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真实性、收入费用确认期间、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原则方面有欠缺。(1)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二条规定,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执行》,并独立编制基建报表,其他业务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向外提供报表时,往往只提供有关事业收支的行政报表,这样就雅法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即使将基建报表一同报送,由于存在内部抵消、基建资产入账时间差等因素的影响,也雅法很清晰的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正是这种“双重”主体的存在,其真实性难免受到质疑。(2)收入费用确认期间原则,指收入或费用按什么标准计入某会计期间,是依据收入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由该期间负担还是依据现金实际收付来确定,即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十六条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社会保障费、职工福利费和管理部门支付的工会经费,按照规定标准和实有人数每月计算提取,直接列报支出;固定资产修购基金按核定的比例提取,直接列报支出。还有国家助学金制度也规定,需按照一定标准计提助学金。这样的话,制度本身之间也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提取就意味着核算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另一方面,即使一个单位全部按照收付实现制执行,由于单位收支业务的发生往往是不均衡的,这样编制的收支报表波动性较大,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也就雅法在历年之间直接进行比较,更不能在单位之间进行有效比较、分析。(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所带来得经济收益是只与本会计年度有关,还是涉及到几个会计年度。只与本会计年度有关就是收益性支出,否则为资本性支出,正确区分两者有助于正确的确认当期的损益和资产的价值,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但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规定,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应按资金来源分别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支出”、“专款支出”等科目;购入雅形资产,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一次记入“事业支出”科目,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雅形资产应在受益期内分期摊销,摊销时借记“经营支出”科目。从上述规定看,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于非经营性雅形资产也不进行摊销,这样账面所反映的单位资产不实,不能正确反映费用支出情况。
(二)会计报表不够合理、完善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定,事业单位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公式设置。从这些规定看:首先,资产负债表与其定义不相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定,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但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又将某一期间的收入、支出情况列入其中,这显然混淆了时点、时期的概念,缺乏合理性。其次,事业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从提供的报表上看,并没有一张反映预算情况的报表,因此有必要增加一张预算收支情况报表,以全面反映单位预算情况。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建议
(一)统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按照现有的制度体系,基本上是比较完整的。但是往往会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比如说,《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依照执行。而高职院校执行的却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样是高等教育行业,执行的却是两个制度,这样势必会弱化数据的一致性、可比性、有效性。因此,我们可以探讨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经验,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
(二)统一会计主体 对于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建议纳入事业经费会计报表。具体可以通过增加“在建工程”、“预付工程款”、“应付工程款”、“基建拨款”等科目,用来核算基本建设业务,以全面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收支情况。在未纳入之前,建议编制合并的会计报表,通过抵消内部往来及重复项目,将基建资金平衡表上各个科目的数字相应并入行政的资产负债表及收支表中。
(三)采用权责发生制计量 财政部2009年印发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10年印发的《医院会计制度》都确认了权责发生制的计量基础,可见,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趋势。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使社会保障费、职工福利费、助学金、固定资产折旧等各类费用的计提,雅形资产的摊销等顺理成章,可以准确的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偿债能力、债务风险以及项目的收入成本情况。但同时需要注意一点,权责发生制并非完全否定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仍是补充,即使是企业,也不存在纯粹的权责发生制,其现金流量表也是建立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对于事业单位,如预算类的收入支出就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
(四)调整会计科目设置 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计量基础,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的改革,相应地调整相关的会计科目。资产类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预付工程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增设“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科目,取消“对外投资”科目。负债类科目,增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程款”科目; 增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科目,取消“借入款项”科目。净资产类科目,增设“本期盈余”、“未分配盈余”,取消“固定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收入类科目,增设“基建拨款”、“财政调剂收入”科目,取消“拨入专款”、 “经营收入”科目。支出类科目,增设“资产折耗”、“以前年度盈余调整”、“财务费用”、“其他支出”、“财政调剂支出”科目,取消“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结转自筹基建”科目。
(五)完善报表体系 对现有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报表和报表附注等中的项目、格式,根据改进后的科目和有关要求进行重新设计。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支出项目调整出去,构建“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平衡等式。增设预算收支执行表,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该系统只有支出科目,并没有资产、往来类科目,如果以现有财务会计科目与其对账,必须将存货、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科目进行调整后,才能同国库集中支付相协调统一。因此,需要编制一张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收支执行表,该表类似企业中的现金流量表,从而满足部门预算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山民:《事业单位会计制皮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中国农业会计》2010年第8期。
[2]孙美波:《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探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第10期。
[3]应益华:《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信息失真的思考――兼对事业单位取消建设单位会计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第11期。
[4]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1)。
[5]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1991)。
(编辑 余俊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医院会计制度》修订思考下一篇: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