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而着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是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以期对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启示
关键词:教育观念;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9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123X(2011)11-02 1-03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高等学校更加注重办学特色的进程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它是相对于研究型本科教育和技术型专科教育而言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在工业、工程领域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共同特点是为行业和地方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行业、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并在行业和地方化发展战略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而着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尽管在教师教育观念、教学理念转变及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还相当欠缺,这样的应用型人才与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因此,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对增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就业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目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作一阐述,以期对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启示。目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次来归纳。
宏观层次--教育理念重理论轻实践,培养体系重知识轻能力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定位不明,长期受研究型大学的影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认为实践教学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设置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教学的学分和学时所占比例过重,而实践教学的学分和学时所占比例偏少,雅法达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实际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的教学模式也未形成,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仍附属于理论教学,缺乏健全、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缺少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中观层次--实践教学重传统轻改革,师资队伍重学历轻经历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指导思想下,必然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重视,也必然使投入实践教学的经费得不到保证,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过于陈旧,仪器设备的台套数严重不足,也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真正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硬件条件的缺乏,势必造成实践教学的改革远远滞后于理论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更新,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在实验、实习、设计等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少;实习“走马观花”多,实际动手机会少;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来源工程实际的题目少,由教师所想而“自拟”的题目多。这些都导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工程实践训练不足,脱离实际严重,毕业后不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再者,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工程背景和经历密切相关,就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而言,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占一半以上,尽管他们拥有博士、硕士学历,但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和指导工程实践的经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也难以自觉应用工程思维方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工程实践训练,也就造成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先天不足。
微观层次--没有建立有效评价体系与机制对于本科教育的评价,目前已实施分类指导,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其培养质量不是以学术水平的高低为标准,而是以是否适应社会发展,是否受到社会的欢迎作为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然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标准,也没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毋庸置疑,科学的工程实践能力评价可以极大地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三定”,即定“向”在行业,定“性”在应用,定“点”在实践。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依托,突出“应用”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抓实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着力点,也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可采取如下措施:(一)科学定位,充分认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就是培养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与研究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的理论知识体系不要求系统性和完整性,但要求他们基础要扎实,知识面要宽,且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和突出的应用能力。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培养现代现场工程师的需要,也是行业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迫切要求。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进程中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特点,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科学定位,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确立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二)能力为重,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就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规律,构建以学生梯级能力培养为主线,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梯级能力包括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专业实践能力的强化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依靠贯穿于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实验、实习、设计三大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就三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而言,实验教学应打破实验依附于理论,实验形式单一的传统格局,实验独立设课,独立考核;实验课可设置基础实验课、专业基础实验课和专业综合实验课;实验内容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课程设计题目应紧扣理论教学内容,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实习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实施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培养模式,做到实习中有理论,理论中有实践。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的关键环节,设计题目一定要从工程和工业生产中遴选,设计内容一定要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工艺相结合。(三)校企联合,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校企联合就是通过企业的提前介入,在实际教学和实践中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企业与学校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引入企业的参与,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所学”与“所需”的差距,达到学以致用。校企联合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一定要建立一种有助于校企优势互补、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符合校企双方利益要求的机制,这种机制应该包括政策保障、制度保障、过程控制和利益保障等相互联动机制。校企合作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国家正在加紧制定政策,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地方政府也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本地区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提供一系列促进企业参与积极性的政策。在这些政策、制度和利益保障下,合作企业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要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建设以及实习设计等教学环节,合作企业还通过多种方式直接参与学校各类实验室的建设,特别是工程训练中心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强“工”背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就应对教师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或现场工程实践经历提出具体要求,如应大力引进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高学历、高水平教师,并制定新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制度、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培训和轮训制度、教师晋升职称前的“企业服务经历”制度等,通过这些措施,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可借助校企联合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良好运行机制,聘请一批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具体参与学生现场学习指导,帮助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外,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可与企业共建研究院所,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一方面,教师通过承担企业科研课题,进行技术攻关,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以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研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其创新能力。
专项投入,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它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此,一定要通过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广泛联系,实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政产学研合作,设立专项资金合作共建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可放在学校主干专业上,特别是行业背景非常突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反映行业企业先进工艺和技术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引入微缩仿真系统,再现典型工艺过程与设备,创建一流的互动实训环境,能很好地满足学校主干专业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包括技能考核)以及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需要。这种建设既体现了现场工艺过程及设备在校内实习实训的模拟仿真性,又体现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高水平和高质量,还体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有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要统筹规划,选择行业内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允许学生动手操作的骨干企业,且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提供有力保障。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也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职业培训、新技术推广创造有利条件。
多元评价,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评价其内容应包括实践教学定位、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效果等的评价。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家督导的作用,加强对整个实践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控。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引导和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所谓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评价不能由学校单方进行,应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由学校、用人单位、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一种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考评与监控方式。评价内容的多样化,是指不能过于注重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应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考核,建立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的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可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三、结束语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该计划对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积极探索、科学构建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入推进校企联合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断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才能满足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析施工企业如何真实的反映月度实际成本下一篇:刍议建筑工程中电气试运行存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