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在总署党组和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总署中心工作,按照总署党组在基金办调研时提出的工作要求和年度计划,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在规范管理、创新管理、科学管理上狠下功夫,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一,把握“四个方向”,体现“三大原则”,努力促进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强国建设
在基金委两次全体会议上,柳斌杰署长特别指出,国家出版基金要从促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大局出发,把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放在首位,在策划重大选题、挖掘重大项目、打造重大精品上狠下功夫。总署党组今年3月在基金办调研时,柳斌杰署长又明确要求,国家出版基金是政策性扶持基金,对出版项目给予基金资助,必须首先衡量和判断其是否体现了国家意志,是否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对国家文化建设是否具有重大价值,能否具有国际影响力。最终目标是,国家花钱一定要让百姓受益。基金办在管理中贯彻落实基金委两次会议和柳斌杰同志讲话精神,在基金管理方面,始终把握导向性、重大性、公益性、精品性“四个方向”以及国家主导、打造精品、服务人民“三个原则”。以“四个方向”和“三个原则”为指导,本年度国家出版基金公开遴选了一批精品项目,启动了一批重点工程,推出了一批优秀成果,在打造精品、引领方向、繁荣文化、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
一是集中支持了一批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大主题出版项目。在2011年评审立项的184个项目中,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有22项,占12%;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1 项,占8.1%。除突出年度重点、推动主题出版外,根据国家出版基金的六大具体资助方向,还推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等马列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创新研究的出版项目;《财政绩效与政府管理创新》等深入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及重要管理经验的出版项目;《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论丛》等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促进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版项目;《先进制造技术与应用前沿》等反映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出版项目;《全元诗》、《最后的遗产一一云南1个人口较少民族原生音乐》等古籍整理出版以及抢救性挖掘整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出版项目;《大中华文库》多语种对照版出版项目等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成果、推动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走出去”的出版项目。
二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社会效益日益显著。国家出版基金自2001年设立以来,共进行了三次评审,共资助了493个项目。截至2011年10月,已推出成果139项。其中,10项成果获得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此外,《马克思主义学术文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强军之路》、《新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书系》、《红色精神》、《星火燎原连环画》等,成为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深化爱党爱国教育的优秀出版项目;《中华民国史》、《大飞机出版工程》(一期)、《中华海洋本草》等,集中反映了我国各科研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朱子著述宋刊集成》、《中国京剧艺术百科全书》等,发挥出积累文化、传承文明的巨大功效;《雅障碍电影》、《托起明天的太阳・民族文版青少年素质教育译丛》等出版物,关注民生、突显公益,深受读者欢迎;《江泽民文选》(外文版)、《北京建筑文物大系》等面向海外的出版物,对传播我国主流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文化,推动文化“走出去”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是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出版行业的发展与繁荣。虽然目前国家出版基金的规模还十分有限,但对正处于改革转轨过程中的企业来讲,特别是对那些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市场经济效益相对较小的出版项目来讲,确实能够起到雪中送炭的帮扶作用。截至2011年10月,国家出版基金共资助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等四家中央公益性出版单位19个重大公益出版项目,资助总额达8400多万元,为公益性出版单位和公益性出版事业注入了活力。2011年,国家出版基金对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资助额度从2009年的1 45万元增加到2248万元,年均递增11. %,有力地带动了集团公司产品线建设、精品战略的实施和人才梯队建设。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大飞机出版工程》逐渐形成品牌,呈现出可持续发展态势;黑龙江大学出版社《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实施,集聚了学科资源,培养了编辑队伍,形成了特色优势。
二、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手段,努力提高国家出版基金科学化管理水平
柳斌杰同志强调,基金管理工作,必须着重抓好评审立项、年度检查、结项验收、成果使用四个关键环节。为此,基金办从制度建设人手,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并确保各环节责权明晰、激励到位、约束有力。今年,基金办在规范管理方面主要取得了七个方面的突破和进步:
一是完善申报指南,提高立项质量。根据有关方面意见,201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总署“十二五”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可优先申报。最终,本年度基金资助的184个项目中,“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有113项,占 1.4%。这种办法既实现了与总署有关工作的有机衔接,也较好地保证了基金资助项目的质量。
立是改进评审办法,确保公平公正。国家出版基金实行专家三轮评审制。初评阶段,在过去同组专家“背对背”评审的基础上,增设了申报单位和评审专家“双向匿名”制度;复评阶段,除学术专家外,增加出版专家,以实现对项目学术价值评审和出版价值评审的有机结合;终评阶段,对所有申请资助额在8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专门采取“单位陈述、专家质询、集体评议、独立打分”的评审办法。此外,为使评审结果更加公平合理,复评、终评都新增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得分”的计分办法。严谨规范的运作程序,较好地保证了立项质量和水平。2011年度共有420家出版单位提出了 15个项目申请。经过三个阶段的专家评审,并报基金委审批,共有151家出版单位的184个项目获得资助,占申报项目总量的29.9%,立项数量比上年增长近一倍,资助率提高11.9%。由于基金评审一年比一年规范,一年比一年严格,评审专家普遍表示满意。在2011年度评审会议期间对评审专家所作的问卷调查中,专家们评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程序科学,客观公正。
