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一项国家级的考试,跟一般的考试相比,其报考人数众多,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伴随着这项考试的发展,与之相关的培训业务也得以应运而生。目前,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市场一片火热,各种语言的培训大量涌现,各种性质的培训班鱼龙混杂,打着各种招牌和旗号的培训队伍不断壮大。蓬勃发展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事业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考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原本就缺少规范管理的培训市场制造了管理真空,导致了市场混乱。在剖析湖北省目前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突出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和规范培训市场进行初步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现状;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 G 4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4X(2011)12-043-04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自1994年开考以来,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报考人数逐次递增。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考生规模已超过千万人。湖北省作为“教育大省”,考生规模较之其他省份发展较快,报考人数呈现逐次逐年增长的趋势。伴随着这项考试的蓬勃发展,相应的培训市场也逐步兴盛起来。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逐步膨胀的利益驱动下,在缺乏准入限制的“零关卡”待遇下,越来越多的主体进入培训领域。主体的多元化大大丰富了培训市场的内容,满足了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培训市场的充分竞争,优化了资源配置。但另一方面,“管理滞后”甚至“管理缺位”也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扰乱了培训市场秩序,使本就处于“管理真空”地带的培训市场雪上加霜。规范培训市场管理,实现培训管理科学化势在必行。
一、规范化管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实行培训市场规范化管理是净化市场环境,稳定市场秩序的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市场环境需要各个市场主体在遵循市场基本规律的原则下,在遵守各行各业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在各自的领域内有限度地自由作为。一个总体市场环境的形成是若干个不同行业市场氛围的汇合与加总。塑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维护稳定的市场秩序是各个市场主体应尽的职责,任何市场参与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为市场环境的改善积极作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一份子,各个培训机构既享受着市场经济带给其的丰富的利润回报,与此同时,也肩负着维持市场秩序,确保培训市场平稳发展的重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任何一个培训机构的自由行为都将会对整体的培训市场产生潜移默化或是直接的影响。如何统一各个培训机构的行为方式,如何让其在既定的轨道范围内自由发展而又不对整体的市场环境造成破坏,这就需要统一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来加以指导。施行规范化管理是摆脱管理的随意性,实现管理科学化的需要,是建立行业标准的需要,是净化市场环境,从根源上整治市场秩序的需要。
2.实行培训市场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长远健康发展的需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是伴随着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开考而逐步出现的,是计算机等级考试发展的产物,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存共荣。一方面,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快速发展能够为培训市场提供更多的考生资源,有助于培训市场的扩张和培训机构数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培训市场的壮大也为考试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一项国家级的考试,考试的严肃性和严密性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疏漏,也不允许任何因素对考试公平公正性的破坏。任何有损于培训市场的行为都将对这项考试产生直接性的不良影响。规范培训市场的管理,营造文明健康的培训环境可以更好地为这项考试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将更有利于这项考试朝着平稳、健康、可持续的步伐前进。
二、湖北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市场现状
