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实践教学在于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要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下工夫,使其成为备受青睐的创新性人才,为就业单位不断作出创造性的贡献。
【关键词】:实践教学 观察质疑 创新能力 学生行为要求
实践教学是高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形式之一,是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把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基于这种认识,许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也正逐步被列入高校学生的课程内容。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学生行为因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为了减少这些差异,充分发挥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观察提问、处理信息、交往合作、总结评价等方面提出要求,使学生行为得以跟进,并产生实际效果。
一、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提问
把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当作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观察提问是人的行为习惯之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造就成功人生的基础。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和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借助观察,学生能从未知领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施探究,并最终解决问题。为此,善于观察提问是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
敏锐的观察提问能力不是与生俱有的,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怎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观察提问效果呢?明确任务、调整方向、理清顺序、勇于质疑是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提问的基础。观察的策略有重视设计观察步骤、全面观察、变换观察视角、分析观察信息、评价观察成果等,通过这些策略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
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毕业后,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主动求知、合作进取、探索创新的技能品质。而这种技能品质的形成,不光是一个认知问题,更是一个行为发展的问题,行为经过训练发展为习惯,习惯形成了也就标志着技能品质的形成。如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提问,一旦遇到问题,便引导学生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经过提问到探究再到释疑直至出现新问题时,再经过提问到再探究再释疑,这样多轮循环,就能给实践教学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引导学生善于处理信息
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必须善于处理信息。处理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收集和整理资料,二是采集和处理数据。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方面,要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一是获取资料的能力,资料通常有以下种类和情况:文字资料如书籍、报刊等,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资料主要是一些与他们已有知识发展水平相近的资料;实物资料如历史学方面的文物等;以访谈形式将当事人或知情人的话记录下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口述资料,还有照片、人物肖像、绘画等;统计资料如观察记录、群体调查及某一方面的数学统计等;音像资料如电影、电视片、MP3等;网络资料如登录有关网站获得的下载资料。二是资料的查找与处理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取按书名或篇名、作者、课题、出版时序查找文献资料的能力,可充分利用文献目录、索引和文献等检索期刊,也可请有经验的专家指导;根据拟定的课题确定访谈对象,设计与课题研究关系密切的问题的能力以及登录相关网站后下载网络资料的能力。三是资料的整理与使用能力。资料的整理大致要经过筛选、鉴别、核实、统计等过程,收集来的资料要去掉那些与课题雅关的信息,选出那些真正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的信息,资料经过核实后,还要融入学生自己的思考,挖掘其中潜在的价值,赋予资料以新的生命。收集到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就到了应用阶段,即用资料来提炼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阶段,应遵循资料的可靠性、有效性、充分性、典型性、时间性原则,尽可能用多种类型的资料,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避免处理资料中的主观性、随意性。
在采集和处理资料方面,采集和处理资料的一般步骤是采集原始数据→分组整理→列表图示→描述分析→解释→结论。这一过程要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调查和实验采集数据并剔除雅关数据和不完整、不客观的数据,然后进行图表统计分析、集中趋势分析、离散程度分析,再利用数据对事物的过去和现状进行统计分析,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搜集材料、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情感是为学生实践教学创设的情境。高校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培养、发展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一是确保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行开放性教学,比如教师公布一些实践教学的课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实践教学小组,策划选题、查阅资料、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提出不同的学习思路。教师评阅后,通过师生讨论,确定实践教学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教学方案,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也是对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培养。二是推进讨论式教学、研究式学习、项目式任务团队完成等新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多种学术观点和思想的交锋(如开展各种论坛以及与相关单位联办活动学习),追踪本学科最新领域进展,提高学习自主和独立研究能力。还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参与教师科研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开展实践教学必须把教学、科研和生产三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比如学生的毕业论文可到生产企业中真题真做,与毕业考研和就业紧密联系等。
三、引导学生善于交往合作
合作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21世纪是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人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合作而安身立命,因合作而完善人生的经历。大学生虽然还未走上社会,但为顺利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交往经验,为此需要在他们还未走上社会之前便进行必要的引导,实践教学就是一种重要的引导载体。实践教学是学生独立性、自主性较强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重重障碍,需要与同伴交往合作,获取他人的帮助。引导学生善于交往合作的训练受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在确定了教学课题后,应指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教学环节中,收集信息,整合处理,以期得出结论。二是一个有序的组织,即使是小到几个人组成的实践小组,要想有效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建立起稳定而科学的协调机制。合作的关键是建立共识,形成向心力,即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自愿组织在一起,立志为实现目标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三是人际交往有主动、被动、互动等形式,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争取主动,对同学、对老师、对有关合作单位等都要主动联络。这需要热情,也需要技巧。联络的方式有口头、书信、电话、电子邮件、博客等,联络中应尽量注意程序符合规范,争取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在交流与合作中,互相信任和理解是愉快合作的基础。要让学生善于与多种性格的人打交道,保持一种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在合作中达到“双赢”的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提高交往能力的机会,如举办演讲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中最具有魅力的人,一定是口才非凡的人。社交口才的基本技巧是适时、适量、适度,掌握这个原则并努力锻炼就能成功。为此,在实践教学中就要敦促学生积极参加演讲、对话和辩论活动,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只要他们持之以恒,刻苦训练,表达能力就一定能增强。如通过募捐、义务宣传、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融合能力。人际融合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与人交往,并不是只具备交往礼仪就足够的。还需要具有融合能力,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笑容或眼神,都在营造出宽松和谐的人际空间。关键是以诚相待,以心换心。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生自己、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大大增强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评价
实践教学中的总结评价,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具体地总结实践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找到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总结是一种重要的科研类型和方法。经验总结,指的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学习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学习现象使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有效的科研方法。评价是高于总结的,总结仅仅是已有学习活动经验的反映和概括,评价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
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保证学习质量,有利于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善于总结评价是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行为要求的一个重要环节。总结评价必须重视对过程的总结评价和在过程中进行总结评价,做到这两者的结合:一是要有总结评价的学习态度,例如能否主动地提出研究设想和建议,能否积极合作,能否积极地征求、听取、采纳他人的合理建议等。二是要有较高的总结评价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活动中是否有怀疑的态度,能否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否能对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基本的设想和方案,是否能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是否能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等。三是要把握好总结评价活动过程的规范性,比如在活动开始是否善于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否提出了尽可能多的假设,设计的方案是否相对科学且具操作性,是否能揭示出这次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等。
总结的形式或步骤一是做好学习纪录,二是写好学习后记。评价主要指自评,即学生把自己作为学习活动评价的对象。通过自评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作出明晰的判断,从而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因评价涉及价值判断,评价也就应进一步深挖,比如回答“我这样学的动机是什么”“我所拟定的目标是否合适、清晰”“我的学习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这些目标是自己能动达成的还是教师直接授予的”“我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应或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水平”“我采取了什么样的机会让自己独立学习”“这种独立学习的有效性如何”等,如此,评价才能进入元认知的领域,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能够有效地监控、调节学生自己参与实践教学的活动,从而形成学生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处辉.转型中高等教育的反思与构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马陆亭.高等学校的分层与管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余文森.略论课后总结和评价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1991.
[4]陈艾华,李岚,傅戈雁,唐卫东.创新教育与实验教学并行培养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
[5]杨秀君,孔克勒.学习成功感的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2004,(4). ◆(作者单位:江西警察学院)
□责任编辑:廖肇银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应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种对策下一篇:建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初探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