三是实施绩效考评,强化激励约束。过去,项目单位对基金管理工作存在敷衍现象。有的是项目进度缓慢、一拖再拖,也不按规定申请延期;有的是只管花钱、不管质量。基金办引入项目绩效管理理念,实行逐项年检、结项考评打分。不仅就考评结果进行公开通报表扬和批评,而且还取消了14家逾期未完成项目的出版单位申报2012年项目的资格。实践证明,这种绩效管理,建立和强化了基金管理所必需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项目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项目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提升。2011年,基金办共对110个项目进行了年检计分考评。其中,得分在90分以上、列为优秀的有1 3项,占1. %;得分在10分到89分之间、列为良好的有151项,占92.4%。另外,基金办对110个结项验收的项目进行了计分考评,优良率也在8 %以上。
在上述绩效考评工作基础上,依据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基金办今年重点研究起草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个办法借鉴国内外绩效管理经验,实现了对资助项目从立项、年检、结项到成果使用的全程绩效管理,充分发挥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双重功效,将对进一步提高国家出版基金科学化管理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这个办法正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计划于2012年初正式实施。
四是创新工作方法,试行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经过与信息系统项目承担单位的多次沟通和协调,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对系统功能和设计进行多次修改,国家出版基金信息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并承担了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网上申报及在线模拟同步评审工作。经过测试,国家出版基金信息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贯穿出版项目基金的申报、复核、评审、进度跟踪、年度检查、结项验收、成果发布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五是加快工作进度,提前完成下年度评审任务。根据署领导要求,基金办将原计划在第四季度进行的2011年评审工作提前到上半年完成的情况下,又将2012年项目评审提前到2011年年底前完成,为来年的预算执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是实事求是解决遗留问题,切实推进重大项目实施。2011年,基金办除继续推进“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等国家委托重点项目的实施外,还根据署领导的要求,重点加大了《中华大典》的推进力度。2010年底,总署党组决定将该项目纳入国家出版基金管理。2011年8月,蒋建国副署长、邬书林副署长专门带队到大典办进行了专项调研,并对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适当调整资助经费标准等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按照署领导要求,基金办一是将大典工作全面纳人基金办专项工作计划,并专门安排领导班子成员祁德树同志具体负责大典工作,另外还确定专人,具体联系处理大典工作;二是与财政部教科文司、大典办组成联合调研组,分赴重庆和上海两市,对承担大典编纂出版任务的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三是召开三次大典工作会议,完成了21个典的资助预算核定和协议签订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资助标准过低等严重影响大典进度的老大难问题。目前,大典编纂工作顺利推进。
七是加强成果宣传,不断扩大基金影响。目前,国家出版基金的规模和影响还相当有限,这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要求也是不相适应的。为此,一方面,努力把基金做大、做强,同时不断扩大宣传。今年,基金办共编发了20多期《工作简报》。其中,包括 期《成果要报》,重点推介了近30个优秀项目成果。在通过工作简报和基金办网站传播政策、宣传成果、沟通情况以及进行网上申报管理的基础上,基金办还与有关单位合作,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全国新书目》上开辟了国家出版基金月度宣传专栏。此外,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上配合基金委主任委员柳斌杰同志的署名文章和专访,刊发了基金项目成果宣传专版,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三、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夯实基金管理基础
到目前为止,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从基金委、基金办、主管部门到项目承担单位的富有成效的管理体制,形成了一套贯穿立项评审、年度检查、项目验收、成果使用全过程的良性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了一套涵盖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专家管理、绩效管理、成果使用的制度体系,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从内部人员管理和外部工作协调方面来讲,本年度基金办还重点抓了两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以廉政建设为中心,狠抓队伍建设。首先是制定了包括《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廉政守则》在内的《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工作规范》,并明确规定:除个别经办人员外,基金办其他人员不得掌握参评专家分组信息;公务出差不得越过主管部门直接让项目单位接待;公务接待必须两人以上;不得接受现金、购物卡和贵重物品等。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违纪违规问题。其次,根据基金办工作实际,修改完善了《国家出版基金组织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内部财务制度。再有一点,就是加强业务培训。除派工作人员“走出去”到国外学习考察、到全国哲学社会规划办公室等有关单位请教工作经验外,基金办先后邀请有关基金管理、出版管理、公文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5期专题讲座。此外,基金办还与总署财务司、机关党委等单位开展联学共创和以“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党建活动,逐步形成了严谨扎实、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执行力。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领导班子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施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保证“一岗双责”落实到位,严格按照基金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原则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极为敏感的资助项目评审工作中,带头排除干扰,切实发挥了示范作用。基金办全体人员坚持做到不吃请、不受托、不打招呼、不泄露相关信息、不搞暗箱操作,树立了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切实保证了基金使用与管理规范有序。
二是探索建立多渠道外部沟通协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邀请基金委各成员单位、审计署新闻报刊审计局、总署纪检监察局及其他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作为特邀专家,参与项目评审和管理,有效实施外部廉政监督,切实做到总署纪检组长宋明昌同志所提的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和廉政安全;二是通过定期召开专家咨询会议和专项问题单独沟通等方式,形成与基金委成员单位和总署相关司局的及时沟通协调机制,使基金办能够得到有关单位在出版业务、党务、财务等方面的全面指导和支持,从而为基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微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下一篇:农业综合开发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