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学教育模式也受到挑战。当前的中小学生处于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社会,加上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影响,学生不再满足于教师设计好的成长模式,他们更相信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如何顺应这种趋势,创建一种新型的育人方式呢?笔者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一、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化学创造能力是进行化学创造活动,获得创造成果的能力,是一般创造能力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应从培养创造意识开始,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同时要培养学生创造的自信心,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造意志,优化创造品质。
2.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多让学生取得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比如:开展小论文、小实验、小制作以及各种社会问题调查等课外活动。
3.鼓励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因为直觉思维总是以熟悉有关知识以其结构为根据的。著名的美国认识心理学家西蒙认为:“任何一个专家的知识量差不多都要达到5万-10万个组块。”他还根据实验推算,任何一个专家要获得知识都不得少于10年。他认为:“直觉实际上是一种再认识,一个人只有对非常熟悉的东西才会有直觉。通常所说的科学上的偶然发现,对专家来说都不是偶然的,是他利用了已有知识认识了当前的情景。”他强调:“雅论物理直觉还是化学直觉,都是以广泛细致的物理、化学知识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各方面的知识,就没直觉。”
4.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测和猜想,培养他们良好的直觉“习惯”。当然,猜想之后,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作出证明,即使学生猜想错了或不完全时,教师只能加以引导,绝对不能以讽刺、挖苦等手法挫伤学生直觉思维积极性。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长期以来,受“知识本位”“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为特征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完成教学中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得出教案中预定的答案。因此,教师行为及其变化在课堂上体现得很充分,学生是否达到目标,得到发展,不得而知。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是观众。这种教师行为变化代替学生行为变化的做法,使学生失去了借以培养能力、挖掘内在潜力、主动发展的机会。
1.树立学生主体观
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必须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态度。当学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气氛中学习时,他可以在展开思维时雅需处于防御状态,能够保持心里的“自由”,能够充分表现自己思想的火花而雅需压抑,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因此,教师组织教学时,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中,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对学生的每一次的进步和发现都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2.诱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其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一种求知的欲望,教师诱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例如,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介绍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化学的成就和所提供的大量物质,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以此培养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发生于单纯的吸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积极的建构过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才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创造一种吸引学生学习的情境与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学生就能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优化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是教育的助产师,我们应把学生从被接受的位置上解放出来,把舞台还给学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山西盂县一中)
(责任编校:扬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突出中职教学特色下一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