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复制链接]
查看: 1125|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6-26 18: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金融机构必须承担的使命和责任。而资源型城市的地方政府也必须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摆脱对资源产业的高度依赖,为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同时,努力为金融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5-0022-03
  
  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六大矛盾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座,总人口1.54亿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型城市凭借资源优势,通过资源产业的助推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建立在资源高消费、环境高污染基础上的以高投入、 低产出为特点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大量浪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尽管不同的资源型城市面对的问可能在程度上有一定差异, 但其在转型发展中普遍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矛盾。
  一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产业支撑力下降的矛盾。从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看,资源产业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雅论是地区工业产值的增加, 还是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就业的扩大,都主要依赖于资源产业。而“因矿而兴、矿竭城衰”是很多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共同轨迹。由于资源型城市所依赖和倚重的自然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当资源过度消耗面临枯竭时, 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的问题便凸显出来。在我国经济增速下降的总体宏观经济背景下, 资源型城市增长乏力, 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事关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全局。与此同时,保税收、促就业也要求资源型城市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但资源产业的衰退, 导致资源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和推动力明显下降, 使资源型城市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变得很困难。
  二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单一性的矛盾。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而资源型城市的结构转型,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看,大多是工业独大,资源产业在城市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其他产业特别是以现代化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这样一种失衡的产业结构,导致资源型城市的产业链条较短,各产业之间关联度不高, 而且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占有绝对优势,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这种产业结构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由美元走势、竞争与供求关系、 市场投机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 因为这种变动必然会带来国内同类资源产品价格的波动, 从而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由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性导致的结构失衡问题较之非资源型城市更加突出, 因而其推进结构转型的难度更大,任务也更加艰巨。
  三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矛盾。我国20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有 0%多已经进入“老年期”。由于资源衰竭,好多企业或是开工不足或是停产, 大量工人下岗。 在结构转型的新形势下,资源型城市承受的结构转型压力更大,因为“两高一剩”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产业,是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一些“两高一剩”行业所属企业将不得不关闭或被限产,从而形成新的失业人口,这进一步增大了资源型城市的就业压力。而且,资源型城市大多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不发达, 现有的接续替代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气候, 导致就业渠道较为狭窄,限制了就业扩大的空间。
  四是发展低碳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建设幸福中国的客观要求,而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产业如煤炭开采、有色金属开采、石油炼化等,对大气、土壤、水体、生物链等负面影响很大,其二氧化碳排放量高,恶化了城市生态环境。特别是煤炭企业,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煤矸石、矿井水和煤层气,远远超过了城市正常新陈代谢所能承受的限度, 并由此引发了很多的环境问题。还需要注意的是,资源性城市往往偏重于资源开发而忽视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 城市生态环境的脆弱和环境保护的欠缺,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掣肘因素。
  五是改善民生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的矛盾。长期以来,在“先生产、后生活”的经济建设方针指导下,资源型城市的投资大量向资源产业倾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近年来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非资源型城市相比, 差距仍然很大。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资源型城市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的现状与改善民生、 提高国民福利水平的要求很不适应。
  六是转型发展需要金融强力支持与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的矛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迫切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资源型城市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主要表现为:一些重要的金融总量指标偏低、金融结构不健全,银行不良贷款占比偏高,金融意识不强,金融开放程度不高,诚信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形成,金融法制环境、金融人才发展环境迫切需要优化,等等。由于金融生态环境不佳, 阻碍了资源型城市金融机构金融资源配置规模的扩大, 限制了企业等经济主体融资能力的提升, 遏制了金融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推动功能的发挥。
  二、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
  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 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金融机构必须承担的使命和责任。而资源型城市的地方政府也必须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摆脱对资源产业的高度依赖,为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同时,努力为金融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一,制定金融发展规划。资源型城市的政府部门应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 结合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外经济与金融形势可能的发展变化,制定科学的、具有可行性的金融发展规划, 确定城市金融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以及金融支持城市转型发展的具体任务和对策措施。在制定金融发展规划时,要注意与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及其他发展规划的衔接。
