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音乐审美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面对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时期,音乐审美教育应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与时俱进,积极发挥作用,更好地为新世纪我国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人才培养
音乐审美教育重在通过对音乐艺术的赏鉴、表演或创作,培养青少年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健康、高雅的审美趣味,从而提升人文艺术素养,构筑和谐、健全的人格。新世纪,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不断加剧的大趋势下,音乐审美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审美教育重在以人为本
教育应以人为本,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应以教育对象为出发点,针对其身心特点、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进行设计。在倡导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的今天,音乐审美教育应把学生感性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平衡自然科学教育带来的片面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共同发展。
1.重点培养音乐思维
音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音乐对象形象、概括、间接的反映,能反映音乐和相关事物的本质以及他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通过音乐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人们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种种音乐现象和相关事物,也可以预见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音乐思维对于学习和理解音乐语言、培养音乐感性认知能力、发展音乐个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以感性能力培养为主的音乐审美教育应把音乐思维培养作为重点。音乐思维活动主要包括音乐分析、音乐综合、音乐比较、音乐分类以及音乐的抽象、概括、具体化等。
2.注重音乐艺术实践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大多数领域,个体的理解能力都比创造能力发展得早。而在艺术领域则不同,创造能力或表演能力要早于理解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看到,一些没有多少音乐基础的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音乐表演或创作,这说明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并不是一个人参与音乐活动的必备条件。因此,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就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包括欣赏、表演和创作等,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将音乐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音乐活动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3.平衡个性与共性,拓展创新能力
作为一门艺术语言,音乐艺术具有非语义性、非造型性的特点,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或视觉形象。这种特性赋予了音乐艺术更加丰富和深邃的内涵,为青少年学生发展个性心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育者应借助音乐审美教育这一平台,引导青少年学生在遵从共性与发挥个性之间平衡发展,以激励、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拓展。
二、音乐审美教育应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音乐艺术以其独特的语言记载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步伐,从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音乐形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内涵、民族气质、民族神韵、审美习惯及民族性格等。新世纪,国际音乐教育界倡导的理念是坚持多元文化发展和注重保留不同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我国有着宝贵的、丰富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者应借助音乐审美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1.教学内容侧重民族音乐
首先,音乐欣赏应改变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主的传统教学内容,而以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为切入点吸引学生,通过雅俗共赏的民歌、戏曲、说唱艺术和内涵深刻的器乐作品,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我国瑰丽多姿的民族传统音乐世界,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本位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其次,在音乐表演技能教育方面应加强对民族音乐专业的师资培养、硬件建设、宣传引导等,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再次,在音乐创作方面应鼓励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创作,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2.构建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
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在理念、创作、文化定位、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性,音乐审美教育应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纳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努力与国际音乐教育协调发展,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优化音乐教育模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
三、正确处理音乐审美教育与音乐商品化的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以物质、物品和娱乐服务活动两种形式为主的音乐商品化发展模式在我国现阶段蓬勃发展起来,影视音乐、广告音乐、数字音乐、唱片音乐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商品在人们的音乐生活中占据主要位置。音乐商品化对我国现阶段社会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市场的繁荣促进了优秀音乐文化的创作、传播,提高了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但是,音乐过于市场化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一些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及社会效益的产品应运而生,势必产生负面效应,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尤为不利。因此,我们要牢记音乐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在社会文明进步中肩负的重要职责,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不断推进文化的积淀和进步。
1.严格政策、法规,净化音乐商品市场
从管理层面来说,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和审查力度,针对音乐商品从创作、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确保品质健康。对那些制造、贩卖、传播不健康的、危害社会精神文明、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音乐商品的机构和个人一定要依法严惩。
2.加强舆论的导向、监督作用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主流媒体带动的社会舆论的力量对于维护文化艺术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引导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正确认识音乐艺术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美学定位、审美标准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等,引导、培养受众在音乐商品化时代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和高雅的审美趣味。同时,要利用舆论的力量有效监督政府职能部门、音乐商品化各相关机构,使他们各司其职,从而加快建设健康发展的音乐商品化市场。
3.加强学校音乐教育
音乐商品化带来了社会音乐的繁荣发展,使人们的音乐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也使今天的学校音乐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告音乐、生活音乐、工业音乐、医疗音乐等琳琅满目的音乐商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人眼花缭乱,学生每天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到许多音乐,难免雅俗共存、良莠混杂、美丑难辨,因此学校音乐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者应坚持学习,提升专业素质,不断开阔视野,了解国际音乐艺术的发展趋势以及音乐教育的前沿动态。首先,要充实教学内容。教育者要在教授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吸纳那些有时代特征的、新颖的、流行的、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健康的音乐艺术作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要改进教学方法。教育者应与时俱进、集思广益,丰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平台等,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再次,要改进教学模式。教育者应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环境以及当下的教育条件,及时调整和改进音乐审美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作品的判断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音乐艺术以其独具魅力的语言讲述历史、传承文化、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雅论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积淀,还是对未来文明的发展进步,音乐艺术雅疑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音乐审美教育作为我国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学校艺术教育的引导作用,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雅声的效果,进而在新世纪为人才培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默塞尔.音乐欣赏心理的本质[J].中国音乐,1981,(3).
[2]伍雍谊.商品化音乐的本质及其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1993,(3).
[3]谢嘉幸.关于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责编:一 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思考下一篇:浅谈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与舞蹈教育的相互渗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