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成本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企业管理 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 有效途径
一、企业成本的经济内涵
成本概念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当合理地划分费用和成本的界限。国内外关于成本的研究指出,传统的成本概念具有片面性,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为中心的一个完整性系统,因此,传统的成本理念已不能囊括其真正的经济含义。成本管理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成本。因而成本的含义是由它所服务的管理目标决定的。
二、降低企业成本的经济意义
(一)降低企业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有效途径之一。成本控制措施得当,企业利润就有可能成倍增加。利润上去了,企业就能大刀阔斧地利用资金进行再生产、再投资,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状况。在员工福利方面,利润的增加也会使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从而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二)降低企业成本可以节约资源并增加收入。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对现有资源没能充分利用、资源浪费较严重的现象。企业可以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成本控制目标管理,准确测算生产加工定额,使物料消耗控制在定额以内,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把剩余材料资源经过加工销售,增加企业收入。这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还遏制了资源的浪费。
(三)降低企业成本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 。成本在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个成本水
平较高的企业,将会因为成本的原因而丧失市场竞争力,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因此,降低
成本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也被多数企业用作为击败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三、企业成本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我国各企业均存在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这一环节。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多数的管理者依赖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只看重财务报表中的数字,以此来控制整个企业的成本。虽然某些企业确实达到了一定的目标,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这种事后控制的做法缺乏全局观念。归根结底,成本核算还是不能代替成本管理。
(二)成本数据严重失真。两种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即人为和非人为因素。一是部分企业管理者因个人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动机,任意调整成本资料,恶意篡改数字,造成企业虚盈实亏;二是收集原始成本数据的时间不够及时。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达到全部管理信息系统化的地步,最初的成本数据是由下至上一级级汇报,而不是生产人员在获得数据的第一时间直接输入系统。在这过程中就容易造成数据流失,致使财务人员难以依靠真实的数据来编制报表。
(三)成本奖惩激励制度不健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存在一种偏差,认为成本、效益都应该由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负责,而把各部门、车间的职工只看做是生产者。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的发展有隐性且深远的影响。
四、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讲,成本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企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企业管理者要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迎接各方的挑战。
(一)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上,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将各项目标成本指标融入各项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之中,使企业的成本消耗做到“量入为出、先算后花”,强化了成本的事前控制;同时,辅之以严格的考核政策,必将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载中
(二)功效挂钩,实行全面考核。 以产品目标成本及其指标分解体系为标准,对内部各单位的实际成本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加以严格的奖罚制度,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是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一环。通过考核,把每个员工的工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三)减少目标不明确和不必要的项目和任务。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样。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不断的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所以,制定目标成本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赢利目标,同时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由于成本形成于生产全过程,费用发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每一项活动上,因此,要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
(四)精细化管理。 没有数字进行标准量化,就雅从谈及节俭和控制。伴随着成本控制计划出台的是一份数字清单,包括可控费用(人事、水电、包装、耗材等)和不可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原料采购、利息、销售费用等)。每月、每季度都由财务汇总后报至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异常的数据就用红色特别标识。在月底的总结会议中,相关部门需要对超支的部分做出分析。从原材料、电、水、印刷用品、劳保用品、电话、办公用品、设备和其他易耗品方面,提出控制成本的方法。
(五)实行“订单式”生产和“零库存”制度。 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不少企业盲目地拓展外延,多元化经营,渴望天下的利润全流进他的腰包。在浮躁盲目的心态驱使下,不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而接受订单,使得日后产品积压严重。鉴于此类现象,对于生产规模小、营销能力有限、资金短缺的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实行“订单式”生产,在考究自家生产能力后决定要接受多少订单,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实现“零库存”管理,尽可能地与各销售商联合协作,形成产销一条龙。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减少资金的占用和仓储成本;二是可以避免价格波动对产品的影响,能有效克服产品滞销。
参考文献:
(1)王明轩.铁路运输会计制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3.
(2)杨玉波.会计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抓校本教研 促学校管理下一篇:浅谈平面广告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