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前,举办展览的多以各级档案部门为主,近年来,许多企业、机构也积极通过举办永久性史料展览的形式,主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主题宣传教育。笔者根据自己参与筹划和制作的北京电台台史展览的实践,介绍档案史料展览的选题、设计、材料收集、编写、布展等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关键词:档案展览;北京电台;设计;制作
档案展览是一种直接或间接地将档案信息向社会大众公布的最直观的形式之一,因其原始性、可信性,而广受欢迎。以前,举办展览的多以各级档案部门为主,近年来,许多学校、企业、机构也积极通过举办永久性史料展览的形式,主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企业宣传、主题教育等活动。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北京电台”)举办的“台史展”为例。整个展览分为九个部分,120多块展板、500多张珍贵照片及数百件实物,展示了 0年来北京电台忠实地传播党和人民的声音,积极推动首都北京的建设和改革发展,在改革中逐渐成长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众广播新闻传媒的辉煌历程。展览在业界和社会中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筹办此次展览的经历,介绍一些经验和体会,供同仁参考。北京电台“台史展”的策划和制作主要分五部分来实施:一是确定办展原则和展览大纲;二是搜集文字、图片资料和实物展品;三是展陈设计;四是布展;五是开展。
1确定办展原则和展览大纲
200 年11月1日,北京电台“台史展”筹备工作正式启动。筹备组首先确定了整个展览的办展原则:真实性、思想性和观赏性。
真实性:整个展览内容关系到北京电台 0年来的发展史实和对其中人物的评价,必须尽量做到准确雅误。北京电台档案室保存的1949年以来形成的永久和长期档案是我们的重要依据。同时,参考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志(1949年~1993年)》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志补(1994年~2001年)》、1993年以来出版的《北京电台年鉴》以及《北京电台六十周年回忆录》等相关文献,并请教老职工及家属,征求意见,确保整个史实的真实雅误。
思想性:“台史展”是北京电台光荣传统教育的基地。以实物、模型、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了北京电台的发展历程、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充分展示北京电台人的精神境界和对社会的贡献,使其成为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电台文化教育和对外展示电台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地。
观赏性:兴办档案展览,最困难的是做到寓教于乐。一般来说,档案绝大部分是以文字为主的历史记录,图表、声像的历史记录少之又少,并且,时间越久远,图表、声像档案越稀少。如果不能做到生动形象、图文并茂,那展览版面、画面就会呆板不活泼,很难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自然就达不到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所以,北京电台“台史展”采用多媒体展览形式,增强交互性,加大参观者的参与感。
2001年8月,经调研和多次讨论,“台史展”筹备组提出北京电台建台 0周年“台史展”的初步方案:主要内容分前言、亲切关怀、历史足迹、奋斗历程、锐意改革、友好往来、硕果累累、岁月如歌和结束语共九个部分。
2搜集文字、图片资料和实物展品
2001年8月,展览方案一经确定,我们就开始通过深入发掘档案资料、网络搜求、请教知情人以及向退休职工发布征集信等方式,广泛征集公私藏品,得到了全台以及退休职工的积极响应。从最初办展的“巧妇难为雅米之炊”的尴尬,到后期面对数量众多的实物、图片、声像、文献,“难以选择,不得不有所舍弃”的状态。根据我们的搜集经验,可以采用“查”、“征”、“仿”、“制”等方法。
