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R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2-3183(2011)12-0213-01 【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对血液进行采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92例新生儿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 例。在护理过程中分别采用外周静脉采血法和外周动脉采血法对血液进行采集。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新生儿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少于A组;该组新生儿在血液采集时,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结论 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对血液进行采集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外周动脉采血 在临床对新生儿这个特殊群体提供护理服务的整个工作中,采集血液标本时,通常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例如出血速度较慢、容易发生凝血、出血量较少、需反复进行穿刺等[1]。导致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的静脉血管相对较细,血管的充盈度不是十分理想[2]。为了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对血液进行采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找到今后对该类人群进行血液采集的更好方法,使临床血液采集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使由于血液采集所带来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出生的92例新生儿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在护理过程中分别采用股静脉采血法和外周动脉采血法对血液进行采集。对两组新生儿血液采集时的平均穿刺次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在2010年 月至2011年 月这一年时间里,抽取在我院出生的92例新生儿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新生儿日龄最小者2天,日龄最大者18天,平均日龄5.8天;新生儿中有43例男性新生儿和49例女性新生儿;抽样新生儿的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 1.2 方法:将抽样中新生儿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 例。在护理过程中,A组新生儿采用外周静脉采血法;B组新生儿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对两组新生儿血液采集时的平均穿刺次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新生儿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少于A组,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 |
上一篇:肺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下一篇:儿童肿瘤观察与放射治疗护理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