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12-3183(2011)12-01 0-01
新生儿黄疸就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黏膜等黄染的现象,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2~3 天出现,4~5 天达高峰,1~2周逐渐自行消退,一般情况良好,不需要特殊治疗,血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不超过205umo1/L,早产儿不超过251umol/L。如果黄疸出现过早,程度过深,消退延迟,或者退而再现则为病理性黄疸。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如果不积极治疗,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产科病房中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护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在护理方面加以干预,尽最大可能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维护新生儿的健康,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1 重视围产期护理
1.1 产前检查很重要,孕期慎用药物,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
1.2 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防止产伤。积极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2 预防新生儿感染
2.1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内的分泌物和黏液,防止新生儿窒息或吸人性肺炎。
2.2 对产程长、胎膜早破、羊水混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尽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3 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减少溢乳。新生儿取头侧卧位,避免因溢乳引起新生儿窒息或吸人性肺炎。
2.4 勤换尿布,便后及时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特别是女婴,擦拭会阴部时应由前向后,防止尿路感染。
2.5 病房内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衣服,避免风直吹,预防呼吸道感染。
2. 产后早接触、早吸吮,提倡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免疫力,减少感染。
2.1 人工喂养时注意奶瓶的消毒,奶液现配现喂,由稀到稠根据小儿情况逐渐过渡,预防肠道感染。
2.8 重视脐部护理,每天用15%酒精擦洗脐部1~2次,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脐部,预防脐部感染。
3 出生后先喂1~2次糖水,预防新生儿低血糖。
4 促进胎粪排泄。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4.1 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吮吸,24小时母婴同室,频繁有效的哺乳可通过吸吮一结肠反射增加肠蠕动,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和排泄。
4.2 保证母亲的休息与营养,保持心情愉快,促进乳汁分泌,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
4.3 产后3天内新生儿的水分和乳汁供应都存在相对不足的问题,热量摄入不足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当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应增加奶粉补充新生儿的摄入量,促进肠蠕动,加快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减轻黄疸。
4.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
4.4.1 全身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使摄入的奶量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量,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并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
4.4.2 进行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促进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和排便量。腹泻婴儿不宜采用。
4.4.3 如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可进行新生儿游泳。这是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在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促进肠蠕动,加速胎便排出。
5 服用金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口服后能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于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
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除了一些先天性和遗传性的原因导致黄疸外,以上护理干预措施都能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使新生儿顺利度过生理性黄疸期,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作者单位:22 200 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产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婴幼儿腹泻152例护理下一篇:浅谈不同性格患心脑疾病的心理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