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回顾自身财政监督工作的实践历程,提出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监督机制;完善措施;经济运行质量
中图分类号:F81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19-01
回顾财政监督工作的实践历程,笔者认为,当前财政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方面。一是监督内容和方式仍以直接检查为主,针对事后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处理,缺乏事前事中监督。由于缺乏事前监督,事业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争资金,上项目为目的,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监督不到位,违纪问题突出,导致财政监督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财政监督偏重微观监督,不重视宏观监督,已与现行的财政职能转变不相适应。今后财政监督工作应主要以强化对预算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宏观监督;三是财政监督绩效的考核指标弊端严重。长期以来,财政监督考核指标是以组织收入为主,也就是以入库额多少为评价标准,这样造成了财政监督重检查,轻整改,重处罚,轻堵漏,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相脱离;四是监督与管理相脱节。目前财政职能部门尚未与监督机构建立规范、畅通的沟通方式和制度,致使监督机构不能准确掌握各项财政资金的拨付情况及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使监督检查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地位,降低了检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权威性;五是财政监督立法严重滞后。
根据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一、加快财政监督立法进程,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研究制订《财政监督法》以及完善各项财政、预算、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财税法律框架和财政监督法律体系,把财政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财政监督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二、监督方式要有所创新
财政监督方式主要是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日常监督是各级财政部门根据财政管理和改革的需要,对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进行的日常的监督管理活动。专项检查是根据财政管理的需要和监督中暴露出来的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特定项目进行的专项检查和调研工作,它是财政监督促进深化管理、研究指定政策、强化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工作行为规范,要从方案、组织、依据、程序、手段、底稿、检查处理、资料归档、案例库的建立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在财政监督机制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检查、调查、审核、督促、反馈等多种方式与手段,改变以往集中性、突出性、临时性的事后检查方式,注重事前的调查审核、事中动态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坚持检查与调研相结合,处理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在具体技术手段上要逐步从单一的进点查账向信息化监督方向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监督成效。
一是事前预警。对项目立项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在财政资金使用中,项目前准备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项目工程概预算与实际资金需要差别很大,资金缺口雅从解决;有些地方反映拿到资金感到措手不及,来了钱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来了钱不知道是给谁的。因此,财政监督机构要参与项目立项工作,对项目的论证过程的可行性提出合理化建议。还要对项目借款的偿还能力进行论证。财政监督部门要落实还贷资金是否有可靠来源,督促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对还贷资金作出具体规划,测算各方面的财力和资金来源,制订出具体的还贷计划。
二是事中监管。财政工作要一手抓好资金分配,一手抓好资金管理,两手都不能软。财政部门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督职责,必须睁大监督的眼睛,监督跟着资金走,财政资金分配到什么地方,财政就必须监督到什么地方,建立跟踪监督机制,随时掌握预算单位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对资金的去向和使用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财政监督要筑起一道坚不可催的防范违规违纪与损失浪费的屏障,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与高效使用。
三是事后评价。建立资金使用效果或效益评价制度,以利于调整政策,改进工作。
三、建立灵敏的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
财政监督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软件开发,计算机联网手段,收集并储存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实行财务数据信息共享,便于财政监督部门运用预测和分析的方法、排列监督重点,查找存在问题,对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有针对性地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保证过门经济在法制的规范下健康运行。
四、监督的内容也要有所改变
财政监督要从偏重微观监督向强化宏观监督转变,应从过去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检查转向对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收入的征管情况、政府采购、转移支付以及财税政策的执行情况和财政运行状态进行反映和监控。定期对财政部门内部的财务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财务万雅一失。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半年涨幅超过30%钻石摇身一变成银行理财新宠下一篇: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