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毗邻,对俄贸易合作具有地缘、产业互补和双方政策等优势,但是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双方贸易发展并未取得大的进展。分析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特点和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促进我省对俄经贸合作决策的科学化。
关键词:黑龙江省;俄罗斯;经贸合作
中图分类号:F152.1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 1(2011)05-0051-04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边陲,毗邻俄罗斯,发展对俄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目前,俄罗斯是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的最大合作伙伴。不过,由于多种因素,双方经贸合作中存在着贸易额总量小、质量低,且贸易合作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因此,要采取措施消减双方观念差异,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完善双方贸易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经济建设。
一、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概况
近年来,黑龙江对俄贸易快速增长。2001年,双边贸易额达101.3亿美元,同比增长 0.4%。其中,对俄出口81.1亿美元,同比增长80%;进口25. 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对俄贸易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 2%,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的22.3%。2008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总额为110. 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出口19.11亿美元,下降2.45%;进口30.93亿美元,增长20.93%。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比上年减少49.59%,共计55,11亿美元。其中,自俄进口23.09亿美元,同比下降25.35%;对俄出口32. 8亿美元,同比下降58.99%。俄罗斯仍是黑龙江省最大贸易伙伴。2010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的减弱,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得到恢复性增长,双边贸易额为14.1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进口额为31.89亿美元,同比增长38.12%;出口42.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09%。2010年该省对俄贸易虽未恢复到2008年水平,但是在该省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仍高达29.3%。
发展对俄经贸合作有利于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对黑龙江省立足本省资源优势,面向东北亚,更好地参与东北亚的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双方贸易额有所下降;二是贸易主体多为私营企业,经营能力和经营规模上不去;三是贸易结构虽有所升级,但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多为资源和原材料类商品,产品附加值低;四是贸易体系不完善,贸易市场不规范;五是对俄贸易不断发展,能源和科技合作不断深化,贸易方式也逐渐多元化。总之,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在不断探索发展,走向完善。
二、黑龙江省开展对俄经贸合作的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
黑龙江省作为对俄贸易大省,在全国对俄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雅论对黑龙江省还是对全国而言都十分重要。但从近年双边贸易数据来看,其贸易额起伏变化较大,受国际形势乃至双方政策影响十分明显。总体来说,黑龙江对俄贸易既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也有许多制约因素。
(一)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优势
1.地缘优势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拥有3 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占中俄边界线总长的3/4左右。在全国对俄贸易的29个一类口岸中,黑龙江省就有25个,这为其发展对俄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早在11世纪就有了贸易往来,多年的边贸传统有利于促进双方经贸合作的发展。在漫长的边界线上分布着绥芬河、黑河、东宁等边境口岸,这些口岸均与俄口岸有铁路、公路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成为双方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绥芬河在2010年建立了保税区,这是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一件大事。保税区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双方边贸的发展。随着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在边境口岸建成多个对俄贸易基地,如农产品出口基地、对俄科技合作基地、境外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对俄出口加工基地。这些都得益于双方的地缘优势。同时,黑龙江省还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建立发展边贸物流业务,这丰富了对俄经贸合作的内涵。
2.产品需求互补优势
黑龙江省和俄罗斯在经贸上有较强的互补性。首先是资源互补。俄自然资源丰富,其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天然气占三分之一,石油占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以上,还拥有丰富的铀、铝、钛等有色金属,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等也名列世界前茅。而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工业基地,虽然自然资源也较为丰富,但是依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仍须进口大量石油、煤炭、电能等资源。其次是产业结构的互补。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而俄部分农产品尤其是果蔬方面的农产品须进口,服装等日常消费品也须大量进口,黑龙江省有能力满足俄方的需求。这种产品的互补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双方经贸发展。
3.政策优势
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有利于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的双边贸易。近年来,双方颁布了多项经贸合作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俄罗斯联邦海关署关于规范通关监管秩序的合作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俄罗斯联邦边界建设署关于中俄边境口岸发展领域合作的协定》等,这些都有利于双方经贸合作的开展。另外,近几年,两国相继出台了一些地区发展的政策,这为两国边境地区贸易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支持。如俄罗斯出台的促进远东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提出的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中俄地区合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2009年9月,中俄两国领导人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为两国地方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把黑龙江省建设成全国沿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进一步明确了黑龙江省对俄合作的战略定位。黑龙江省应利用这个有利时机,促进地区合作加快发展,把我省对俄区域合作上升至国家战略,争取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二)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制约因素
