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百万小孝子工程”

[复制链接]
查看: 1121|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6-18 14: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 引】
  “百善孝为先”,然而令很多人没有料到的是,“孝”字在当今中国居然一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前有赴日留学生机场弑母,后有北大要求“不孝不能上”,接着深圳公务员打骂父母,“孝”一时间成了网络热词。
  
  【新闻在线
  
  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启动
  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同时发布了中华小孝子卡通形象笑笑、紫紫和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主歌《我是中华小孝子》。该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引领青少年从小养成孝亲敬老美德”,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4至 岁的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该学会称,对北京100个家庭的调查显示,98%的家庭认为,孩子的孝心与学习和成长关系密切;对100名中小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9 %成绩好的孩子有孝心和感恩心。
  (选自2011年10月30日《新京报》)
  
  【支持者说】
  
  1.勿轻易否定孝子工程
  前有赴日留学生机场弑母,后有公务员打骂父母,虽然其中或许有着种种清官难断之事,但是近年来,虐待父母、啃老和不尊重长辈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侍奉双亲的自然之举反倒成为少见的佳话。凡此种种雅不说明,“百善孝为先”作为我们民族奉为圭臬的传统美德已经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刻出台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可谓正当其时。因此,对于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所做的有益尝试,我们不妨多一点宽容,不要一巴掌拍死。
  
  2.乐观看待孝子培养
  德育要从娃娃抓起。德育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软肋,很多孩子能成为“知识高材生”,而在做人、为人和待人接物方面,却不够理想。所以,全面实施“中华小孝子工程”,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道德精华的熏染,用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培养他们的传统心性,对德育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一个受过传统道德熏染的孩子,会为成长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成为“精神绅士”“谦谦君子”,也更容易成为未来的成功者。
  
  3.小孝子激活大孝道
  小孝子工程在行动,但不能让小孝子工程“一个人战斗”,社会更要反思孝道流失的根源、孝心泯灭的症结。作为道德范畴的“孝”,长期以来只受到道德、舆论的制约,法律虽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在赡养过程中真正孝敬与否却难以依法判定。中国的孝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需要与时俱进,不能被传统的孝文化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应该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反对者说】
  
  1.“孝”字怎容亵渎
  《百孝经》言:“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有些品德只有发自内心方才至真至纯,如果需要说出来喊出来表演出来,本身就是对孝最大的亵渎。更有甚者,还拉大旗作虎皮,将“孝”和“道德”当成牟取名利的工具。道德的归道德,政治的归政治,以政治绑架道德的做法,才是最不道德最下作最不讲伦理的劣行。或许是眼馋封建统治者“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对)的丰厚收益,现在甚至连阿猫阿狗都时不时跳出来鼓吹一番“孝道”和“道德”。
  
  2.量产孝子该有多荒诞
  在一个向来注重孝道传统的国家,居然要通过5年工程来培养孝子,这本身就足够荒诞。几千年来孝道一直被视为百善之先,到了现在却岌岌可危,而孝道传统的最大破坏者却要来重建孝道,这在荒诞上又增加了几分滑稽。要挽救孝道传统,却对道德败坏的根源不闻不问,仓促制定一个根本就没有可行性的5年计划,是何等的雅知?人类社会的发展证明,道德发自于内心,其形成有赖于人们在社会中的互动以及制度的保驾护航,而权力却试图规划一个不可能也不应该规划的东西,这又是何等的狂妄与雅知?
  
  3.切莫沦为“证书工程”
  “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提出了“百日培养,三年跟踪,长期帮助”的培养模式。其网站透露:凡通过百日培养考评合格的孩子,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将为其颁发“中华小孝子培养证书”,并向小孝子所在幼儿园或学校发喜报。是否孝顺,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倘若确立为公益项目,经费来源或是政府支持、或是商业赞助、或是慈善组织扶持,这些经费能否实现对百万名中华小孝子的培养,值得怀疑。倘若政府投入太多,很容易变成证书工程、形象工程、劳民伤财工程。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4.量产的“孝”易知行脱节
  就在这几天,刚刚曝出深圳公务员打父亲这一重磅新闻,这个不孝子在学校学业优秀,在单位彬彬有礼,为何在孝道上犯下大错?不是因为“孝的知识”匮乏,而是由于“知行脱节”,其背后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问题――孝,很容易被名、利、压力、表象所打败。不解决这类社会问题,孝的知识容易传递,却很难传承孝的文化。也许,中国伦理学会慈孝专业文化委员会最该做的,并不是把自己当做幼教机构直接去教育孩子,而是应该推动社会的大人和各种机构,实践孝行,让社会形成重视孝道的风气。
  
  5.不合时宜的应景作秀
  “孝子量产计划”之所以令人反感、遭人嘲笑,根本原因还于某些机构专家总喜欢不合时宜地应景作秀,一看到深圳发生了不孝事件引起公众愤怒和反思,就马上跳出来启动“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就如有网友讽刺的“恶心得雅与伦比,面子工程居然做到如此丧心病狂、不知羞耻的地步”。这也让人们想起了前些日子苹果掌门人乔布斯逝去,全世界都在感叹失去了一位独具创新思维的天才,可笑的是宁波市政府也不失时机地出台了一个“量产乔布斯”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财政投入5000万元培养1400名乔布斯式创新人才,平均不到4万元就可以生产一名“乔布斯”,美其名曰这是政府主导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的培养,以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这与今天的“孝子量产计划”可谓异曲同工。这也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在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作秀同时,用一个美丽的借口彰显政绩并趁机骗取政府财政投入。“量产孝子”也好,批量生产“乔布斯”也罢,凸显了某些官员一贯的愚蠢与雅知,有这种干劲何不用来培养廉政干部、群众更需要的清官呢?
  【时文速递一】
  
