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发展趋势中,把握中小学历史学科的学生发展性评价问题,对于顺利完成课程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全面、科学地开展历史学科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评价观念,明确评价目的
对于中小学历史学科而言,全面、科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首先要求教师更新评价观念,将对学生所进行的甄别与选拔转变为激励与调控,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评价内容也应有所转变,从过分倚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转变为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即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转变为终结性、过程性、发展性并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模式也应从过分注重量化转为量与质结合,并且以质为先。因此,历史学科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做出评判,而且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策略、情感态度、思维水平和个性发展等各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尤其要关注学生在上述方面发生的变化及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与提高。
与更新评价观念相对应,中小学历史学科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目的也应该明确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从而作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文化类人文素养,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掌握评价重点,确定评价内容
中小学历史学科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第一个重点在于评价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在进行评价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过多记忆某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而应引导他们充分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并能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第二个重点在于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绝不是“故纸堆”,其中涉及从古至今人类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因此应突出评价学生认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其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还要特别重视学生参与体验、研究活动而发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具体而言,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1.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进一步获得新知识,发展新技能,并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主讲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时,内容应涉及政治、地理、科技、文化、社会等各门类知识,指出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当今社会的“信息时代”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类的进步永雅止境,使他们的视野随之开阔。
2.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对历史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质疑与反思,能较公允、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社会现象,并提出自己的合理见解。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到中国古代妇女地位长期低下的历史现象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男女地位不平等,是因为不同性别的人在才能、智力方面有区别吗?”从而引发学生的思索与辩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联系了古往今来的历史、社会情况,有利于他们理解“男女平等”这个重大问题的深远意义。
3.探究技能与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能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得对历史问题的了解,能依据收集和整理的相关资料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恰当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在实践过程中,能清晰地、有目的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合作,同时进一步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比如,教师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这个问题为载体,创设“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对比”这个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与家里的父母、长辈交流以及走访街坊邻居等途径,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进而直观、真切地感受和体验相关历史知识,增进了解、学习社会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善用评价方式,重视评价反馈
在中小学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切合实际,因材施教,善于选用适当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方式。具体来说,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有:
1.考试评价。对学生进行考试评价时,教师应力争突破传统考试模式的束缚,在使考试内容符合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尽量把题目出得活一些、好一些。比如,命题语言亲切,富有情感;试题设计与试卷版面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等。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解除他们的紧张心理,让学生由惧考、厌考逐步转变为愿考、乐考。
2.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态度进行观察,并记录在案,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受教育效果。这种记录既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调整教学的依据,也是期末评价学生状况的参照。
3.主题活动评价。主题活动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通常是学生围绕一个主题,经历从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到呈现成果的较完整过程,从而进行知识探究的活动。主题活动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可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调整学习状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4.学生自评。这是指学生对自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比如学生可以思考:“本节课,我获得了什么知识?我受到老师、同学关注了吗?我是不是努力展示了学习成果?”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找出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逐步培养起评价、调控自己学习活动的习惯和能力。在指导学生自评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
5.学习小组成员互评。这是指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各成员对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学习小组成员主要围绕“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情况如何”“在组内表现是否突出”等项目进行互评。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胸怀。
.作业评价。这是指教师对学生作业、作品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历史作业或作品,从学生完成作业、作品的质量判断该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水平。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比较客观地了解和把握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情况与成长轨迹。
1.个例分析。这是指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重点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个别化教学,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进步。
此外,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都需要进行反馈,没有反馈的评价不能算是全面、科学的评价。评价反馈直接关系到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定期的评价反馈对于教学工作与学生行为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并且应强调学生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取得了哪些成绩,同时指出不足。教师在评价反馈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不能带有任何歧视与偏见,同时重视肯定、鼓励和表扬等正面强化的作用,杜绝一切轻视、为难、伤害学生的评价方法。在进行评价反馈时,还可以给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家长参与评价的机会。(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激活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活力下一篇:语文教师跨学科知识结构和复合型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