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1月8日立冬。民间习惯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实际上,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东北地区早在9月上旬就进入冬季了,而长江流域则要到小雪前后才真正有“冬”味。真正气象意义上的冬季,是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为标准。
立冬之后,大自然天寒地冻,阳气闭藏。这时候,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养生应顺其自然界闭藏之规律,要养阳护阳、补肾藏精、养精蓄锐。
因人而异 分类进补
中医认为,冬天是人体进补的大好时节,民间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并且还因为冬天天冷,多吃些温补之物,不容易上火。
冬季进补前,最好先做引补,即给身体先打好底子,使胃肠慢慢适应,以防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尤其是脾胃虚寒且湿重者要先益脾胃,可在进补前食用怀山芡实瘦肉汤、花生黄豆煲猪脚汤等。一般来说,引补应在立冬后至冬至前进行,选用芡实炖牛肉、羊肉生姜大枣汤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做好引补后,接下来就可以滋补了。
按照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阳和补阴。
补气是针对气虚体质。如行走后冒虚汗、说话雅力、精神疲乏等,可多食用益气健脾的补气食物,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红枣、胡萝卜、豆浆、鸡肉等。饮食中也可添加红参、白术、黄芪和五味子等中药材。
补血是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黄唇白、月经量少且色淡等体征,可选用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龙眼肉、桑葚、黑木耳、胡萝卜、猪肉、海参、鱼类等。有补血作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白芍、阿胶、首乌等。
补阳是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功能低下等,可食用具有补阳助火、温肾助阳的食物,如狗肉、羊肉、虾、鹿肉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鸽蛋、鳝鱼等有补阳作用。中药可选用鹿茸、杜仲、蛤蚧和十全大补酒等调补。
补阴是针对阴虚体质。如两颊潮红、手足心热、盗汗、午后低热、妇女白带增多等。可食用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功效的食物,如银耳、木耳、梨、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中药可选用白参、沙参、天门冬、鳖甲、龟板、冬虫夏草等。
中医所说的进补是一种针对虚证的治疗方法,即补充人体不足。现代人多不缺乏营养,真正“虚”的不多,而失调则比较严重。失调的调整,一年四季均可。因此冬令进补必须按照“秋冬养阴,雅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要视机体的阴阳盛衰而有的放矢,不可盲目进补,最好请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
南北不同 补法有别
一般来说,北方因气候寒冷,进补应以温补为主。温补即是用温热性食物进行补益,注重补肾养精助阳,适用于阳虚或气阳亏损,如肢冷、畏寒、乏力、疲倦、小便清长而频或水肿等患者。常用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猪肝、鳝鱼、海虾等。阳虚严重者需用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
长江以南地区因冬季气温温和得多,所以进补应以平补为主,可适当增加鸡、鸭、鱼类。平补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应用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如粳米、玉米、水果、蔬菜,部分禽、蛋、肉、乳类、扁豆、白菜、鹌鹑、牛奶等。一种是应用既能补气又能补阴的食物,如山药、蜂蜜等,以及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食物,如枸杞子,也适用于普通人保健。
此外,南方的气候特点是湿热,因此舌苔是最能反映湿热的指标,尤其是胃肠方面的症状,黄苔一般代表热,厚白苔则表示湿,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此时不宜进补,而应清热除湿,或者好好地运动出一出汗。
高原山区因雨量少气候偏燥,所以进补应以清补为主。清补是用性质平和或偏寒凉的食物,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水果、蔬菜、冰糖为宜,如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花菜等。
对于食补,应尽量利用当地、当令的特产发挥功效。食补贵在持久,一次进补量不可过大,更不应急于求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进补得当,补出真正的好身体。
立冬养阳 预防突发病
立冬之后,阴气渐盛,因此,人体就应该把身体的大门关得严实点,避寒就温,以保护阳气。
许多人单纯地认为,立冬后就应该穿得很多。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还有很多家庭,冬天室温往往很高,其实这样做并不对。如果穿得太多,室温过高,皮肤为了散热汗腺大开,此时出门,室内外温差大,遇冷气来袭,就易外感风寒。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衣着过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对于老年人来说,心肌梗死是冬季的高发病。因人体受冷刺激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死。此外,中风在寒冷的冬季也易发生,这是因为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生理功能渐弱,抵御能力也随之衰减,正是病邪趁虚而入之时。立冬过后要尽量不长时间地待在室外,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之间,切忌紧闭门窗,要常开窗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还有,老年人冬季易感冒,若治疗不及时,极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等。因此立冬后,老年人最好每天用热水泡脚,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对于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儿童、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立冬过后,暖背尤其重要。这是因为,背为阳中之阳,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人一旦受寒,就会损伤阳气,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陈疾复发、加重等现象。这类人,从立冬起要防背寒,最好穿一件贴身棉背心,“背不寒则全身不寒”。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感冒后的“舞蹈病”下一篇:预防甲状腺癌,从生活细节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