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初探

[复制链接]
查看: 604|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20
发表于 2020-6-29 12: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数学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包括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数学活动和师生间的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数学开放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全面参与教学过程,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进而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为达到以上目标,宜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一:教学目标拟定权的开放。
  
  每一节课都有相应的学习目标,但在课堂教学中究竟是否应该提出学习目标,以何种方法提出更为恰当?在课间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大都喜欢他们自己围绕课提出的学习目标,他们觉得对于自己所提的目标,有说不清的亲切和自豪感。于是在教学苏教版第六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当揭示出课题后,就有了以下一番师生对话场景:
  师:“对于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想学到什么本领?”
  学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面积?”
  学生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3:“我还想知道学了面积和面积单位有什么作用?”
  学生4:“应该怎样测量面积?”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争先恐后,气氛非常活跃。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问题,教师不简单地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去提出,表明他们进行了独立地思考与分析。同时,让学生提出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能激发探究知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策略二、教学活动探究权的开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放教学活动的探究权,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个性。
  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若照本宣科直接地把特征给学生,时间是省了,但孩子们仍然会感到老师在教教材,不能真正吸引他们的“眼球”。对此我进行了尝试,也就有了以下的教学手记。
  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找出多个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也即搜集资料);对这些数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找出自己发现的某种“规律”或“特征”(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设);把自己发现的规律、特征进行实际检验(即验证假设);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并形成结论(即总结概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发现了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个位上是0或5,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同时被2、3、5整除。
  
  策略三、教学活动评价权的开放。
  
  传统教学中,往往更偏重于教师的评价,师生间的交往也仅仅局限于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多数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为了打破教师垄断学生学习评价的现状,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参与的空间,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学习评价权。《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了:“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教完苏教版第七册“相遇问题”这一内容后,我按惯例给学生设计了一份练习。“在一条公路上,两辆汽车相距800米,它们相向而行。甲车每分钟行100米,乙车每分钟行800米。问3分钟后两辆汽车相距多少米?”打印时雅意中漏掉了“它们同时相向而行”这一条件。
  由于受相遇问题的干扰,大部分学生误当作相遇情形解决。短暂的宁静被一小男孩打破:“我认为这道题可以理解成两辆车同时相向而行或同时向相反方向而行。”受他启发,另一同学也补充到:“还可以考虑两辆车一前一后这种情况呀。”这时孩子们又想到了两辆车谁前谁后的不同情况。题目讨论完后,我要求孩子们给自己的表现打个分。同学们纷纷举手。“我是第一个提出不同想法的,85分没问题吧!”他很自信地说道。“老师我认为他说得不完整,而且声音也不大,所以只能给他 0分”“我感觉挺好的,嘻嘻……”。此时大家不约而同的鼓起了掌,为他们的大胆发言给予了支持。通过这样的评说,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评价了教材,又评价了学生的学和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既培养了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的确立。
  当然,我们的“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还只是基于教材内容作了一些浅层的尝试与探索,但至少这种尝试一定程度地体现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宋代诗人朱熹在诗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如能坚持,必能催生出鲜活的思想,教育教学也必能“活水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备课也要备学生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29 12: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29 12: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