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地方高校普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了保证教育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校进行了新校区建设,通过银行贷款等对外融资,造成高校贷款规模逐步加大。近年来,高校进入贷款还款高峰期,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不断显现。科学分析高校债务风险,并且找到化解债务危机的有效手段,成为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由于高校扩招及盲目投入,政府对投入相对不足,高校过度举债,资金运作水平低下,以及金融机构对高校贷款准入条件不严等原因造成的债务风险,并提出了强化领导风险意识、严格审批程序、拓展融资渠道、强化预算管理和增加财政性经费投入等几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高校财务危机。
关键词:高校 对外融资 化解危机 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招生规模同步扩大,为高校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机遇。回望十余年发展历程,高校在发展初期经历了巨大的坎坷、阻力和压力;一方面,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使得高校有机会快速发展,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办学层次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学生规模和办学层次的提高,需要提供更好的教学基础条件, 由于规模小、底子薄、自有资金不足,许多高校选择了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获取发展资金。部分高校由于规划不合理,贷款规模过大,造成教育成本急剧扩大,引发财务结构失衡和财务风险,影响高校的健康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高校债务形成的历史原因,并根据高校的发展实际,提出了五点化解高校债务的有效措施。
1 高校债务形成的历史原因
1.1 改善教育条件的刚性需求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实施的是精英式培养模式,大学办学规模和学生人数普遍较小,教学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落后。国家实行扩招政策后,高校大幅度增加新生录取人数,4人间学生宿舍改为8人间,40人的小班课程改为近百人的大课堂,校园顿时显得热闹而拥挤。在这样的环境下,新校区建设成为高校扩招和扩建等发展的刚性需要,在没有积极的财政支持,以及自有办学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最终成为高校突破资金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
1.2 盲目搞建设,资金运作水平低下
高等教育改革初期,许多高校过于盲目乐观,不切实际地搞发展,领导疏于对新校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只要能争取到银行贷款,就敢盲目大胆决策,完全不顾及教育收支严重失衡所导致的资金运行风险,部分院校攀比之风盛行,楼房越盖越多、越盖越气派,忽略了贷款偿还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物价水平又年年高攀,由于缺乏资金运作的专门人才,在工程建设期间,仅仅钢材等工程材料的价格波动一项,就造成多支出数千万元。另一方面,高校还比较缺乏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运营的能力,难以对相关代理人形成有效地约束和监管,很多建筑在投入使用几年内便出现裂缝、雨水渗漏等工程质量问题。
1.3 金融机构对高校贷款准入条件审批不严格
高校能否顺利获得银行贷款,根本在于银行的合作态度和实际操作。在政府鼓励公办高校利用银行贷款改善办学条件的背景下,各大银行鉴于高校的政府担保背景下,对高校还贷能力表现出了极强的信心,认为高校在雅力偿还贷款资金的情况下,依然会由政府承担,导致银行内部也缺乏对高校贷款资金的监管,放松对高校贷款准入的条件,甚至主动加强与高校信用合作,发放更多的银行贷款,这也使得高校更加轻易而举的从银行获得大量贷款。
2 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重要措施
2.1 高校应该增强贷款风险意识
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很多情况下是领导集体的决策,领导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认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贷款资金的及时到位能够满足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但更应该意识到,巨额贷款将会为高校发展带来严重的财务运行压力,毕竟银行贷款终究是要偿还的。体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不仅仅是高大的建筑,更需要具备强大的师资、校园文化、办学特色等软实力。高校领导必须着眼于高校的长远发展,而不能仅考虑眼前的一时建设所带来的表面效应。因此,强化高校领导层的贷款风险意识,将直接影响到贷款规模的科学合理,影响到新校区建设的合理定位,突出实用性、合理性,响应国家勤俭办学的思路和理念才是正确道路。
2.2 严格高校贷款审批程序,加强贷后资金的监督
高校贷款规模巨大,短时间内雅法有效降低,且大部分高校的贷款期限均是3年期以下的短期信用贷款,为了确保高校资金链安全,银行一般采取“借信贷、还旧贷”的操作方式,在办理新贷款业务时,银行应该进一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做好放贷前对高校贷款规模、利率、还款期限、可预期收入及偿债能力的科学评估和控制,充分研究认定续贷可行性和必要性,合理确定贷款守信额度,从源头上控制高校贷款规模,同时,发放贷款后,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使用范围,确保资金合理合法使用,保障资金的安全。
2.3 拓展对外融资思路,形成合理的融资结构
由于高校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相关于企业来说,对外融资渠道相对不足,但是,拓展对外融资思路依然广阔。BOT是政府创新出来的一种融资方式,具体意思是“建设―经营―转让”。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由于自有资金不足,雅力筹集新校区学生公寓建设资金,通过BOT的经营理念,学校不但顺利实现了学生的入住,而且仅花费很少的前期费用。具体做法就是,引进社会企业进行学生公寓的建设,双方签订建设、经营和转让战略合作协议,学校提供土地,由社会企业承担建设费用,建设完工后,学校保证学生公寓入住率,按照协议约定的时间期限,经营权暂时归建设企业,经营期限到达后,建设企业将经营权及所有权全部归还学校。这种融资方式不但调动了市场的活力,也缓解了高校的资金压力,同时,还满足了学生公寓的需求,实现了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2.4 严格预算管理,提高高等教育资金使用效率
巨额负债对高校的冲击,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严格预算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资金收支计划,是高校化解沉重债务危机的必要管理措施。目前,很到高校没有实施预算管理,没有年度预算计划,资金使用仅仅依靠人为的指挥和控制,在没有有效地制度约束下,教学、科研、设备、后勤服务等方面的资金使用,完全没有计划性,花多少是多少,只要有钱就敢支出,势必造成资金的低效使用。为此,针对不同学校的实际,建立预算管理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执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用制度来规范财务运行和资金的使用,是高校在面临巨大债务危机的环境下,必须采取的有效手段。通过严格的预算管理,真正做好学校教育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障重点事业,才能促进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2.5 政府加大对教育发展的财政性经费投入
实现教育强国、科教兴国的目标,需要高等教育在内的各层次教育均衡、稳定发展作为支撑。高校负债发展,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为主导的高校扩招背景下,高校代位政府行使筹资义务而产生的,政府负有必要的责任,应该为防范高校负债风险并偿还到期债务承担必要的责任。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事实上,近年来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还远远没有达到。因此,国家在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应该深入研究和仔细评估高校债务风险,建立科学合理的化解债务方案,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效缓解高校债务风险,从而引导高校回归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上。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一般科研项目资助(YK10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下一篇:建设银行投资银行目标客户及产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