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2-014-02
摘 要 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密切,研究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及其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东西部地区确立金融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证实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初步探讨了中国区域金融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区域金融 经济增长 发展模式
一、区域金融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
我国较早地提出区域金融概念的是张军洲,他指出区域金融是一个国家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在外延上表现为具有不同形态、不同层次和金融活动相对集中的若干金融区域,这些区域的金融结构差异、差异互补和相互关联构成一国的区域金融体系。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
二、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且各自有着不同的独立构成因素[1]。
(一)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功能
第一,区域金融发展有利于加快区域资本的形成。资本的积累又很大程度上由储蓄的多少决定的,金融系统越是发达,金融机制提供给人们的选择就越多,金融服务就越便利,人们从事金融活动的欲望就越强,一些非生产性的或暂时闲置的资金就可能被吸引到生产性用途上来,从而储蓄率就会提高,资本积累的速度就会加快。实际上,金融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融资方式能将区域内、外企业和居民的盈余资金通过储蓄转化为投资形成资本,从而就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第二,区域金融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分工和合作。首先区域金融促进区域经济的分工。区域金融通过区域信贷、区域资本市场和引进外资等手段,支持地区性优势产业的发展,促使各地区形成不同的主导产业部门,从而促进了区域分工的形成。其次区域金融促进区域经济的合作。一个按照经济区设立的中心银行体系,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政府行为对金融系统的直接干预,这样就提高了区域经济有效合作的可能性。随着区域性资本市场及产业集群的形成,资本市场将促使区域性主导产业带动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协作。
第三,区域金融发展能够推动科技进步。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体系中诸要素面貌发生重大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和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均离不开科技进步。而科技投入缺乏是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增长力的主要障碍。金融发展过程客观上推动了经济货币化、金融化进程,一方面为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强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帮助科技成果迅速传播、普及,加速向现实生力的转化[2]。
(二)区域经济增长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功能
第一,区域的经济的效率和结构决定了区域金融效率。首先,区域经济效率决定金融效率。区域经济效率的提高在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会改善金融交易者包括金融资源供给者和金融资源需求者的交易地位,使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和融资者的满足程度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从而提高金融效率。其次,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区域金融效率。经济结构的变化可以引起金融资源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改变融资结构,影响金融效率。此经济结构的变化还可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从而引起金融资源供给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金融效率。
第二,区域金融创新环境影响到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金融创新是金融资源分配规模不断扩大、金融需求不断多样化和金融效率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是金融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而金融创新的程度客观上取决于金融创新环境,从而区域金融创新环境作为区域创新环境体系中的一部分,必然影响到区域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三,市场化进程的区域差异影响到金融资源的跨区流动。比较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制度布置,很明显,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才能随着货币信用体系的发展独立生成为一种非凡的资源,并在经济资源分配中发挥着引导功能。区域市场化进程的差异,直接造成金融资源的供求在空间上的非均衡分布。假如是过度的区域差异,必然大大降低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模式选择
探求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合理模式,要针对各区域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禀赋条件,按照其自身的金融发展规律,建设各区域适宜的金融环境。
(一)优化各个区域金融结构
合理的金融结构是金融体系高质量的体现,也是提高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配比度的重要环节。首先,区域金融结构的调整应选择以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协同发展的模式,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互补大于竞争。其次,尽快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出台有关投资者保护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审计、会计和相关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此外,优化区域金融结构还必须改善各区域的金融环境,其中最主要的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贷款支持[3]。
(二)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首先加强资金融通合作。随着区域金融合作的逐步开展,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的同业拆借有了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不管是从资金寻求效益的角度,还是从支持中西部金融发展的角度来讲,东部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通过同业拆借市场进行资金融通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次强化管理技术合作。由于东部地区金融机构的质量体系认证、信用认证等国际化、标准化工作已经起步,管理制度和技术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些都是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所雅法比拟的。从某种意义而言,通过加强合作,东部金融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可以作为中西部金融最为直接和最为有效的借鉴[4]。
(三)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模式
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现状表明,我国中部地区依然存在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和金融弱化的问题。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区域金融结构要与区域经济相协调。金融体系本身亟需打破国有银行在中部地区的垄断地位,积极鼓励新型商业银行和非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在中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吸引民营企业和个体业者的金融支持。其次,以产业升级为契机,加强金融改革。企业的重组、并购和兼并等活动都需要完善的金融体系,而现有的金融体系在产业升级的压力下不得不自我完善。再次,必须强化中部地区的金融功能机制。中部地区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功能互补的银行业金融体系,努力构筑一个高效稳健的金融平台。另外,中部地区政府应该重视保险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
对于西部地区而言,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应根据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和金融结构的特殊情况采取不同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模式。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金短缺。由于开发初期,长期投资风险高,商业性金融或私人资本往往止步不前。政府应通过各种政策性刺激,如实行优惠的税收制度,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增强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等,逐步启发西部地区居民的现代金融意识进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发育。针对西部地区比较原始松散的金融活动形式,中央银行应当采取比较宽松的调控政策并制定有差别的金融发展政策。当然还要建立西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和信用保证体系。此外,开发性金融作为政策性金融的重要形式,在西部开发中应首当其冲地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通过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长期投资及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为西部奠定长期的发展后劲,真正体现政府“看得见的手”扶助开发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意图[ ]。
参考文献:
[1]周立.中国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沈丽.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探究.经济师.200 .2.
[3]郝忠等.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观察.2005.9.
[4]艾洪德,徐明圣,郭凯.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4.1:2 -32.
[5]刘睿.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分析.海南金融.200 :3:54-5 .
[ ]何晓,夏章林.论区域金融发展模式的选择.理论与实践.2009.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和措施下一篇:我国银行卡收单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