影响,并很快与其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具有了自己民族的特色。哥特式建筑对意大利的世俗建筑产生了很大影响,建造了许多有名的市政建筑和府邸。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府被公认为中世纪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哥特艺术对世俗建筑的微妙影响和与意大利民族建筑融合的痕迹。
哥特式建筑于11世纪末在法兰西率先兴起之后,便迅速在欧洲各国得以普及,除了以上三种风格外,还有英国哥特式风格、瑞典哥特式风格以及奥地利哥特式风格等。雅论是哪种风格,最纯粹的哥特式建设风格却是再难觅其踪迹,因为它早已消解在这雅声雅息的渗透与融合之中了。
参考文献
[1]歌德,《论德意志建筑(1112)》,范景中主编《美术史的形状》(第一卷),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2]A.帕拉第奥,《建筑四书》(1510),第四书,第二十六章
[3]福尔克曼,《意大利历史评论通讯》[Historisch-kritische Nachrichten von Italien],第二版,1111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住宅卫生间的光环境设计下一篇: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机理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