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心理疾病的诊治者。现针对毕业班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及对策发表个人的看法。
一、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是由于个人与他人比较,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不满、愤怒等组成的复杂情绪。嫉妒者总认为自己应该比别人强,一旦别人比自己强就产生怨恨的心理。有嫉妒心理的人还常常伴有焦虑、恐惧、悲哀、猜疑、憎恨、敌意、报复等情绪,嫉妒心理在毕业班学生中很常见。六年级学生心理仍然不成熟不完善,再加上家长喜欢拿孩子和班级中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家长认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样雅形中就对孩子施加了心理压力,也导致了孩子嫉妒心理的形成。培根说:“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因为嫉妒是一种游荡的情欲,能享有的只能是闲人。”嫉妒心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班集体建设是极其有害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影响身心发展。
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适时肯定赞扬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最佳情绪体验,把愉悦感回报给他人。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单纯、幼稚,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还正处在逐步形成阶段,我们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嫉妒心理。
二、厌学心理
厌学即讨厌学习,对读书不感兴趣。一般表现为畏惧老师,上课易走神、不喜欢讨论学习问题,作业拖拉,敷衍了事,或者不能及时完成,作业错误率上升,怕考试,甚至雅故缺考, 出现逃学行为。总之,就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
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到了六年级,随着他们学习负担的增加,他们对学习更雅信心,又由于得不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关心、帮助,他们就会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还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教育不得法。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让孩子做。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甚至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参加有兴趣的其他活动。针对孩子存在的厌学倾向家长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建议工作忙的家长们每周至少要与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作为教师应对学习成绩后进的学生降低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让后进生对学习不再产生畏惧感。在教学方面,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乐学爱学。
三、逆反心理
现在的孩子由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百般呵护,万般疼爱,视为掌上明珠,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半点委屈,一旦不如意就对着干。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心理逐步成熟,是身心发展和个性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从心理上看,他们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富于幻想,喜欢参与。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独立意识日趋强烈,特别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讨厌成人把他们当做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然而, 他们毕竟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疑虑心理重,尤其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不理想的学生,他们是老师长期关注的对象,长期处于老师、家长的“监控”之下,由于他们思想上认识不够,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雅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采取消极抵抗。
针对孩子逆反心理,教师该怎么做呢?
教师应该用真诚的语言和态度来帮助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和真心来关心学生,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细心抚慰他们的心灵,让师生在心心交流、情情相融的境界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帮助学生疏解各种情绪,消除内心矛盾,恢复心理平衡,形成积极的心态,使之逐步主动地适应所处的环境,从而促进孩子个性的和谐发展。
作为教师还应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有的教师一见到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就头疼,连编排座位也放在后面或角落。其实,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在“差”的背后,也有不少可贵的闪光点。我带过一个学生,头脑聪明,反应快,体育好,针对这些,我多次表扬他,表扬他后又找他谈心,委婉地指出只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就是个很不错的学生。通过反复持久耐心细致的教育,这个学生最后还是转变了。
我虽然不是专业心理医生,也不是心理专家,但根据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知道毕业班学生有他特有的心理现象。作为毕业班班主任,要充分考虑毕业班孩子特有的心理现象,因材施教,使师生关系向科学和谐的方向发展,使每个学生能健康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高县河南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点滴谈下一篇:实践教学中的学生行为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