“查”,即查室藏档案和历史资料,找展品的线索。首先,要对室藏文书、照片档案一卷卷、一张张仔细辨认,深入思索其是否可用。其次,是重点查找特色档案,比如,北京电台自1949年2月建立,积累了数万张开盘带的广播节目档案。其中,有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实况音响,决定了国旗、国歌、首都、纪年等多个重要事项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音响,以及后来的中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庆祝“香港回归”等新中国成立初期乃至后来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音频档案。这些珍贵的音频档案,都是北京电台在客观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对历史事件原始声音状态的真实记录,都可以作为重要的多媒体档案展品。除了档案,还广泛翻阅了党史、组织史资料、年鉴、回忆录、有关画册等,也查到不少的展览线索。
“征”,即上门征集。比如,我们走访了所有在世的电台初期工作人员,摸清历史真相,挖掘线索,征集到一大批珍贵的实物档案和多张老照片,不仅避免了部分实物档案的流失,也极大地丰富了展览的内容。其中一张照片是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当时的电台技术人员李志海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话筒前的毛主席调整话筒高度。这张照片,是李志海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开国大典纪录片上“扒”下来的,也是首次被我们收集到。
“仿”,即利用档案仿真复制品取代档案原件做展品。这样既显示了档案内容,又展示档案载体和装潢风貌,还极好地保护了档案。根据档案移交制度,北京电台已经向北京市档案馆移交了1950年至1993年形成的永久和长期档案311卷。但是,其中许多有价值的文书档案和实物档案都要在“台史展”中进行展出,所以,就使用了仿真档案作为展品。其中,较珍贵的一份档案是1912年1月18日,周总理亲自对北京电台开办英语广播讲座作的重要批示,批示说:“北京广播外语讲座,一经出现,影响极大……”这份档案已经被移交到中央档案馆,我们特地请中央档案馆制作了仿真件,在展览中使用。
“制”即制图。根据档案资料制作一些示意图,形象直观,展示效果良好。如,《北京电台部分时期机构设置和员工人数表》是通过翻阅电台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的档案资料,把零散的数字综合在一起,展板上展示对比排列的图表,下面摆放档案原件,让参观者一目了然。此外,史实绘画也是展览中弥补照片缺乏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展览中有一幅苏实老同志的铅笔画,反映了位于石碑胡同的北京电台早期台址的情况。弥补了台址变迁板块,其他的台址都搜集到了老照片,唯独缺少这个台址照片的遗憾。
3展陈设计
2008年8月20日,北京电台与专门的展陈公司正式签署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史展室装修设计合同》。在确定展览大纲和内容,开始搜集资料的时候,我们就要求设计公司的工作人员开始设计展览的三维模型。每部分展板的具体数量和展线长度、放实物展品的展柜的位置和数量,都在三维模型里明确表示出来,使得展览的制作过程及其进度得到直观的体现,尤其是使最后的布展工作能够按部就班,规范进行。
展览具体内容的选择和排放,是整个展览的关键阶段,决定了展览的成败。北京电台 0年来的发展内容非常丰富,头绪繁多。如何通过这120多张展板和数百件实物,尽可能全面、真实而又引人入胜地展示电台发展的精华,是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工作的重点。
3.1展板的设计和编写。整个展览以图片为主体,文字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图片的选取和编排很重要。总的要求是形式和谐,内容生动,引人入胜。所选图片以较珍贵并有代表性的老照片为主,并辅以档案和实物。编排时,注意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图像在组合上的错落有致,尽量避免文字冗长、图像排列整齐呆板的现象。展览的解说文字和图片说明,力求简洁明确,标清主要人物名字,尽可能发挥展览的优势,以图片和实物说话,使观众能轻松地看展览。在色彩上,考虑到“台史展”的特点,全部展板以淡雅柔和的暖色为主体色,以体现历史的意韵。我们还特意邀请了北京电台老台长吕浩才用毛笔书法撰写了所有前言、结束语和每部分序言。然后,设计人员再通过扫描仪把这些书法扫描进电脑,再丝网印到展板上面。既体现了电台的文化特色,又非常有新意。
120块展板的图片排列、设计和标题撰写的工作量比较大,我们就将展览分解为四部分,由四位同志分别设计编写。由总编和一名总设计师对全部展板图像把关,使文字说法、色调和编排形式达到统一。全部展板设计完毕后进行小样(即和实际展板大小一样的图样)的打印,交给总编逐页对内容文字进行最后审核,总编签字后,交付工厂进行实际展板的喷绘。
