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校融资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筹集教育经费的有效手段之一,是高等院校适应市场化、社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高校融资所处困境的分析,从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融资合作、断续争取政府支持、采用多种融资手段、控制融资的规模、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高校融资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融资 教育 困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当前,国家支持高校的力度在不断增加,但是面对教育事业发展与教育经费短缺的现象,财政方面的支持就略显不足,高校必须依靠自己来解决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融资手段来获得资金,融资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高校并非一个盈利机构,多数资金还是来源于财政拨款,伴随着资金涌入高校的,还有融资风险。所以高校必须要在资本运作的同时,认真分析高校融资所带来的问题,并且通过对融资渠道进行创新,从而摆脱高校融资的困境。
一、高校融资的困境
(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政策与高校发展规律不相符
高校具有向社会输送大量人才与使现有资源合理利用的双重属性,它的发展规律体现在对教育投资所形成的良性资产与收益期较长等方面。一是对高校投资所形成的校舍、设施等教学资源,是良性资产,具有长期增值的空间;二是高校是收入较为稳定、发展潜力巨大的事业。但是高校作为一种非盈利性单位,虽然有着相对稳定的现金流,但是在短期之内雅法形成大量的盈余,资金需要长期积累。所以高校必须采取多种渠道进行融资,特别是长期教育投资。但受到金融政策的限制,高校是很难获得长期项目贷款的,这就造成了高校负债的结构不合理,比如短期负债多、长期负债少,财务压力重。
(二)偿还能力较差
如果将高校看作一个企业的话,其产品就是学生,也就是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对于这样一个特殊产品,即使在国外也没有将人才进行明码标价进行出售的,这显然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现阶段,学校的收入基本上是来自学生的学费,但是高校收取的学费仅仅占培养成本的四分之一,而且多数高校学费收入加上国家的财政拨款才能够维持教学的正常运转,基本上是没有节余的。提高学生的收费标准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收费标准涉及到社会承受能力的问题,会遭到社会对教育公平性的质疑,这种想法显然脱离了我国的国情,是不现实的。一面是巨额的贷款,另一面是偿还能力较差的高校,如何解决这样困境,迫切需要高校想出办法来解决。
(三)建设速度过快,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对于资金的使用上,有些高校大搞政绩工程,比如大型喷泉、豪华公寓楼、宾馆式的办公楼等等,高校之间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现在很多高校在对设施建设的过程一面存在着“过度消费”,而另一面却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术研究的投入也不足,致使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四)高校的融资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的融资渠道还比较单一,倾向于向银行贷款,对银行十分依赖,贷款的比重很大,甚至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高校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融资,能够筹集到债务资金与权益资金两种资金。高校在融资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合理的搭配,以确保资金能够正常的周转。但是多数高校还是偏好于债务融资,致使从银行的贷款占融资的比例非常大,这就加大了高校的债务利息负担,也降低了高校长期的偿债能力,同时也使高校的短期偿债失去了保障,再加上高校对还款缺乏计划性,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加大了高校融资的风险。
二、解决高校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高校要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融资合作
目前我国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通过对国外众多名校的研究发现,其发展资金主要是来自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在当前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创造性与企业单位进行合作,进行融资。第一,高校可以利用科技优势与企业进行合作,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来委托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或者进行科技研发等等,高校能够依靠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从中获取收益。第二,高校与企业可以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区,依靠大学人才密集型的优势,为高科技企业提供服务,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创新战略的全面实施,这一战略即将成为高校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第三,高校还可以效仿政府,在基础建设中使用BOT方式进行融资。比如高校提供土地,与项目公司签订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合同,然后再由项目公司进行融资建设学生公寓、食堂等经营性设施,投资方通过对这些设施进行经营,收取使用费,对投资进行回收;当合同期满时,高校再收回设施的所有权。
(二)断续争取政府支持
当前,我国的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比率还较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将会逐渐在竞争性的经济领域退出,给教育经费的增长留有更多的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政府会拿出更多的经费进行教育投资。
(三)采用多种融资手段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基础设施的更换,国家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高校要逐步摆脱对财政拨款的依赖,而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正是高校筹集资金、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现阶段高校要对融资手段进行创新,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手段,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资产转换,这种方式是指通过高校自主经营校内的资产来筹集资金,比如对老校区进行转卖、出租学校的设施、出让闲置资产、转让先进技术等等,高校能够通过“资产转换”的方式来合理配置学校的资源,以此来提高高校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高校也可以利用校园所在地区的优势,对部分分散的旧校区进行转让,以此来缓解资金的压力。二是债券融资,例如发行教育彩票或者具有国债性质的教育债券等等,国家要在利率与税收方面给予照顾,政府可以进行担保,以确保筹集到更多的教育资金;可以增加助学贷款的规模与力度,由于银行的参与,能够减少高校偿还贷款的风险;可以加大宣传,鼓励校友捐款,调动校友捐款的积极性;还可以成立高校基金,吸取社会的捐款。
(四)控制融资的规模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长期都是靠政府财政拨款来维持日常工作的,对资金管理不是十分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高校还没有适应这一转变,缺乏对盈亏与风险意识,对贷款的有偿性以及贷款坏账的后果认识还不够清晰,这就导致了贷款规模的盲目扩大,当超出自己承受的范围时,便寻求政府的支持。所以,高校在确定贷款规模时,首先要以满足建设的需求,高校要认识目前的经营状况,做好预算,认清财务情况与发展的需要, 确定融资的数量,控制好融资的规模。
(五)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高校拥有着独厚的科研优势,但是当前高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方面还有待提高。多数的专家、学者更注重于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方面,忽视了科研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所以,高校必须要积极的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速度,而获得的资金再用于高校建设方面。高校可以独资或者合资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按市场法则和经济规律办事,组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一个非盈利性机构,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收入的单一性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发展,融资是解决高校资金问题有效途径。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在金融机构的贷款政策与高校发展规律不相符;偿还能力较差;建设速度过快,资金浪费现象严重;高校的融资结构不够合理等方面陷入了困境。高校只有通过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融资合作;断续争取政府支持;采用多种融资手段;控制融资的规模;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方式,才能走出困境。相信高校经过不断创新,能够走出一条合理化负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李丽,王顺吉.对我国高校筹资优化的几点思考[J]. 工业技术经济, 2010,(01)
[2]李文琦.转变观念 拓宽高职院校筹资渠道[J]. 财会研究, 2009,(09)
[3]毛国育.高校内源融资状况及展望分析[J]. 教育财会研究, 2011,(03)
[4]武毅英,罗丹.我国高教投资体制改革的模式探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5]房常华.地方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指标及体系设计[J] . 财会月刊,200 , (35)
[ ]李德民.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 . 管理观察, 2008,( 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建设银行投资银行目标客户及产品分析下一篇:浅谈政府审计中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审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