黑龙江省发展对俄贸易既有诸多优势,也存在许多阻碍双方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俄罗斯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
(1)金融危机使俄罗斯外贸政策紧缩
俄罗斯在危机中受到严重影响,首先是卢布贬值,其次是实体经济受到全面冲击。由于卢布贬值,通胀率上升,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口不断增加。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防范资金流失,维护国家安全;限制外国劳务入境,保护本国公民就业;减少资本外逃;抑制通货膨胀等。俄罗斯外贸政策的调整,限制和影响了外国产品的进入,给进一步发展中俄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
(2)俄罗斯贸易政策多变
俄罗斯经贸政策与措施多变且不规范、不透 明,特别是对我国产品实行的关税壁垒政策,给双边贸易的发展带来不少困难。
(3)“中国威胁论”
在俄罗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威胁论”开始盛行,俄罗斯经济政策还受到某些政治势力的影响与干扰,对中俄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俄罗斯面对远东地区人口不断减少,而中国劳动力过剩的状况,对“中国威胁论”更加敏感。同时,我省部分公民在俄非法滞留、非法打工,也给俄带来了管理上的问题。
2.黑龙江省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
(1)黑龙江省商品在俄信誉度不高
由于早期赴俄经商者大多缺乏长远意识,同时经营管理不科学,导致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流入俄市场,极大地损害了黑龙江省商品的声誉。尽管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黑龙江省输入俄罗斯产品质量已大有提高,但雅品牌和声誉低的负面影响须长期努力才能消除。这是制约黑龙江省进一步开拓俄罗斯经贸市场突出的问题之一。
(2)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缺乏大项目
与发达地区相比,黑龙江省缺乏实力较强的企业,2010年中国500强企业中黑龙江省只有 家。全省对俄贸易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共计101家,其中前十名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占全省对俄贸易总额的11.2%。在黑龙江省目前83个对俄投资项目中,投资主体为民营企业的42个,投资额占44%。它们虽然经营实力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管理水平低、资金少、承担风险能力不强等弱点,所以它们雅力涉足资金回收期长的大项目。
3.其他制约因素
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制约双方贸易发展的因素。如银行结算渠道不畅;保险服务、仲裁机制不完善、不规范;俄方海关估价方法不符合国际惯例,手续繁杂,通关时间较长;两国的商品质量体系不一致,以及俄方商品检验检疫程序繁琐;国际铁路联运和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另外,黑龙江省面临国内其他地区轻工产品出口和工程承包项目上的竞争,而国外又面临独联体和西欧国家商品的竞争。这些客观上都制约了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策略
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对俄贸易尤其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2008年,黑龙江省进出口总额达到229亿美元,占GDP比重达19.1%;而对俄进出口总额为 3.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8%左右。因此,黑龙江省要利用好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把对俄贸易放在对外贸易的首位,以加强自己对俄贸易的“桥头堡”地位。要搞好对俄贸易,就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调整对俄贸易战略,以适应双方贸易形势的发展。
(一)加强政府服务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黑龙江省政府及相关经济部门在重视对俄贸易的前提下,要正确估计双方经贸关系在各自市场多元化战略中的位置,克服经贸合作中的短期行为,立足长远,实实在在发展经贸关系,夯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增强政府的服务职能,指导和帮助对俄贸易企业。首先要给予它们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鼓励它们走出去;其次要对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政策解读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技术指导,提高企业经营者经营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加强国内企业间的合作,扩大外贸规模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其中之一便是缺少大项目为依托。这主要是因为黑龙江省缺少资质较高的企业,且对俄贸易的经营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它们势单力薄,贸易手段不规范,管理水平低,人才少,所以承担大项目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因此,我们应该有战略眼光,转变经营观念,发挥已有优势,促进省内有实力企业合作,必要时可与省外大企业合作,共同承担项目。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实力和资质,同时可以分散风险,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对俄大项目合作。
(三)依托省内高校和科研单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产业结构较低,多以一般贸易和私营贸易为主,产品主要是服装、食品、家电等日常消费品。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不利于对俄贸易的长远发展。我们应立足长远,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我省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等高等院校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我们应该依据这些院校,增加科研经费,促进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对俄产品的竞争力。
(四)突出经营重点。树立企业品牌意识
我省对俄贸易呈现贸易方式多样化、产品结构低级化的特点。多数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低和经营理念差,导致我省企业和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信誉度不高,产品的认可度也不高。因此,我们要对企业进行规范指导,重点扶持一些经营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品牌的树立。提高对俄贸易产品的质量,开发创建自主品牌,打造名优商品,提升企业信誉。
(五)完善贸易体系,加快对俄贸易发展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是信息沟通不顺畅。互信不够亦是制约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瓶颈”,应高度重视,完善贸易体系。
1.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黑龙江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现有的铁路、公路、水路口岸的运力已不能满足对俄贸易的物流运输需要,阻碍了贸易的大规模发展。因此,黑龙江省应该抓住俄罗斯实施开发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机遇,建设边境自由贸易区。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各口岸的互市贸易区和对俄出口加工基地的建设。
2.加强信息服务,增强贸易互信。政府在对俄贸易方面应做好服务。要加强政策宣传工作,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双方经济贸易政策;定期在主要边贸口岸城市举办商品展览会,并组织对俄贸易企业赴俄参加专业展览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准确地发布双方企业供求信息;建立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区域信息平台,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3.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结算制度,加强中介服务和仲裁机构的规范与统一。为双方贸易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推动双方贸易的发展。
[责任编辑:初祥]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让班级管理更给力下一篇:企业“领导”共识与制衡文化犯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