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方式在治疗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5 例为观察对象,观察肠内营养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住院病情转归情况,并分析总结肠内营养临床治疗价值。结果:5 例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后,1例死亡,2例并发腹泻,其余53例机体营养得到恢复,平均住院时间为11.3±3.8d。结论:采取肠内营养对于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给药方便,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可迅速纠正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急性重型胰腺炎;肠内营养;应用研究
急性重型胰腺炎病情有多变、易变、突变的特点,为腹外科常见病,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死亡率甚高。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与当前现代生活方式的加快、饮食内容的改变和饮酒者增多密切相关。如何在早期尽可能的给以患者营养,迅速改善病人状况,减少胃肠道溃疡及出血的发生,使机体分解代谢降至最低水平,避免患者出现严重营养不良,为危重患者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是当前此类危重患者就诊后临床必须解决的问题。我院采取肠内营养,疗效甚好,下面就此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5 例,其中男性3 例,女性20例,年龄22~58岁,平均40岁,系酒精因素者35例,感染因素者12例,梗阻因素者1例,其他因素2例。
1.2临床表现 本组3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25例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因胰腺有出血、坏死和自溶,13例有高烧现象,4例出现休克、3例有肠麻痹,
1.3定义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基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1.4肠内营养适应证 主要用于意识障碍或昏迷、急性胰腺炎、高代谢状态、慢性消耗性疾病、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等
1.5方法
1.5.1基础护理 认真进行口腔、呼吸道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院前抢救工作,观察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合度1.5.2辅助治疗积极进行抗休克,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适量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发展及使用H2受体阻断剂断并发症及抑制胰腺分泌1.5.3肠内营养首先保证营养液及输注用具清洁雅菌,其次要保护患者的黏膜和皮肤,长期留置鼻胃管或鼻肠管的病人,要每日涂拭油膏,保持鼻腔润滑。同时为预防误吸对胃排空迟缓、由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取半卧位,防止反流而误吸。在输注营养液过程中,每4小时抽吸1次胃内残余量,如大于150ml应暂停输注。对于可能发生的鼻咽及食管黏膜损伤、管道堵塞、腹泻等并发症,宜低浓度配制营养液开始并控制液量及输注速度。
2 结果
5 例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后,1例死亡,2例并发腹泻,其余53例机体营养得到恢复,平均住院时间为11.3±3.8d
3 讨论
急性重型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胰酶对胰腺的自我消化,对其周围组织的消化,从而继发一系列的器官的功能障碍,抢救及护理方法的失当随时可能造成患者死亡。、我院在第一时间对本组患者均进入ICU,立即对患者进行消化功能及肾功能的监护,观察和防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注意观察血钾及其它元素含量变化,根据结果及时补钾,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为下一步治疗创造先期条件。
肠内营养之所以被临床医生看重,在于其更符合生理途径,能增加肠道的血流量,营养全身及肠道,增强肠道的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且对减少SAP时感染性并发症也有积极作用[1]。护理实践中我们发现,肠内营养能保护胃肠黏膜,能促进胃肠蠕动和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短期内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急性重症胰腺炎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特点,本组5 例经肠内营养后1例死亡,2例并发腹泻,可见尽早的给予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病人预后和生存率[2]。在肠内营养的实施中,应充分了解膳食的组成和配制方法,管饲时头部和颈部抬高,管饲后温水冲洗管子。当然,除了要掌握EN的适应证外,对于其禁忌证也应相当熟悉,临床上对于麻痹性和机械性肠梗阻、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等均不能采取肠内营养
综上,采取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短期内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秦环龙,林擎天.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1(3):140-142.
[2]陶英.肠内外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 ,31(3):4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雅菌技术处置后兔骨在人体重建椎扳的应用研究下一篇:糖尿病人血清的NMR代谢组学特征峰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