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摸石头过河的状态,学生大部分时间与课本打交道,生活面狭窄,加上年龄偏小,对社会缺乏深入的了解,对生活缺乏真切的体验,再加上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普遍采取“赶鸭子上架”的办法,对写作的结构、用词、开头和结尾都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的习作呈现出惊人的趋同性,从而丧失个性,了雅生气,导致“人文背离”,把作文与做人割裂开来,这就明显地偏离了作文训练的真实性、人文性要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营造氛围,激发个人兴趣
兴趣是习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动力源泉,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驱力。一旦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训练中来。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写作环境,充分相信学生的才能,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友谊,使学生敢于走近你,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心声。其次是降低习作要求,为学生营造自由倾吐的写作氛围。教师可通过谈话引入、故事引题、情境创设等方法,采用命题激趣、游戏激趣、实践激趣、电教再现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习作动机,营造浓郁的自由倾吐氛围,让学生产生想吐心里话的写作冲动。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挖掘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把表扬和鼓励当做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催化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部分在小组或班上展示,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作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写作。
二、热爱生活,积累个性素材
1.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景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等等。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这些会为作文提供实实在在的素材。
2.走向社会,到社会上搜集作文素料
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和其他场所,访问各界人士,让学生做小记者,对有关人士进行采访。教师要注意尽可能让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并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投入参加,从中积累富有个性的作文素材。
4.让学生尽情地游戏
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在游戏中相当放松,能够“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这样积累的作文素材也就别具一格。
三、善于积累,充实个性库存
1.观察和体验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任何生动形象的语言,应该说都来源于生活。因此,让小学生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勤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是丰富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对写作对象不熟悉,写作时常常雅话可写,更谈不上语言的生动丰富了。
2.阅读和积累
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名篇名著,读后把好词、妙语、佳段摘录下来,进行整理积累。同时,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好词佳句,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并学会品读赏析。写作文时则时时提醒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句子。这样,学生的作文便会由空洞乏味向生动具体发展。此外,还可建议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者讨论、争辩的原话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对于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写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四、诱发灵性,学会独立思考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才会充满灵性,才能成为真正的、富有个性的“我”。
1.想象是独立思考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在童年时代最具有想象力,是充满幻想的年龄。所以,在习作指导中,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可以根据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让学生续写或扩写,可以借助实物、漫画等材料让学生写想象作文;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试写科幻故事、童话等,最大限度地调动想象的潜力,促进独立思考,进而挖掘内部的灵性,使其更好地生成和发挥。
2.创新是独立思考的归宿
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说习作是个性的外现,那么习作就应该体现自己独到的东西。所以习作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和求异的思维训练,如对课文的续写、扩写,在平时习作中让学生一题多做或设计不同的开头和结尾。应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着力消除学生的从众心理,从而使他们在习作中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灵感,写出有独到见解、有新意、富有个性的佳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下一篇:让童谣走进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