3.2其他形式展览的设计。就展览艺术讲,内容和形式是构成展览的两大要素。为了做到展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用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段来表现,我们采取了场景模拟、泥塑人物的手法。首先,参照有关史料,精心制作了“直播间场景再现”。其中的桌子、椅子、话筒、传音设备、台灯甚至桌子上的稿件和钢笔都是搜集来的原物,按照以前的样子摆好,使观众对直播间的旧貌一目了然,和现在全数字高级的直播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再现北京电台第一位农村记者关同同志“跑农村”,去乡下采访,为减轻农民负担,自备睡袋和蜡烛,与农民同吃同住的场景,我们利用泥塑手段,彩塑关同对老乡进行炕头采访的场景,生动有趣。
4布展
2008年11月,布展公司开始基础装修部分――拆除原有所有隔断墙,水电消防改造等。2009年1月,所有基础装修完毕,印刷好的展板上墙后,开始实物布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物品摆放:四位编写展陈设计的同志根据自己负责的部分,事先准备好实物展品,并编号后拟定摆放位置。有展柜展示和展板下方展示两种方式。在实际开始摆放后,按号找物,清楚明了,不会到现场发生雅从下手的情况。摆放时,要戴着白手套,以保护实物,细心地选择合理的摆放角度,并和说明牌一一对应。必要时,利用工具,例如,透明的亚克力压条防止纸质档案卷翘。最后,全部实物摆放完成后,大家一起从头到尾预参观一遍,相互交换意见,再调整摆放位置。
照明设计:为了使参观者关注展板内容,利用筒灯照射为主光源,营造出较暗的参观氛围。再用小型射灯为辅助光,突出主题,展示效果十分强烈,而且,射灯可以自由调整角度,利于以后调整展品。并在不便于作展板的转角地方做了一些灯箱展板,胶片型的图片展示效果也很好。
辅助设计:因为整个展览场地只有420平方米,不算宽敞。为了尽可能利用空间,多放展板,设计时,多加了一些隔断墙增大展览面积,使得整个参观路线有点迂回。初次参观可能会出现走错方向的情况,所以,导览图、参观路线导引、消防标志都提前设计好,悬挂、张贴在显著位置。使参观者走进展厅后就能清楚明了地按顺序参观。
5开展
2009年2月2日,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迎来建台 0周年的日子,北京电台“台史展”举行了揭幕仪式。展览中,陈列了北京电台广播事业和节目改革发展中历史性时刻、标志性事件的实物、图片、声像、文献。如,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批示、贺信等,节目时间表、节目审批单、工作日志、采访笔记、节目播出时的照片、大型活动资料和照片、各类奖状、奖杯等。展出的数百件实物,反映了北京电台广播事业发展各个阶段使用的机器、设备,表现北京电台员工业务水平和劳动成果的著作(作品)及简介、论文、音像制品,员工工作、学习、对外交往、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照片。如,建台初期,工作人员佩戴的北京电台徽章、上世纪50年代使用的钢丝录音机和铝带话筒、上世纪 0年代的“纳格拉”三型采访机、外语广播讲座节目的磁带和教材、2008年,北京电台奥运火炬手王佳一传递过的火炬,等等。
在开展的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台史展”作为北京电台光荣传统教育的基地,迎来了一批批的参观者,这其中除了在台的全体职工,还有刚入台的新员工,也有来北京台学习参观的中外同行。面对一组组珍贵的史料,年轻人在照片的海洋中发现熟悉的面孔兴奋不已;“老”同志们看到自己年轻时忘我工作的身影,倍感自豪且感叹光阴荏苒。整个展览激励着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和发展成果,继承和发扬企业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创造美好的明天。
启示
作为北京电台台史展览的策划与筹办者,笔者在办展后有三个启示。第一,是要增强照片档案保存意识,想方设法使各部门特别是基层记者有意识地在工作活动中积累形成有价值的照片,并由档案工作人员及时收集归档。并对室藏图表、照片开展普查,一一考证清楚,登记造册,在举办展览时,使每一张可资利用的图表、照片一份不漏地利用起来。第二,是加大对国家、社会和企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特别是实物档案、照片档案的征集工作力度,以随时适应举办档案史料展览的需要。第三,是加强档案的保管工作,企业档案全面地记载了企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汇成了一种企业精神,成为一部企业文化建设史。对于举办史料展览起到了贯穿全局的主线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网络信息中心来稿日期:2011-08-1 ).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鲁粤苏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对比研究下一篇:教师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