  第二,大力优化金融组织结构,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为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可组织的金融资源规模的制约, 资源型城市金融组织结构的健全程度和层次化程度不是很高, 金融机构的密度和集中度较之经济发达地区也存在很大差距。相应的,资源型城市金融竞争的强度以及经济主体通过金融竞争所能享受到的金融福利水平也受到很大制约。所以,健全金融组织机构,构建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是资源型城市优化金融结构、提升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考虑到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制度且其分支机构在信贷政策、 资金调度等方面更多地受制于总行的实际情况, 资源型城市应把优化金融组织结构的重点放在发展地方金融机构上。应通过增量改革,发展壮大地方金融组织体系。 应支持城商行扩大资本规模,增强资本实力,通过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之路和实行精细化管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应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力度, 把一些具备条件的农信社抓紧改造成农村商业银行, 增强其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 积极进行社区银行的试点, 加快形成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己任的普惠金融机制。 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融资担保组织,建立完善的地方融资担保体系。资源型城市的政府还应通过有效的改革激励和积极的沟通协调, 吸引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内规模较大的城商行来本地设立分支机构,同时,鼓励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拓展金融业务。
           
       第三,调整和优化银行信贷结构,使信贷资金投放向接续替代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倾斜。 金融机构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和任务, 积极支持资源型城市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原有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提高附加价值,同时,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通过调整信贷资金投向和投量,推动资源型城市的结构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优化融资方式结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发展迅猛。去年企业IPO融资额居全球第一位,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的发行规模也急剧扩大, 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已接近30%。但就资源型城市的情况看,直接融资发展缓慢,规模偏小,有的地级市甚至至今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这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上市公司云集的状况形成了极大反差。 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过低, 已经成为资源型城市的融资“软肋”和致命的融资结构性缺陷。这种状况的存在,固然有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因素, 但也与地方政府对直接融资重视不够有关。实际上,一些资源型城市尽管经济不发达, 但也拥有可以开发利用的潜在上市资源。在资本市场的场所结构、融资工具结构和交易方式结构逐步健全、 层次日趋多样化的今天, 一个地区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寡和直接融资规模的大小, 直接关系到其金融资源的配置程度和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程度。应该指出,企业上市并非仅仅可以实现资本融通和资本的持续补充,依托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或许更应看重的是其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拉动作用。上市公司多是其所在行业的“排头兵”,经营业绩、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在行业内处于前列。 资源型城市的企业上市, 可以有效发挥这些企业的行业龙头和产业吸附作用, 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进而促进本地区这类行业的发展并最终成为地方主导产业。而且,企业上市有利于增加所在地区财政收入和扩大就业, 有利于提升所在地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资源型城市应建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挖掘和培育上市企业资源,加强对企业上市的政策扶持和组织协调。 特别要支持符合本地区产业政策, 有利于推动本地区结构转型的行业内的企业上市。应建立拟上市企业的备选库,并形成与股权投资公司有效对接的机制,使拟上市企业能够及时、迅速地寻找到投资伙伴, 尽快改善股权结构和经营业绩以满足上市条件。 要支持企业创造条件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企业债等方式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围绕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解决这些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资源型城市还应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做法,抓紧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带动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
  第五,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大力开发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补上民营经济这条“短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必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商业银行要创新信贷管理机制, 采用与大企业有别的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和贷款定价技术, 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要加大直接融资领域的创新力度,建立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在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 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灵活、有效地利用直接融资工具提供便利。
  第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文化。 资源型城市的政府主管部门应依托央行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再归集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拥有的企业和个人相关信息,构建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息系统, 并建立企业和个人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 要加大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戒力度,提高其失信成本,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信用环境。
  (责任编辑:郄彦平;校对:龙会芳)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客户服务管理
下一篇:“贷款新规”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微观基础的改进与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26 18: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26 18: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