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其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强弱,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然而,现实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使我们教师汗颜。通常一篇二三百字的阅读短文,都会令学生头痛不已。语文试卷阅读题中的红叉叉,更令语文教师们愁眉不展。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该怎样做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按其所需,投其所好,具体的做法是: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好读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这就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那我们如何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努力提升老师的威信。教师就像一个磁场,磁场的强弱决定了他对学生吸引力的大小。所以,现代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不仅要依靠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口,更要拥有一个兼容各种专业知识的大脑,做杂家与专家的统一体,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从而使学生敬重老师,兴起“爱师仿师”的热潮,在雅形中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
其次,积极创造学生表现的机会。开展多种相关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读书心得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意识,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出现的,也正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点所在。
最后,要善于表扬学生。教师想抓住学生的心,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他是否善于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成果,激发学生继续往深、往高层次学习阅读的欲望,所以我们老师应少做或不做鸡蛋里挑骨头的事,而应多一些在沙漠中找绿洲的精神,让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如我们学校五年级的一位老师就非常善于肯定学生、表扬学生,而且在表扬学生时尽量不重复用词,使每位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中是与众不同的,是重要的。这样,他们个个发奋图强,争取以优异成绩来报答老师。在她的课堂里学生总是兴趣盎然,回答问题更是争先恐后,她班的成绩也总是在年级中遥遥领先。由此可见表扬的魅力不一般。
二、寓教于活动,使学生多读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寻找一切可阅读的机会,“哄”学生兴致满怀地多读书,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而寓教于活动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常用形式有:
1.举办朗读课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并根据学生的特长发给相应的奖状,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通过举行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大量阅读。
2.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
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课,我让学生课前认真做好预习, 并自由组合演一演渔夫和魔鬼,然后选两组质量高的在课堂中展示。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3.提炼出一个中心话题,开展有趣的辩论会
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为了深化课文主题,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位外交官认为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对此,你怎么看?让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代表赞成和不赞成两种观点,静静思考一下,找出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就这样在阅读的基础上,既巩固了读书成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开展读书沙龙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读的书也在不断增多,由学生经过自己筛选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学生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也可谈谈这本书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或几个部分,还可以说说读了这本书的感想。听别人介绍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要是看过同样的书,可以补充自己的看法。最后评一评谁说得最清楚、最明白。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行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这样既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概括能力。
三、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结合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教师应该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三保证”:
1.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再次提醒我们要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在每一个课时中要充分还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发现探索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我们还可利用班活动、队活动等,引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上来读,增加学生阅读的时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保证学生阅读有方法引路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雅前。”自主阅读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加以引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教师要告诉他们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有的文章要精读,要一个字一个词地细读、精读,仔细品味;有的文章要略读,一目十行,了解大意即可。要善于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去体会文章的精妙。只有这样,才能读有所获、读有所得。对于精彩的词句和语段,要用摘抄本把它抄下来,并经常给学生讲积词的好处,告诉他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花一定的时间对笔记本中特别好的内容进行背诵,为今后的写作提供模仿、创新的材料,对于感受很深的文章还可以写下读后感。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摘抄本检查,鼓励学生做好笔记。时间一长,学生的语言仓库里就会存有充足的“粮食”,到那时写作将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全面提高。
3.保证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然后进行仿写、叙写。如在学完《爬山虎的脚》后仿写一篇植物,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总之,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得轻松,练得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特色。
四、 寓教于题,使学生读好
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在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在日常阅读训练中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答题技巧:
1.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要特别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摩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2.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了文中哪些段落,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范围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时反复琢磨题目,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3.注意摘取原文
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挖”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记忆基础知识的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解答感到困难。我们便可引导学生依据以下原则进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总之,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能快乐地在阅读百花园中酿出香浓的蜂蜜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下一篇:小学数学整体情境化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