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145(2011)11-0151-01
摘要:在我党领导人信息化思想的指引下,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退耕还林作为我国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其管理不断实现信息化,对我国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建设产生重要意义。
【关键词】:退耕还林 信息化管理 发展
1.我国退耕还林信息化管理思想的提出
1.1我国信息化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首先,邓小平的信息化思想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器。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高屋建瓴,从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洞悉和阐明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在未来社会的重要作用等。他发现在未来社会中,信息技术将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并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思想,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这一思想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其次,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了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发挥信息化的 “倍增器”和 “催化剂”作用,把国家信息化建设推向新的阶段。2001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列,将“四化”扩展为 “五化”,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充分反映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1.2我国退耕还林信息化管理思想的提出
在国家主要领导人信息化思想的指导下,在我国信息化建设日趋深化的大背景下,退耕还林作为国家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其管理实现信息化成为必然。
首先,信息化改变了管理理念。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式于1993年起步,经过启动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到了现在的整合改造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带来了管理理念的巨大变化,传统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面临很大的挑战,对现代管理理念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的不断渗透,使信息化管理思想日渐成熟。
其次,电子政务的推行为信息化管理思想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90年代末开始,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电子政务进入发展阶段,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电子政务的推行促进了林业管理信息化建设。200 年,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同志在 “全国退耕还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推广应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010年,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同志在 “全国退耕还林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首次提出: “要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做好退耕还林档案管理,并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和水平”。
2.我国退耕还林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2.1起步阶段(1999年至2004年初)。这一时期随着林业电子政务的建设与推行,信息技术也随之开始渗透到退耕还林管理中来。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已始使用微机,但其应用面还仅仅局限在文档排版、制表及小型图件的制作上,大量的数据计算和制图工作还要靠人工来完成,工作效率较低。退耕还林管理还是主要依靠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人员来进行,采用传统的人工保管资料方法,对退耕还林涉及资料采用卡片、图纸、文稿等方法来管理。
2.2拓展应用阶段(2004年-2009年)。这一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退耕还林管理信息技术的充分开发和应用,主要是3S技术的开发和利用。2004年,为进一步提升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管理水平,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国家林业局退耕办联合中国林科院、中地公司开发了“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统”,4月份开始在山西、河南、海南、四川进行了应用培训。内蒙古、湖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等省区也研制了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推广应用。随着“退耕还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大大提高。
2.3加快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这一阶段我国退耕还林信息化管理是伴随着林业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而更上了新的台阶。2009年,以《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和《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的正式发布以及首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标志,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进入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全面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加快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成为我国林业行业的时代强音和实现林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信息化管理除了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上进一步深化,在信息化管理机制、政策规范等方面的建设上开始迈进,并凸显成效。
3.信息化管理对实现我国退耕还林战略目标的意义
3.1从生态效益的角度讲,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信息化管理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现有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落后局面,有助于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从而改善生态环境,间接地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3.2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讲,信息化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的实现,将提高我国有关领域和地区的信息化进程和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水平,进而加快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另外,信息化管理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带动了其它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其它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3.3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群众参与程度最高、工作程序最为复杂的生态建设工程,传统的管理模式要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化管理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以改变这种局面,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大大地节约了工程建设成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东.《中国退耕还林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
[2]怀铁铮.《中国的出路与对策―信息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 .
[3]贾玲.邓小平信息化思想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下一篇: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