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经济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吉林西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渊源,具有开发多元性旅游资源的潜质,因此,吉林西部文化经济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关键词: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S3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1 -02
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人们对大自然的资源加以充分的利用和创造,使之转化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这种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既满足了人们延续生命的需要,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是有着地区差异的,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纵观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中国的两个重要文明体系――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这两种文化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尤其是自古代的夏商周等朝代以来,就有很多的游牧民族逐渐在迁徙融合的过程中变为农耕民族。同时,游牧民族带来的草原文化也在影响着中原文化的内涵,促进着中原地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伴随着最近几年,人们对草原文化研究的越来越重视,吉林西部的草原文化研究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而对于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经济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以科尔沁草原为代表的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经济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科尔沁草原有着深厚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流源
科尔沁,蒙语的意思是著名的射手。在历史上,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管辖的游牧区之一,位于内蒙古东部,在松辽平原西北端,包括整个兴安盟和通辽市的一部分地方。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敖汉旗与通辽市的开鲁县、通辽市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辖区,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科尔沁草原地域辽阔,东起嫩江、伊敏河,北到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包括大兴安岭的中部山脉南北两侧,西至老哈河流域、西拉木伦河流域,南至柳河、辽河、大凌河流域,面积大约45- 0万平方公里。
科尔沁草原资源丰富。如水利资源丰富,有洮尔河、归流河、霍林河、绰尔河等200多条大小河流,以及莫力庙、翰嘎利、察尔森等20多座大中型的水库。科尔沁淡水鱼远近闻名,种类多、肉质好,雅污染,水里繁殖,年出鱼量达到3000吨。
科尔沁草原的文化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1983年,在辽西的建平、凌源两县的交界处的牛河梁考古队发现了许多祭坛、女神庙和女神像、玉质礼器等物品,证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红山文化时期,这里曾经出现了凌驾于公社之上的更高一层社会组织形式――早期的城邦制国家,属于原始公社氏族部落制度。红山文化考古的发现证实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考古学家认为,红山文化与中原商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红山文化的创造者可能就是迁徙内地并建立商王朝的祖先。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辽河流域的科尔沁草原上已经孕育出了高度的人类文明。兴安岭以北的一些渔猎民族,蒙古草原上的一些游牧民族逐步迁徙到科尔沁草原,并在多年的生活过程中,各民族出现交汇和融合,而且在农耕文化的深入影响下,逐渐由排斥到缓慢接受了华北传入的农耕文化,形成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牛河梁城邦制国家。由西辽河孕育出的人类文明已经出现,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南北互映。
科尔沁草原是许多游牧民族的发源地。北部是蒙古草原的南端和大兴安岭的中部山地,牧草丰富,既有茂盛的林木,也适合游牧民族的狩猎,是北方许多重要的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中部多年嫩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地域平坦辽阔,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既适合农耕,也适合游牧。南部和燕山北麓、辽西山地相毗邻,这里兼有农业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双重影响,成为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的过度地带,但是这里是以农业经济为主,游牧文化为辅的,北方许多的游牧、渔猎民族受当地的农耕文化的影响开始进化,逐渐进入半农半牧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科尔沁草原成为许多游牧民族的发源地。
二、具有开发多元性旅游资源的潜质
从资源的组合来看,具有多元性,以森林、草原、沙漠戈壁、沙漠、河流、温泉、森林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对旅游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吉林西部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内蒙古草原、沙漠、护坡、河流等自然资源,和各具特色的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域上的组合,使得科尔沁的旅游产品保持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由于科尔沁草原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逐渐形成以蒙古族为主,还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区。因此自从古时候就有多种文化并存,如中北部的富河文化、东部的昂昂溪文化,西南部的红山文化,以及南部、中部平原上的夏家店文化都充分证实,昔日的科尔沁草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这里曾孕育出了非常古老而又崭新的人类文明。这里古迹众多。有辽代古城、金代界壕、科尔沁十旗会盟地旧址和庙宇、佛塔多座等众多的名胜古迹。还有大青沟、汗山、科尔沁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国家和地区保护区。
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鄂伦春族擅长用桦树皮制作盒、篓、桶、箱和桦皮船等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并在桦树皮上雕绣各种反映了他们狩猎文化的传统特色的图案。桦皮雕刻的纹路非常独特,有其花纹有云字纹、回纹以及各种花朵等许多图案。图案和花纹雕刻完后涂上红、黄、黑三种颜色。木雕主要在木制器物上雕刻花纹和图案。如马鞍和鹿哨上雕刻云字纹,木盆、木碗上刻花卉图案等。骨雕,是用兽骨刻制的指环、筷子、纽扣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特色。如鄂温克族的歌舞文化,鄂温克族善于歌唱舞蹈,尤其喜欢跳舞步简单、生动活泼的集体舞,大多数通过妇女舞蹈来表现鄂温克族的生产和生活。他们崇尚天鹅,以天鹅为图腾。妇女们闲暇时喜欢模仿天鹅的各种姿态,自娱而舞。
三、文化资源良好潜质形成了较好人文历史环境
吉林西部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类型多种多样,草原民族的文化、草原的风土人情、北国特有的风光,与众不同。吉林西部的内蒙古的草原文化颇具特色。这里旅游条件好,空气清新自然,没有工业污染,加之奇特的自然景观,能够使游人享受到这里夏季凉爽的气温,清新的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是避暑、娱乐和休闲的天堂。
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展现吉林西部景观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性、生物的多样性、各民族的独特性等旅游资源特色。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各类旅游资源在分布范围上较为广泛,如乌兰浩特、鄂尔多斯草原、锡林郭勒、赤峰等主要旅游资源,这些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建筑,体现着蒙古族的草原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相互融合,相互烘托,为特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开发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吉林西部地处温带气候带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势变化明显,因此,这里形成温带、温带半湿润、寒温带湿润、温带半干旱和干旱等多种多样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了草原、沙漠、森林、护坡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些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再加上游牧民族特有的那种纯朴的民族风情,对于当今流行的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科尔沁草原特有的蒙古包在一望雅际的草原上零星点缀,天空明亮纯净、草地清新辽阔,牛羊成群,对于长期居住在喧嚣都市的城市人们来说,这一切是那么的向往和亲切。以及这里盛产的牛羊肉及牛羊肉制品,科尔沁风干牛肉,科尔沁马奶酒等,都是著名的草原著名的美食。因此说,草原文化中的这些民族歌舞、民族风俗、民族饮食等文化内容走进市场,已经成为城乡人们广泛接受的商品形式,甚至蓝天绿草和飘动的白云,都成了可以经营并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商品。在全国乃全世界文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能够直接体现出经济价值。
综上所述,以科尔沁草原为代表的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经济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伴随着更多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吉林的草原文化经济会有着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乌铁红,李文杰.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产品内部竞争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 (14).
[2]李冬,娄成武.解析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 (01).
[3]刘海丽,尹建中.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与发展途径[J].经济与管理,2005 (02).
[4]成艳彬.内蒙古民俗旅游开发的思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04).
[5]周莉华.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对策[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 ]雅极.略论草原文化的底蕴、内涵和创新[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1]齐秀华.传承草原文化 发展内蒙古文化产业[J].理论研究,2004(Z2).
[8]刘敏,陈田,钟林生.草原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提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 (01).
[9]马林.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战略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04).
[10]郝晓兰.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0 ).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甜娃”林志玲“射”金有术下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