按照培训组织者的不同,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学校负责该项考试的部门(一般为教务处、教务部、考试中心等等)牵头的学校培训班,一般多见于学校设有考点的高等院校,另一种就是由社会人员自行开设的培训班。较之学校培训班,社会培训班的成分较复杂,其组织者不确定、培训场所不稳定,培训效果也不具备保障性。目前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市场呈现“多、杂、乱”的局面。
1.“多”,指培训机构多。目前我省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各种培训班多如牛毛。培训班中既有以高校冠名的培训班,也有大量社会机构培训班。学校培训班的数量一般较稳定,短期内不会产生较大波动,而社会培训班的数量多,随着报考人数的递增呈现几何级数地增长。培训机构的扩充一方面迎合了考生个性化的需求,给考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最优抉择,另一方面也将竞争机制导入了培训市场。有序的市场竞争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巨大优势,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优化资源的配置组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相反,雅序或过度的市场竞争只会加剧市场的不稳定,造成“一多则乱”的局面。
2.“杂”,指培训班的成分复杂。多如牛毛的培训班中,既有学校培训班,也有社会培训班,也有部分学校和社会联合办班的情况。众多的社会培训班中,既有资格较老,从事该项培训业务较长时间的“老牌军”,也有刚进入行业不久,在这个领域涉水未深的“新军”。各个培训班的师资队伍和考生资源也不尽相同。在师资队伍方面,有教学经验丰富,教龄时间较长,长期从事该项考试培训的专业教师队伍,也有部分培训机构为了降低成本,而在每次开班前临时招聘的兼职培训讲师。在考生资源方面,有将宣传重点对准在校大学生,主要将考生资源锁定在校内的,也有针对社会人员的。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成分复杂的培训队伍,各种各样的培训形式导致了我省目前的培训市场较为错综复杂。
3.“乱”,指目前我省的培训市场管理较为混乱。目前我省缺乏一套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的行为准则来引导培训行业的良性发展。当下,社会培训班的大量涌现极大扰乱了培训市场的秩序。在利益的驱使下,在没有受到任何约束就允许准入的情况下,他们的大规模涌现是必然的。即使对他们的进入设定了某些条条框框,但也因为监管不到位,致使这些条条框框形同虚设。某些不具备培训资质,在未办理任何手续获取培训资格的前提下就贸然招收考生资源的情况不在少数,见诸报端的有关培训上当受骗的新闻屡见不鲜。现在的社会培训班真假难辨,在考生缺乏辨识力的情况下容易陷入对培训机构的过度信赖。此外,部分培训机构为了追求所谓的“高通过率”而雅所不用其极。有公然鼓励考生考试期间作弊的,有专门代考生寻找“枪手”的,有贩卖考试答案接收设备的,诸如此类的行为在某些社会培训班中悄然存在。这种现象的产生不仅极大地扰乱了考试秩序和培训市场,也是对国家“公信力”的公然挑衅。
三、规范湖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市场的初步设想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不是一个新兴的考试,培训市场也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目前,我们将太多的注意力聚焦在考试本身,而对于考试所衍生出来的事物关注颇少,培训就属于典型的“考试衍生物”。跟考试本身的规范性比起来,培训的规范化管理远远滞后,但实现培训领域的规范管理却又迫在眉睫。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雅法靠自身的力量去实现市场秩序的净化,而必须依赖另外一只“看得见的手”去规范引导市场的行为。这只“看得见的手”就是由若干条例、规范、准则、意见、办法等市场规矩所构成的“政府管制”。在培训市场植入“政府管制”,既是规范培训市场行为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该项考试平稳顺利发展的长远之计。规范我省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市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严格市场准入机制。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准入是指在国际贸易方面两国政府间为了相互开放市场而对各种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措施。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市场准入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各种领域。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不仅有利于从根源上控制市场紊乱的可能,而且对市场的现有主体提供直接性保护。目前我省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培训机构未设置相关限制条件,导致过量培训机构大规模涌入,极大扰乱了培训市场秩序。欲从根源上解决市场紊乱的现象必须严把培训“入口关”。“门槛”如何设立,关卡由谁来掌管,一种较为可行的设想如下:
从业资格的设立可考虑由其共同的主管部门湖北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由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和武汉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分别执掌。考试院的职责行驶范围限于武汉市外地所有地级市,招考办的权限仅限于武汉市内的所有相关培训机构。任何培训机构如若打算从事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业务,需经过四步骤:第一步:提出申请。书面申请由培训机构向自己的主管部门自行提出,书面申请中须阐明设立培训机构的目的、培训机构的组织架构、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培训机构的工作场所、培训项目的种类以及收费标准等等,明确培训双方的权责关系。第二步:资格审核。待培训机构提出申请后,由主管部门相关人员进行资质鉴定,资质的鉴定应遵循书面报告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培训机构实情。第三步:公示。在主管部门对培训机构进行全面考量后,主管部门将对培训机构是否可以展开培训业务形成初步意见,由主管部门将形成的初步意见进行社会公示,广泛听取民意,接受社会大众以及舆论的评价和监督。第四步:批复。公示期结束后,主管部门依据公示结果,并参照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条例对培训机构的申请作出许可批复或不许可批复,允许或是不允许其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业务。对于拒绝批复的培训机构,主管部门必须进行相关解释和说明。
2.规范日常管理行为。部分培训机构在获得主管部门的资质许可后,便可开展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业务活动。日常的业务活动主要涉及招生宣传、开展培训、代报名、组织考试等等。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培训资源的多少以及培训质量的好坏,影响培训机构的声誉。好的日常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文明宣传。宣传的好坏直接影响考生的多寡。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资源,难免会出现部分培训机构利用某些不文明方式“抢夺”考生资源的情况,如随意张贴宣传海报,对考生进行不实承诺,对竞争对手进行恶意诋毁等等,如此宣传实不可取。(2)优质培训。好的培训质量不是建立在鼓励考生投机取巧的基础上,而是依托一支优良的培训师资队伍以及良好的培训环境。培训机构有责任为考生营造一个适合开展培训活动的环境,有义务为考生选聘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专业功底的优秀培训师。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培训环境建设的做法实际上是对考生权益的极大伤害。(3)合理透明收费。收费一要合理,不能乱开价,乱要价,也不能许着“包过”的承诺就开高价。收费二要透明,不能暗箱操作。部分培训机构在招生时未将收费标准明示,导致部分培训机构差别收费或是变相收费,培训过程中进行多次收费,或是以代报名的名义进行随意收费等等,考生被培训机构牵着鼻子走只能任其宰割。收费公正、公平、公开是对一个好的培训机构的起码要求。(4)诚信教育。好的培训机构不是鼓励考生投机取巧,不是纵容考生作弊,不是协助考生违纪,更不是借着考试机会中饱私囊。部分培训机构不仅承担了考试培训业务,更承担起协助考生集体舞弊的重任,如此做法极大地破坏了考试秩序,在社会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应该极力制止并打压,杜绝此种大规模集体舞弊的事件再次发生。培训机构在日常的培训过程中应引导考生树立起正确的考试观,开展考试诚信教育,帮助考生逐步建立起诚信考试意识,让考生能够真正学有所获。
3.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单纯依靠培训机构的自觉自律很难保证培训市场的完美雅缺,仅仅通过准入设限也很难确保日后的培训万雅一失,日常开展的培训业务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来敦促其效果实现。监督不是单向的,也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向的,多角度的,多维的。按照监督主体的不同,对培训机构的监督主要有以下几种:(1)主管部门监督。主管部门的监督应该是全局性的,方向性的,不涉及培训机构的具体管理以及运营,其目的在于保证培训机构的总体运转良好、运行方向正确、市场培训秩序有条不紊。(2)行业监督。行业监督主要是指同行业的开展相同业务的机构相互之间的监督。开展相同业务的培训机构在业务上既是对手,但更应该成为合作伙伴,实现资源共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身处其中的同行更有可能发现问题,也更有可能帮助同行解决问题。双方之间应建立起互帮互助、相互监督、共同成长的友好关系。(3)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既有来自于民众舆论的监督,也有新闻媒体运用舆论工具的独特力量,来帮助公众了解事情真相。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些问题的解决上甚至超越法律的力量。社会培训机构服务于社会,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接受舆论大众和新闻媒体对其的全面监督,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规范完善我省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有问题得以解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管理规范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稳健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级主管部门拿出足够的魄力,需要各个培训机构拥有坚定的执行力,也需要社会大众给予长期的关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这项改革事业的成功实现。
[参考文献]
[1]林姚.培训必须面向市场[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
[2]焦江燕.中国培训市场十大现状[N].北京青年报,2002-01-28.
[3]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李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新时期大学品牌形象建设探析下一篇:以电子政务建设促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