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世以来,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经济、金融和银行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五年来,中国银行业自身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占主导地位的大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相继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和公开发行上市,给中国银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入世以来中国银行业发展成就显著
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促进下,中国银行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1.资产负债规模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近五年来,中国银行业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态势。总资产从2005年的31.5万亿元增长到2011年 月末的105.1万亿元,增长了1.82倍,年均增速20.14%。其中,贷款余额从20.1万亿元增长到54.1万亿元,增长了1. 4倍,年均增速19.32%;存款余额从30.0万亿元增长到80.3万亿元,增长了1. 1倍,年均增速19.59%。
在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银行业还不断推进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包括资产配置和负债来源的多元化以及总体风险权重的不断降低等。例如,近年来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由2005年的55.2%下降到2011年 月末的51.1%,平均每年下降0. 个百分点;客户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由2005年的83.8%下降到2011年 月末的80.9%,平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
2.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收益结构日益完善
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也迅速提高。2010年,中国银行业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资本利润率为11.5%,资产利润率1.03%,达到了国际较高水平。
伴随着利润的高速增长,中国银行业收益结构不断改善。信贷利差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不断降低,投资收入和手续费佣金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中国银行业净利息收入占比降至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提高至12%,投资收益提高至21%。
3.资产质量不断提高,资本充足水平良好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在科学化解历史风险的同时,积极有效地控制新增风险,实现了从高风险到风险可控的转变。截至201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2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2.4%。资产减值损失准备金余额达到1.3万亿元,基本能够覆盖潜在风险损失。
在不良贷款率不断降低的同时,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底的-2.98%,到2004年转为正值,2005年为4.91%,2010年底提升为12.1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信贷投放大幅增加、资本质量要求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仍保持了12%以上的较高水平。
4.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主要银行成为公众持股公司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纷纷开展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并先后公开发行上市,中国香港和上海是银行上市的首选地。截至目前,中国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已全部上市,这五家银行资产之和约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50%。此外,中国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也基本完成了公开发行上市,它们的市场份额约为15%。可以说占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银行主体已成为公众持股公司,按照国际资本市场的要求实施运营管理、接收公众监督和为股东创造价值。
除了发行上市以外,中国银行业还吸收巴塞尔协议指引意见,大力推进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改革,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已经严格按照审慎要求编制会计财务报表并经外部审计,不仅上市商业银行全部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及时对外披露有关经营信息,自觉接受市场监督,非上市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也实行了信息披露制度,接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监督。
5.从本土银行走向国际银行
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中国银行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综合考虑自身发展战略、优势、并表管理能力等因素,通过设立机构、兼并收购等方式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截至2010年底,中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共设有89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收购(或)参股10家境外机构,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5家分行、5家代表处,2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2家代表处。中国银行业正不断实现从本土银行向国际银行的转变。
.在世界银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随着规模、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的迅速增长,中国银行业在世界银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11年最新公布的按一级资本排序的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显示,中国有三家银行跻身全球十大银行之列,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从去年的第1位升至第 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按盈利情况看,目前中国银行业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比重超过五分之一,工商银行也连续数年蝉联“最盈利银行”。再从上市银行总市值来看,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稳居全球前两名,在全球前十名银行中,中国银行业占据了四席。
中国银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高资本消耗的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中国银行业发展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资本补充问题。在中国全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仍然占据了50%以上的比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银行业贷款增速也持续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信贷资产是高资本消耗型的,从而导致整个银行业所需的资本金投入也越来越大。为维持现有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中国银行业在扣除留存收益后每年需要补充的资本金都在数千亿元人民币。这种高资本消耗的增长模式已经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中国银行业迫切需要转变增长方式和提升发展的可持续性。
2.高度依赖传统银行业务的盈利模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中国银行业在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上,对存贷款业务及其收益普遍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近年来,通过转型发展,大量新业务和新的收益增长点得到拓展。但总体上,高度依赖传统银行业务的盈利模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们的交易收入、佣金收入占比都还比较低。
3.对大企业、大项目的贷款集中度依然较高,顺周期性较强
银行业是一个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尤为如此。在中国经济增长构成中,投资过高和消费过低的不平衡性近年来日益突出,表现在银行业的资产结构中,就是对大企业、大项目的贷款集中度居高不下,这种资产结构更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而持续30多年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产能过剩、经济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这将对中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1.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银行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GDP仅4000多美元,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也是中国人民的心愿。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银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继续维持良好增长的势头。
2.在增长中实现转型,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和收益增长点,夯实发展的基础
在传统银行业务继续保持增长的同时,中国银行业多元化经营不断推进,业务边界已经涵盖了理财、基金、信托、保险等金融领域。全能型银行的打造,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增长潜力不断发掘。
3.伴随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和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银行业不断走向世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在继续引进外资的同时,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为 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1.1%,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势头,年均增速为49.9%。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5 2. 亿美元)、英国(110.2亿美元)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在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不断加快,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量占总额比例已增长至1%。可以说,未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空间雅比广阔。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宏观分析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问题分析下一篇:浅论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