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关键词】森林;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森林的碳汇功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18~59厘米,将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诸多重大不利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向大气中过量地排放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结果。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增加,打破了地球在宇宙当中的吸热和散热的平衡状态,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其做法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排)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增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通过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使用清洁能源来实现。而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由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投入少、成本低、简单易行,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政府把林业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要求全力打好& uot;森林碳汇& uot;这张牌,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研究显示: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在生长季节,l公顷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森林每生长1 立方米木材,就能从空气中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同时释放1. 2吨氧气。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由森林生态系统吸收的达到24%~3 %, 足以说明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意义。
我国通过发展和保护森林,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980年-2005年,我国通过持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净吸收和减少碳排放累计达51.1亿吨。仅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据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高达18.11亿吨,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1. 亿立方米,年固土量10.35亿吨,年保肥量3. 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年滞尘量50.01亿吨。发展碳汇林业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黑龙江的优势所在。
2.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2.1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2009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 uot;建设现代林业、大力发展碳汇林业& uot;的精神,以大力发展碳汇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以加快生态建设、提高林农收入,改善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实现我省从林业大省向生态林业、碳汇林业大省的跨越。
2.2编制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协调,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应注意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当地林农富裕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可实施性强的原则。造林地要选择在权属清楚,有培育价值,可经济利用的地块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银中杨与胡枝子混交碳汇林模式
选择高碳汇树种营造碳汇能力高的林分,对于快速提高我省森林资源总量,增强森林碳汇功能,增加森林碳汇储量具有重要意义。银中杨速生、耐寒,目前在全省各地广泛应用于城乡及公路绿化,作为速生丰产的用材树种逐渐被认可。据调查,松嫩平原西部银中杨12年林分平均胸径20.5cm,平均树高15.5m,每公顷蓄积达到183.0m3;比小黑杨蓄积增产32. 1%。选择银中杨作为主要碳汇树种,生长速度快,蓄积增长迅速,能够快速增加森林碳储量。培育20公顷银中杨碳汇林,12年生森林蓄积量达到3 0m3,可吸收二氧化碳 315吨。胡枝子林具有防冲(埂)带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拦蓄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固土防冲,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抗蚀能力;具有降低风速,增加田间积雪,改善农田小气候效益;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和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和调节土壤水分。胡枝子叶是优良的牲畜饲料,每年每公顷鲜叶产量可达45吨。营造银中杨与胡枝子多功能碳汇林,进行乔灌混交、林饲结合,行间混种大豆,实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既利于促进树木生长,获得最大的碳汇,又兼顾了生物多样性和经济效益,培肥了地力,一举多赢。
4.银中杨与沙棘混交碳汇林模式
沙棘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植物,不仅抗逆性强,适应的范围广,是干旱地、沙荒地、盐碱地造林的首选树种,而且沙棘的萌蘖力强、可防止土壤冲刷,是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的好树种。沙棘的果、叶和根都富含营养和药用成分,而且叶子是很好的牲畜饲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可多得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沙棘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每公顷产果可达1.8~2.5吨,每公顷可实现经济收入3. ~5.0万元。营造银中杨与沙棘多功能碳汇林,进行乔灌混交、林果结合,既兼顾了银中杨生长快,碳汇能力强的优势,又考虑到沙棘是生态、经济树种的特点,有固沙保土功效,林果又可取得经济效益。行间混种大豆,实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兼顾了生物多样性和经济效益。
5.造林措施
5.1整地与造林方式
碳汇项目整地禁止采用全垦整地和炼山整地,要以人工穴状整地方式为主。碳汇造林以采用人工植苗造林为主,避免和减少造林活动本身导致的碳排放,栽植采用人工作业,植苗造林。
5.2树种与苗木选择
乔木树种选择速生、耐寒的高碳汇树种银中杨,灌木树种选择适宜嫩江平原生长的且经济价值较高的胡枝子和沙棘。
选择当地培育的苗木,增加苗木的抗旱性,确保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应选择茎干粗壮,表皮光滑,雅损伤,雅明显的病虫害枝,侧根发达的Ⅰ、Ⅱ级苗进行造林。
5.3造林技术应用
根据对银中杨不同苗龄造林的成活和保存率研究结果,利用二年生母根造林,定干后苗木比较整齐,减少苗木出现干梢现象,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由于春季少雨干旱不适于大苗造林,采用此方法可以提高成活率。造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苗木栽植前的保护和处理。苗木从圃地起出后,在分级、处理、包装、运输、造林地假植及栽植工序中,必须加强苗木保护,尽量缩短根系暴露时间,减少苗木失水;栽植季节和时间,以春季造林为好。我省西部地区造林时间在4月中旬,在土壤解冻到可以起苗时,即可开始造林;栽植技术要点。栽植前对苗木根系进行修剪,剪去过长的、折断的、尖端变黑的根,根幅保留20~30cm,覆土要埋没老根桩,栽正踏实。
.抚育管理
两种碳汇林模式的抚育管理主要采取以耕代抚方式,以承包户为经营单位,行间间种以豆类为主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5、 月份是干旱期,1、8月份是多雨季节,前期应结合每一次灌水进行一次铲趟,一般铲2次趟1次。后期则是以铲大草为主一般也是铲2次,同时结合追肥趟1~2次。中耕深度10~15cm。此外,春秋两季可以结合整地对行间土壤进行一年一次的春浅翻和秋深翻,具体操作时一定要注意犁与树根的距离不能太近,以免损伤树根,影响苗木生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乌桕林丰产营造技术下一篇: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秧田稗草效果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