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等教育培育目标的前提和保证。新时期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迫切要求我们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等教育培育目标的前提和保证。在育人系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分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知行统一,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自觉的把握,把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截然分成两个部分,这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时代发展相脱节
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跟不上时代,不了解学生的心理,便不可能达到教育目的。例如: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习、就业、恋爱等多方面的压力,一些学生因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家庭关系、人际关系而产生心理障碍,这就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内容固化,时代性不强,硬性灌输成为唯一的方式,忽视了其他方法的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较少,传统说教依然盛行。
3.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关系“不和谐”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教师台上高讲,学生只当“耳旁风”。同时,社会文化知识传递的信息化、多元化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教师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和知识的垄断者,学生则更多地在网络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获取多种信息。一项问卷调查表明,81%的学生认为与教师的交流只限于课堂,而且交流的内容至多限于知识的单向传递。这说明,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就会在淡漠中渐行渐远。随着高校的扩招,师生配比明显失衡,即使是专职辅导员也要面对几百名学生,烦琐的日常事务使其很难静心与学生交流。而在当前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衡量教师优劣最重要的标准则是科研成果,这就使教师要在参加学术研讨、撰写学术论文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对策
1.观念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全球观念。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坚持本国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树立全球意识,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主体观念。教育是通过培养个体的人来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把学生看成自我发展的主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自身思想政治观念的发展和道德心理水平的提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发展作为基本理念。
2.内容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实基础
价值观教育。由于市场经济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双重影响效应,高校思想道德阵地已经不是一片净土。因此,高校应该把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为人生价值的主题,二是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献身为人生价值的精髓。
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在创业教育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幸福的终极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是要关注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道德和理论修养。在“以人为本”的观念日益成为共识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更多地体现对学生人生道路及人生幸福的终极关怀。
3.载体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在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关键是要抓住结合点、闪亮点和技术点,增加科技含量、情感含量和文化含量。
创新科技型工作载体。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积极开拓校园信息网络。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谈心、讨论问题,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面。
创新情感型工作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个情感共鸣的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的原则,创新更多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把民主精神和真挚情感融入其中。
创新人文型工作载体。针对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创新校园文化,倡导现代文明,陶冶思想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4.形式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的时代要求
重视个性化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凸显教育对象主体性地位和作用的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具有主体意识、独立自主精神、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开拓意识的人才,即培养有主体性的人,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增强教育对象的自我投入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着眼点由“外灌”转移到“内塑”上,把着力点放在激发学生自我塑造的欲望上,增加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锻炼他们的完善能力,指导他们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走“外引内应、内外结合”的路子。同时要发挥师生共振效应,缩小教育投入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差距,从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手段创新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高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培养人、塑造人中的新型载体和重要手段作用。网络教育所具备的教育个性化和自由化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施教者可以利用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在网络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具有空前的自由度和极强的渗透性,这些都为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真正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促成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元化提供了契机。
.机制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学校党政管理骨干队伍的重要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视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术骨干队伍的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全方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政治过硬、思想解放、道德水准高、心理素质好,更要有勇于献身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高校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的理论深度,引导他们更新知识和观念,并能熟练运用高科技工具,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总之,我们一定要切实把握时代主流,采取有力措施,发挥创造性,加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拓宽覆盖面,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好,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金荣.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1,(8).
[2]任淑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5).
[3]周克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创新研究应思考的几个问题[J].理论导刊,2005,(2). 责编:许 何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校教育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管理浅析下一篇:职业院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