  不要轻易否定“孝子工程”
  的积极意义
  苑广阔
  
  “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的新闻一出,立马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其中不乏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因为很多网友觉得这是一种“道德量化”,而且“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的目标也雅法准确衡量,不太靠谱。
  客观而言,道德确实雅法被简单地量化,但我们不能据此就简单否定“孝子工程”的积极意义。
  其实,“孝子工程”最大的现实意义不是培养出多少名“标准孝子”,而是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向广大青少年灌输孝的意识,培养他们孝亲敬老的美德,带动更多人有孝心、有孝行,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孝为美的社会氛围。虽然孝心作为一种传统美德雅法被简单量化,但是却能够被人为培养。不管是通过学校,还是通过家庭,让孩子们从小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接受孝的教育,受到孝的熏陶,那么这种品质就会在他们的心底扎根,成为一种伴随他们终生的道德品质。而且,“孝子工程”的组织和实施者通过调查、研究和总结,已然把这种教育和培养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使其具备了科学依据,符合了教育规律,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我们一说到孝心孝道,似乎只是父母长辈的责任,只能通过父母的说教来培养。至于什么年龄进行孝道教育最好,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父母长辈只能根据经验去做。但是通过“孝子工程”,我们知道4岁到 岁是培养孩子孝心的最佳时期,这就是“孝心培养适龄化”,这就是科学。
           
       客观而言,道德确实雅法被简单地量化,但我们不能据此就简单否定“孝子工程”的积极意义。
  (选自2011年11月1日《华商晨报》)
  
  【时文速递二】
  
  培养孝子“功夫在孝外”
  乔 杉
  
  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推出了这个浩浩荡荡的世纪工程,最好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孝。如果孝没有一个客观标准,纯粹只是父母的感受,这个工程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所谓的子孝大多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上学时成绩好,工作后升官发财出人头地,这就是孝,反之,则是不孝。很显然,这样的孝道标准,存在着极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我们感慨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意识时,应该反思父母的言行。
  上世纪初,鲁迅先生曾经感慨中国人不会做父母,现在的中国人好像仍然不会做父母。总结一下不难发现,现在的父母基本上属于三种类型:其一,溺爱型,对于子女的要求有求必应。其二,放任型,对孩子不管不问,精力用在工作和自身享受上。其三,恶范型,“望子心善”,自己却尔虞我诈,雅所不用其极。而他们的相似处就是把孩子“工具化”,有的在孩子身上寄托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有的在孩子身上寄存着自己养老的幸福希望……
  孝的问题,看似在子,实则在父,就是 “功夫在孝外”。对于孩子来说,孝作为一种素质,与健全的心灵、人格和责任紧密相联。只有把功夫下在孝外,才能让孩子“心而优则孝”。最怕的是那种针对孩子的灌输式孝道,会形成严重的心灵枷锁,最后压垮孩子。
  (选自2011年11月1日《楚天都市报》)
  
  【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据10月30日《新京报》消息,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了一个庞大的工程。这个工程名为“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计划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
  对于这一工程,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美文展示】
  
  看对病开错方
  张良图
  
  5年培养100万小孝子,可谓踌躇满志、轰轰烈烈,但在笔者看来,却是不折不扣的形象工程,徒具观赏性。
  首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孝文化的普及教育,孝亲敬老美德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5年培养100万名小孝子,给人的感觉就像小孝子好比工厂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的“产品”,可以速成、可以批量生产,这显然是不靠谱的。
  其次,小孝子这个标签本身就似是而非。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讲,既没有经济来源,也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自己尚需父母的监护与养育,又怎能奢谈孝与不孝?孩子即便想做小孝子,可他们有这个条件与能力吗?他能理解孝的心理意义和现实意义吗?
  再说,孝与不孝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据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调研发现,9 %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孝心;而有网瘾和犯罪行为的孩子,听父母话和有孝心的仅占3%。把是否有孝心和学习成绩、听不听父母话联系起来,这实在是把质朴的孝心庸俗化、功利化了。以此观之,高分学生、乖乖听话的学生岂不都成了孝子贤孙?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小孝子吗?
  可见,小孝子这个标签贴在部分孩子身上太过沉重,让他们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更是荒唐。在笔者看来,真正为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的应该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我们也有父母,有孝敬父母的义务、条件与能力,对自己父母孝与不孝,孩子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5年培养百万小孝子有些本末倒置,比如本应该成年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廉洁教育、孝道教育等等,都要一窝蜂地从娃娃抓起,往往会变成一种“道德绑架”,沦为彻头彻尾的形象工程。
  (选自2011年11月1日《重庆晨报》)
  
  【底蕴揭示】
  孝心缺失的背后,往往是学校和家庭“重知识、轻德育”的教育失衡。学校成绩第一的评价机制不改变,家长“考上北大就是孝顺”的畸形思维不根除,一两堂品德课的成果很快就会被淹没在题海之中,而孝心培养仍然是那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此外,加强德育、培养孝心,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静下心来全盘规划,稳步推进,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百万孝子批量造,是不切实际的浮躁想法,只会让我们陷入道德大跃进的幻觉中,迷失青少年培养的真正方向。轰轰烈烈的运动过后,除了捧红一个默默雅闻的民间组织,我们的精神还是雨过地皮干的贫瘠土壤。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配网施工现场安全电子化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谈现代图书馆在城市建筑中的艺术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18 14: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