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探索

[复制链接]
查看: 824|回复: 3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6-19 13: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有机物的知识中存在这些联系: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制法等。不少学生感觉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比较繁杂、难以掌握,这是由于他们对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等的联系认识不足,没有形成知识网络,未能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中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五点一线”的教学模式,即:结构→推测→验证→联系→应用,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1.结构
  让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并能熟练运用化学用语表达,是搞好有机物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讨论、新旧知识的对比等方法,从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出发,掌握表示有机物的五种化学用语,即分子式、最简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再通过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分析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如根据甲烷、乙烯、乙醇等的分子式,可以让学生联想到碳原子能形成四个共价键、氢原子一个键、氧原子两个键,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完全可以写出甲烷、乙烯的结构式和乙醇可能的结构式。还可以通过分析乙烯分子中碳碳键的类型、特点,并与乙烷的碳碳单键进行比较,使学生熟练掌握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苯的结构的教学是个难点,除了引导学生分析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和成键方式,重点要求学生认识到苯环上的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还可以通过比较碳碳单键、碳碳双键和苯环上的碳碳键的键长、键角,结合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更进一步深刻理解苯的结构。总之,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能为有机物性质的学习理清思路,作好铺垫。
  2.推测
  让学生根据有机物结构特点和断键规律及已学类似物质的性质来推测新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如根据甲烷中只有碳氢键,可以推测出它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只能断碳氢键而发生取代反应;根据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可以推测出乙烯在反应时双键中的一个键易断裂,不饱和碳原子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而成为单键,从而得出乙烯的化学性质活泼;根据苯环上的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可以推测出苯既具有与烷烃相似的性质(取代反应),又具有与烯烃相似的性质(加成反应);根据由乙醇分子式写出的可能结构式,让学生比较哪一种与水的结构相似,可以推测出乙醇可能与金属钠反应等。在有机物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官能团的结构特点,通过反应时的断键规律,推测各类有机物的特性及一般反应规律。
  3.验证
  让学生由化学实验或典型事例、化学原理或规律来验证所推测的知识的正确性。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化学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是最直接、最直观的验证方法,因此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对自已的推测及时得到验证。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修正自己的错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能不断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利用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进行性质验证或推导,教师除了做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外,应多补充课堂小实验,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还可布置一些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另外,做好学生分组实验也是重要一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如通过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演示实验,可以验证乙烯的活泼性,并可与甲烷进行对比;通过乙醇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量,可以验证乙醇的结构;通过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以验证苯环上没有碳碳双键,不同于烯烃的性质等。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实物,给出具体事例,结合相关反应规律帮助验证学生的推测。
  4.联系
  让学生根据所学物质结构和性质,相互联系,系统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等。如学习乙酸时,可以联系它与乙醇分子结构中都存在羟基,都可以断氧氢键而与金属钠反应;乙醇还能断碳氧键,乙酸也能断碳氧键发生酯化反应等。在学习葡萄糖时,根据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可以联系它具有醇的性质。这种通过对比联系官能团的特点,掌握断键规律,能使学生正确认识有机物的分类、结构、性质,使学生及时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巩固旧知识,不断总结规律和学习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5.应用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可以及时处理教材思考题,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积极思索,得出正确结论。精心选编典型例题,注重小综合题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适时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当然,布置的作业量和深难度要适当,过多过难,学生完不成,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过少过易,达不到练的目的,不能巩固提高。布置作业最好由易到难,分清层次,重点、热点知识反复出现,分散难点知识。使学生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并能充分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加工、重组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实验高级中学)
  (责任编校:扬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高效语文课堂提问的“七要七忌”
下一篇:走内涵发展之路 创经典教育名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19 13: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57

帖子

550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04
发表于 2022-3-13 01: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33

帖子

53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00
发表于 2022-3-14 16: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医科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