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信息素养是现代公民不可缺少的素质,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尤为重要,文章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 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1-05 8(2011)35-0184-02
一、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学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14年提出,定义为“利用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技术和技能”。这一时期,人们普遍把信息素养理解为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此后,信息素养的含义不断深化,其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信息素养由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不断深化和扩展,已发展为个人整体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迄今,信息素养不仅指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还包括获取、评价、加工、处理、传递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社会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与人才规格,更加关注的是人们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人们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利用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素养不仅仅是指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更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雅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信息素养都是必备的素质。所以,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求。
2.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素质
(1)信息素养是大学生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素质。与中小学的学习相比,大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更高。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并不能满足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他们利用空余时间自主学习。具备较好的信息素养,能够使他们及时地了解最新的专业发展信息,简捷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因此,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大学生自主学习有促进作用。
(2)信息素养培养有助于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收集、筛选、重新组织、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过程。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筛选、组织、传递、有效利用等多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使大学生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素养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信息伦理是大学生道德品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伦理把握个体信息素养的方向,使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良好的信息伦理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不良思潮,免受不良思想和文化的腐蚀,同时也能够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避免出现危害他人和社会的错误行为。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影响高校素质教育的成败,更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当前信息素养教育的诸多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学生本身,还包括学校和教师等多方面因素。
1.学校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高校信息化建设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学生接触各种媒体及信息工具,有利于学生对信息工具使用能力的提升和信息意识的增强。但是,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往往跟不上学校的发展,这就导致学生接触媒体及各种信息工具的机会减少,阻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2.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高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意识不足,大多仅限于应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而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另外,高校在评价教师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科研成果,导致高校教师只注重科研成果而忽视教学。大多数教师给学生授课时照本宣科,对信息资源的重视及应用和挖掘的程度不够,从而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3.计算机应用课程和文献检索与应用课程缺乏有效整合
计算机应用课程已成为高校学生的基础课程,其重点在于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文献检索与应用课程则注重让学生更加地有效利用信息工具获取和使用信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两者往往脱节,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技术课程学习不重视应用,而能力课程学习又忽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因此导致学生技术与能力的脱节,既掌握不了技术,更谈不上应用能力。
4.大学生缺乏信息意识
中小学学生大多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育,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收信息,而不是主动地获取信息,这就导致许多高校学生的主要信息资源来自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教材,加之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或相关电视、媒体获取信息的意识,并低估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5.信息能力不足
高校计算机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仅限于网页浏览、简单软件的使用,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不强,从而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缺乏。
.信息伦理缺失
伴随着科技发展,信息的获取越来越简单、便捷,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信息持“拿来主义”态度。近年来,更爆出了不少大学生论文抄袭事件和网络事件,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了大学生信息道德和信息观念方面存在问题。
四、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对策
1.各部门互相协调、优化资源配置,为学生提供畅通的信息获取渠道
网络中心利用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以使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信息化建设部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以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网络利用率。同时,结合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检索平台。
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落后的网络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建设现代化网络机房和多功能多媒体教室,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优化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多媒体能够以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方式综合展现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也向他们展现了多媒体在学习中的不可取代的优势,有利于信息意识的增强;网络平台的利用,能够增加大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增强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该用能力。
2.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引导示范
(1)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信息素养教育并不是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就能完成的,要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并通过参加培训、听讲座和自学的方式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日常专业课程教学中,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2)教师引导,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促进作用。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接触网络和多媒体的机会。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检索工具和网络教学平台,这有利于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信息伦理教育。信息伦理是信息时代不可忽视的问题,并不是通过简单的法律、道德知识的学习就能解决的。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并将信息伦理内容与学科知识结合,将其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3.计算机应用课程与文献检索课程相结合
只有技术与能力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懂技术、有能力的优秀学生。最初阶段以计算机操作能力学习为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检索与应用课程进行学习。这样,既掌握了技术,也拥有了能力。另外,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基础掌握而忽视实际能力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以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用为主,基础知识记忆为辅,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4.开展活动,举办主题讲座
学生会、社团等利用组织的号召力,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意识、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创新和使用能力、信息道德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使得其信息素养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提升。如举办以信息素养、信息道德、信息应用等内容为主题的讲座,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及时更新信息观念,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
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能力。高校应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并结合实际,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0,(11).
[2]从波.融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科技信息,2011,(3).
[3]周婷婷.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及方法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0,(4).
[4]王菲.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及模式[J].教育探索,200 ,(5).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以语文的方式开启幸福下一篇:新加坡归来话教育的前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